盛夏八月,在南雄黃坑鎮許村的处理村道上,禽畜糞汙轉運車經過的中心种养次數逐漸增多,一趟趟駛入坐落於此的打造南雄市糞汙集中處理中心(下文簡稱“處理中心”)。通過糞汙收集體係、绿色規模化沼氣發電工程、新模新质向上有機肥生產等一係列處理,式丨原本令人掩鼻厭棄的焕新糞汙在處理中心華麗變身為電氣、有機肥等“金疙瘩”。南雄农业
位於贛粵通道的建成集中南雄市是廣東省畜牧大縣,全市2023年生豬出欄40.27萬頭,粪污目前生豬存欄17.32萬頭。处理龐大的中心种养禽畜數量也帶來了糞汙處理的壓力,處理中心自6月試運營以來就幫助南雄“去掉一大心病”。
為了破解畜禽糞汙處理成本高、利用率低的難題,該項目采取2023年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畜禽糞汙集中處理低碳循環利用技術,成為廣東省首座具有示範意義的綠色化、生態化、社會化的集中處置中心。
南雄市糞汙集中處理中心於6月進入試運營階段。 受訪者供圖
走出環保困境
讓南雄養豬人感到幸福
“進料流量累計3044.79m³”——在處理中心中控室的電子屏幕上,進料麵板記錄了自6月試運營以來累計收集的糞汙量。“2022年申請了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後,養殖戶都表現出很強的意願。自今年6月試運營以來,全縣已有約43戶養殖主體與處理中心簽訂合同。”南雄市畜牧獸醫水產服務中心畜牧股負責人張政介紹道。目前,處理中心每天平均收集約200噸糞汙,最高峰時期每天收集400噸糞汙。
南雄市糞汙集中處理中心中控室的智能控製麵板。
處理中心的建成真正去掉了南雄養殖戶的一大“心病”。沈福輝便是與處理中心簽約的一員,作為一位在黃坑鎮經營著存欄量3000頭豬場的養殖戶,以前他的豬場主要是采取農田利用和發酵床處理的方式處理糞汙,在處理時如果把控不好的話會造成水體、土地汙染。出於專業的考慮,他選擇了與處理中心簽約。
沈福輝的豬場處於處理中心20公裏的輻射範圍內,處理費約15元/噸。據介紹,處理中心正在逐步完善收費方式,目前超出20公裏的養殖戶按照每一公裏增加一元的標準收費。“簽約後處理成本約2萬元,與之前相差不多,按照公裏計費的模式也比較合理。”沈福輝說,將糞汙交給專業的人來處理他們更加省心了。
正如沈福輝等南雄養殖戶所擔心的,環保問題多年來一直是養殖業難啃的骨頭。
據江西正合環保集團總經理萬裏平介紹,養殖場汙染防治設備的投資及運行成本較大,除了建設糞汙處理設備外,其運行往往還需要各種輔料費、燃料動力費、設備維護費等費用,為了降低成本,養殖主體往往從環保環節“下手”,或不處理,或在某些環節偷工減料來降低設備運行的成本,這也導致了環保進程難。“交由第三方處理中心集中處理糞汙後,養殖戶的金錢和精力可以投資到配種、防病等環節中。”萬裏平對處理中心寄予厚望,“希望這個項目可以讓南雄養豬人感到幸福,讓大家羨慕在南雄養豬。”
此外,從環保角度出發,還可以輻射帶動上遊養殖業業態更新。比如,飼料重金屬含量超標是造成畜禽糞便重金屬超標的主要原因,因此,處理中心會向養殖主體提出要求,嚴格把關簽約飼料喂養環節,防止糞便中重金屬含量過高而在後續處理環節造成汙染。張政表示,糞汙集中處理中心可以全麵推進畜禽養殖產業轉型工作,積極引導傳統養殖場提標改造,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提高養殖效率,降低勞動成本,推動南雄養殖產業持續高質量綠色發展。
“糞汙”變“糞肥”
打造“N2N”區域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一座糞汙集中處理中心,受益的不止是養殖業本身。萬裏平將縣域比作大型的農業產業園,“農廢集中處理中心就是這個產業園的基礎設施之一,促進區域中循環。”沼氣發電、沼渣還田……由處理中心連接起來的縣域綠色生態種養新模式正在形成。
南雄市糞汙集中處理中心建有2個CSTR厭氧發酵罐。
走出中控室,兩個碩大的罐體分外醒目,在這裏,糞汙經過厭氧發酵後生產出可用於發電的沼氣。據介紹,處理中心的2個CSTR厭氧發酵罐總容積8382m³,年處理全量化畜禽糞汙可達14.60萬噸,年產沼氣210.24萬m³,沼氣發電367.92萬kw.h,建設儲氣櫃容積3000m³。
沼氣變電氣,沼渣也別有妙用。處理中心設有年產3萬噸固態有機肥生產線,是解決糞肥還田“最後一公裏”的重要項目。不僅能為上遊養殖戶解決“後顧之憂”,還可聯動下遊種植企業,構建起綠色循環的產業鏈。
糞汙經厭氧發酵後,產生的沼渣進入有機肥生產線,結合規模化養殖場的異位發酵床墊料,以及牛羊糞、雞糞、豬場鮮糞等,同時添加秸稈等區域內農業廢棄物,添加功能菌劑,好氧發酵腐熟後,生產固態專用商品有機肥。產出的有機肥可用於水稻、臍橙、中草藥等作物,同時為改善南雄土壤結構、發展有機農業發揮著重要作用。
“黃煙”是南雄當地聲名遠揚的經濟作物,結合當地雄煙稻輪作的模式和土壤性質以及市場需求,處理中心研發人員因地製宜,目前正在研發專門針對黃煙葉的專用肥。
固態有機肥生產線車間。
經過十年的摸索與實踐,萬裏平將依托於處理中心而形成的這一模式總結為“N2N”區域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該模式是對傳統“豬-沼-果”模式的轉型升級,以縣域為範圍,全量化收集處理上遊“N”家養殖企業產生的糞汙及病死豬,連動下遊“N”家種植園區,構建區域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園區。在南雄采取“國企(中國光大水務有限公司)+民企(江西正和環保集團)+合作社”模式,通過處理中心提供專業化的服務,規劃成立運輸、勞務、沼液施肥、有機肥銷售和種植等五大合作社,幫助村民加入增收。
“N2N”區域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示意圖。
另外,處理中心還預留了一百多畝空地,計劃用於處理其他農業廢棄物。張政展望道,南雄糞汙集中處理中心的運作模式在未來不但可解決畜禽養殖廢棄物、農副產品加工廢棄物等汙染問題,還可以協同處理病死畜禽、城鄉餐廚垃圾等有機廢棄物,實現南雄市有機廢棄物無害化及綜合資源化利用,實現農業農村減汙降碳協同增效,高效促進碳中和。
撰文:李瑞雪
視頻:李豔
設計:呂敏怡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