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7日是第30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幹旱日,今年的植被國際主題是“為了土地聯合起來:我們的遺產、我們的均超未來”,我國的广东盖度主題為“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 築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石山省岩沙化近年來,绿美廣東科學推進荒漠化防治和石漠化綜合治理,有良2023年全省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任務2.65萬畝,溶石岩溶石漠化地區植被蓋度提高到83%,漠化沙化地區植被蓋度已提高到80.32%。2024年全省擬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任務2.51萬畝。
十裏畫廊
四次調查
見證禿山到青山蝶變
據廣東省岩溶地區第四次石漠化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廣東省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韶關市、清遠市、肇慶市、雲浮市、陽江市、河源市6市的21縣(市、區),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韶關、清遠市,其中韶關市石漠化土地麵積30.3萬畝;清遠市17.4萬畝。此外,全省還有630多萬畝的潛在石漠化土地。
多彩森林
“在2016年調查的石漠化土地中,有40%的麵積在2021年已轉變為潛在石漠化土地,主要因素有治理因素、自然修複等,其中由於人工造林和森林撫育、封山管護、封山育林等的治理因素而轉變的土地麵積占其中的93.57%。”據廣東省林業調查規劃院林業高級工程師周命義介紹,為了全麵查清廣東省岩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狀況,廣東分別於2005年、2011年、2016年、2021年組織開展了四次石漠化專題監測工作。2005年監測數據顯示,石漠化地區植被綜合蓋度僅為22.7%,2023年全省岩溶石漠化地區植被蓋度提高到83%。這四次調查,記錄了廣東省石漠化地區從禿山到青山的蝶變。
英德市橫石塘錦譚水庫山林秘境
2023年度林草重點計劃任務中,國家下達廣東省石漠化治理任務為2.60萬畝。廣東通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落實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作,開展國家國土綠化試點示範項目、省級沿海防護林體係建設和高質量水源林建設等相關工程項目,推動沙化石漠化生態治理。截至2023年底,全省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任務2.6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2.10萬畝,封山育林0.55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
五大模式
綜合治理點“石”成綠
廣東在開展石漠化綜合治理中,逐步摸索出具有廣東特色的森林植被恢複治理 、經濟利用類植被恢複治理 、工程治理、生態移民治理、和生態經濟型治理等五大石漠化綜合治理模式。而樂昌“祖嶺模式”、英德“新群模式”、連南“萬山朝王模式”……一個個廣東石漠化綜合治理示範樣板的背後,是廣東推動石漠化綜合治理的不竭努力。
廣東連南萬山朝王國家石漠公園
韶關樂昌公益林示範區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石漠化地區林地也基本納入省級以上公益林管理,從2018年起,實施公益林分區域差異化補償政策,將生態保護紅線內石漠化地區的省級以上公益林列為特殊區域進行補償,給予更高的補償標準。今年財政支持省級以上公益林效益補償資金超過31億元,創曆史新高。
九連山林場萬畝紅錐林航拍圖
韶關水源林
根據廣東省2024年林草重點任務計劃,2024年全省擬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任務2.51萬畝。廣東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廣東將大力弘揚新時代“三北精神”,綜合考慮自然生態係統一體化保護和修複的需要,結合相關工程建設,對石漠化地區的造林、森林撫育等綜合治理予以統籌支持,並以帶動林農增收致富為切入點,將石漠化治理與當地特色生態經濟產業發展相結合,通過農業生產條件改善、勞務輸出、產業發展等多種途徑,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奮力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
茂名沿海防護林
【記者】戴甜甜
【通訊員】林蔭
【來源】南方農村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