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酪蛋酪蛋白肽組分的白肽鋅螯合能力
分離得到4組酪蛋白肽組分的鋅螯合能力如圖3所示。Fl和F2組分表現出較高的电荷对鋅螯合能力,分別為39.27%和25.90%,性质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酪蛋差異(P<0.05)。F3和F4組分螯合鋅的白肽能力相對較低,分別為18.97%和16.77%(P>0.05)。电荷对這一結果進一步說明肽組分中酸性氨基酸的性质含量對其螯合鋅的能力有重要影響。劉豔等人從牡蠣肉中分離得到的酪蛋含有較多酸性氨基酸的牡蠣肽具有較高的鋅螯合能力。
由於靜電相互作用,白肽ζ電勢在肽與鋅螯合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电荷对作用。肽組分的性质ζ電勢與其鋅螯合能力呈現較強的負相關關係,ζ電勢越低越容易將鋅離子聚集在其帶負電荷的酪蛋表麵。
5、白肽肽-鋅螯合物的电荷对胃腸穩定性及鋅的解離率
將肽一鋅螯合物在pH 2.0,37℃條件下經胃蛋白酶消化2h,結果發現鋅離子在消化過程中會不同程度的從螯合物中釋放出來(表2)。從表中可以看出,在胃消化階段,F1組分中鋅離子的解離率最低為5.35%;其次為F2組分,為8.77%;F3和F4組分中鋅離子解離率相對較高,分別為10.58%和12.33%。有研究表明,金屬離子螯合物在酸性條件下較容易解離。此外,胃蛋白酶的水解作用也會導致鋅離子的釋放。在腸消化階段,鋅離子大量從螯合物中釋放出來。F1-F4組分中鋅離子的解離率分別為:29.21%、32.09%、36.74%和37.71%。雖然胰酶的水解作用促進了鋅離子的解離,但是仍然可以看出隨著肽組分ζ電勢的增加,鋅的解離程度逐漸增加。
肽-鋅螯合物在胃腸階段的消化穩定性對其吸收尤其重要。在胃消化階段,螯合物的穩定性好,則鋅離子不易被植酸結合;在腸階段鋅離子的解離則有助於其吸收。本研究中ζ電勢較低的F1和F2組分在胃腸消化過程中鋅離子解離率比ζ電勢較高的F3和F4組分低,說明肽的表麵負電荷有利於肽-鋅螯合物在胃腸消化過程中的穩定性。
6、肽-鋅螯合物中鋅的生物利用率
經過胃腸消化後的肽-鋅螯合物在Caco-2細胞模型上模擬腸吸收,4組肽-鋅螯合物中鋅離子的生物利用率如圖4所示。F2組螯合物中鋅離子的生物利用率最高,為37.1%,其次為F3組螯合物,為29.5%,F1和F4組螯合物中鋅離子的生物利用率最低,在16%左右,且兩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P>0.05)。模擬腸吸收後肽-鋅螯合物中鋅的生物利用率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以遊離態吸收的鋅,二是以螯合物形式吸收的鋅。從圖4可以看出,4組螯合物經吸收後,遊離鋅的含量之間並沒有顯著差異,均在6%~8%之間,因此,F2和F3組分中以螯合物形式吸收的鋅含量最多,分別為29.8%和21.4%;F1和F4組分較少,分別為8.5%和9.4%。這一結果說明有相當一部分鋅離子是通過肽-鋅螯合物的形式進行吸收,且吸收率不同,從而導致4組螯合物中鋅的生物利用率不同。
Caco-2細胞模型會形成與小腸上皮細胞相似的刷狀緣酶係,肽-鋅螯合在細胞模型上進行吸收時,首先會受到細胞模型表麵刷狀緣酶的水解作用,導致螯合物的解離。此外,有研究表明,金屬離子與肽形成的複合物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共享肽的吸收轉運路徑進入細胞和血液循環。本試驗中,F1組分的善電勢最低,F4組分孝電勢最高,但是兩組分中鋅的生物利用率反而較低,說明過高或過低的毒電勢都不利於肽-鋅螯合物中鋅的生物利用率。
四、結論
以經過Sephadex C 25凝膠柱層析分離獲得的酪蛋白肽組分製備肽-鋅螯合物,采用體外胃液-腸液-Caco-2細胞的三段式消化吸收模型,研究肽的表麵電荷性質對肽-鋅螯合物的胃腸消化穩定性和生物利用率的影響。本研究結論是:酪蛋白肽組分的ζ電勢與其螯合鋅離子的能力成反比,ζ電勢越低,螯合鋅離子的能力越強,在胃腸消化過程中,由較低ζ電勢的肽形成的肽-鋅螯合物具有更高的消化穩定性,鋅離子的解離率較低;而在隨後的Caco-2細胞吸收過程中,過高和過低的ζ電勢都會影響肽-鋅螯合物的吸收。本研究的結果可以為開發高效補鋅劑提供理論依據,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食品添加劑》,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酪蛋白,胃蛋白酶,氨基酸,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