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節日或者生日時0后能在飛船裏“尋寶”拆盲盒;從隻會“仰泳”到可以自由暢遊的航天回后斑馬魚,成為乘組工作之餘的员乘重要心靈寄托;俯瞰祖國遼闊的大地、壯美的组返山河,被一幅幅畫卷深深吸引;在中國空間站裏為祖國母親慶生,首次感受不一樣的亮相自豪……在北京航天城1月8日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與記者見麵會上,在軌駐留192天0后刷新我國航天員單個乘組在軌時長紀錄的航天回后“80後”乘組航天員葉光富、李聰、员乘李廣蘇,组返在返回地麵60餘天後首次與媒體和公眾正式見麵,首次講述了他們難忘的亮相太空出差經曆。
在這次任務中擔任指令長0后葉光富,已經兩次執行空間站任務,航天回后累計在軌駐留時長375天,员乘分別刷新了單人和乘組在軌駐留最長紀錄。此次重返空間站,讓他感覺“溫馨而又踏實”。“神舟十三號任務對我來說是首次進入太空,首次探訪我們的太空家園,是高興和自豪;而神舟十八號任務對我來說就更像是回家,那裏除了有熟悉的環境,還有家人般的溫暖。”葉光富說,“當我們打開艙門進入空間站時,在軌值守半年的同事們第一時間和我們熱情擁抱,這種天地重逢的感覺真是太好了。”
相比初次執行任務時,太空家園從一艙變為三艙,葉光富感覺空間變大了,環境更舒適,實驗機櫃增多了,科研平台也更豐富;同時在軌任務覆蓋麵更廣,操作更複雜,也更富有挑戰性。其中,針對空間站長期在軌飛行麵臨的微流星撞擊風險,兩次出艙安裝防護板這項充滿風險的任務,讓他印象深刻。此外,從03航天員到指令長的角色轉變,也讓他感受到責任艱巨。
雖然兩次任務變化很大,但葉光富表示:“無論自己飛幾次、飛得多高多遠,為祖國出征太空的初心不會變,接續逐夢太空的熱情不會減。”
李聰在首次飛行前羅列了願望清單:期待著從隊友手中接過接力棒,期待著精準操作好每一項任務,期待著從太空看地球的視角到底有多美,期待著在空間站上“出趟門”……“半年的太空之旅,我每時每刻都享受著期待成真。”回顧太空生活,李聰心裏充溢著幸福。
除了享受期待,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保障團隊為乘組準備的各種禮物,更是不斷給他們帶來驚喜和溫暖。“他們精心準備了各種節日盲盒,在裝船前藏在貨船的各個隱蔽角落裏,每逢重大節日、生日,地麵工作人員就會通知我們去尋找驚喜。”回憶起在艙內“尋寶”的樂趣,李聰的臉上抑製不住笑容。這些“盲盒”包括長壽麵、牛肉醬、醬排骨、燒雞等熱門食品,還有手辦等解壓小玩具。“這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支持。”李聰說。
神十八乘組參與了空間站三艙所有機櫃的數十項空間科學實(試)驗,養魚實驗讓初上太空的李廣蘇印象尤為深刻。這項實驗不僅實現了科研目標,被稱為“太空魚航員”的斑馬魚也成為乘組忙碌工作之餘的“團寵”。
李廣蘇回憶說,進駐空間站當天,小魚不怎麽動,姿勢各異地停在原處,過了幾天,它們適應了太空環境,逐漸活潑起來。“它們仰泳的樣子,不禁讓我想到適應失重環境的自己。”他說,“後續我們也希望更多、更好的空間科學研究項目持續更新,早日產出更多造福人類的優質成果,實現‘建站為應用’的目標。”
半年多的太空經曆,為“80後”乘組留下無數珍貴回憶。難忘出征時的豪情壯誌,難忘在軌時看到嫦娥六號在月背成功采樣、奧運健兒為國爭光的高光時刻,難忘從太空看到絕美藍色星球和震撼的黎明曙光……最難忘的時刻,是在中國空間站裏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為祖國母親慶生,這令他們倍感自豪。
據了解,神舟十八號乘組返回後相繼完成隔離恢複、療養恢複階段各項工作,已全麵轉入恢複觀察階段。目前,在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科研保障團隊的精心守護和照料下,神舟十八號乘組身心狀態良好,各項醫學檢查結果正常,肌肉力量、耐力和運動心肺功能基本恢複到飛行前水平。在完成恢複期各項工作、進行恢複健康評估總結後,3名航天員將轉入正常訓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