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我们的节日:南疆端午“粤味”浓

来源:时间:2025-04-22 02:29:21

我們的粤味節日:南疆端午“粵味”濃_南方+_南方plus

端午節當天(6月10日),新疆喀什市首屆龍舟邀請賽開賽。节日喀什東湖之上,南疆浓鼓聲隆隆,端午粵疆兩地龍舟隊奮力劃槳、粤味劈波斬浪,节日盡享“速度與激情”。南疆浓

東湖之上,龍舟競渡、粤味賽龍奪錦。节日

“你我”的南疆浓習俗美美與共,“我們”的端午節日美妙絕倫。從賽龍奪錦、粤味百舸爭渡,节日到嶺南醒獅騰躍喀什古城,南疆浓再到粵疆地道風物雙向流通......端陽佳節,嶺南文化和物產跨越山海,融入並浸潤在南疆人民的生活,激蕩出粵疆交往交流交融的浪濤。一個個多彩真摯的小片段,折射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大主題。

粵疆共撐“友誼的小船”

首屆喀什市龍舟邀請賽上,經過數輪較量,廣東援疆隊最終取得亞軍。

廣東援疆隊龍舟隊員拚盡全力劃槳。攝影 鍾修程

廣東援疆隊龍舟隊員拚盡全力劃槳。攝影 鍾修程

廣東援疆龍舟隊由佛山張槎街道蓮塘龍舟隊代表出戰,隊員陳梓烽說,“比賽時,廣東和喀什的龍舟隊拚盡全力,誓要分出高低。但賽後我們相互為對方喝彩,增進了友誼”。

龍舟競渡除了拚速度、拚戰績,更是在“速度與激情”中,以龍舟為媒,讓粵疆兩地愛好者共撐“友誼的小船”。

6月7日,新疆四十五團前海鎮第二屆龍舟賽拉開帷幕,當地29支龍舟代表隊迎著浪花奮力前進。賽果公布,四十五團第一幼兒園代表隊“中國龍”奪得第三名。隊員田芷銘說,“成績出乎意料的好”。

四十五團第二屆龍舟賽。

從首次登上龍舟,到在賽場中奪得名次,“中國龍”用了13天。田芷銘說,起初隊員們對參賽更多的是擔憂。相比其他隊伍,該隊多數成員沒有劃龍舟的經驗,“是被趕鴨子上架,響應號召去參加這屆龍舟賽的”。

四十五團由江門對口支援。活動主辦方安排江門龍舟師傅擔任教練,培訓所有參賽隊伍。田芷銘回憶,最初,“中國龍”的隊員們剛登船時,因在水上重心不穩,連帶著教練員一起落水。

“實際練習時間隻有一周,很緊迫,隊員們白天還要上班。但教練的訓練強度很密集,細致耐心地分解動作,讓我們掌握要領。教練是劃龍舟的高手,經驗豐富。”回顧這段經曆,田芷銘言語中對廣東龍舟教練滿是欽佩。

田芷銘所述的教練是呂誌銘,來自鶴山古勞水鄉,劃龍舟40多年。他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經營農場,因銷售農產品常年奔波粵疆兩地,與廣東、新疆結下很深的緣分。當主辦方找到他,並要他短期內培訓“新手”時,盡管有壓力、感到忐忑,但他仍毅然接受任務。

呂誌銘(左五)與四十五團當地的龍舟隊員。

訓練的十來天裏,呂誌銘暫時放下生意,和其他兩名教練全身心投入,指導參賽隊伍,從手坐姿、握槳、前傾、撥槳、劃水、口號等方麵提供教學。“盡管不少隊員是‘旱鴨子’,但他們常年吃羊肉,臂膀很有力,劃龍舟時短期內爆發力很足,再加上訓練得當,所以取得好成績。這次活動,也在新疆推廣了廣東龍舟文化。”他補充。

田芷銘對賽果喜悅興奮之餘,也期待來年的賽事,且珍惜這段珍貴的粵疆“師生情”。呂誌銘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說“留個念想,明年我還來指導,爭取‘坐二望一’”。

廣東醒獅首現喀什千年古城

端午前夕,嶺南醒獅首次亮相喀什古城開城儀式,讓往日的民族歌舞盛宴耳目一新。搖首擺尾、歡騰跳躍、閃轉騰挪......一係列高難度的動作,博得滿堂彩。

江門“小醒獅”亮相喀什古城。

舞獅的是一群“萌娃”,稚嫩的臉龐下,動作有力、靈巧嫻熟。這支醒獅隊自江門鶴山市沙坪街道第六小學,隊員年齡最小7歲,最大11歲。所到之處,遊人駐足停留,紛紛點讚。

嶺南舞龍亮相南疆。

從東莞自駕到喀什旅遊的卓女士眼見此情此景,激動地摟住“小醒獅”合影。“這個端午來喀什旅遊,值了!不僅看到了夢寐以求的西域風情,還看到了家鄉的醒獅,體驗了‘他鄉遇故知’。”

擁有2100年曆史的喀什古城,因廣東醒獅的亮相,呈現出文化交流的嶄新麵貌。這座中國最西邊的城市,以更包容的心態吸納中華優秀文明,從文化上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這是景區第一次突破民族歌舞的局限,引進廣東醒獅。”喀什古城景區管委會高台民居文化中心主任、景區演藝活動負責人楊玲表示,廣東援疆力量支持下,古城將引進英歌舞、舞龍獅、詠春拳等。“古城是喀什的地標,未來不光有民族歌舞,更會積極主動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除了亮相喀什古城,“小醒獅”還到兵團三師,打卡新疆四十五團前海鎮學校、塔克拉瑪幹沙漠、唐王城等地,積極推廣醒獅、詠春拳。同時,他們在鏡頭前向網友“安利”新疆美食和風景。一連串的“操作”,讓人倍感粵疆情濃。

“小醒獅”成為當天喀什古城中的“流量密碼”,格外引人注目。

10歲的周傳湘是“小醒獅”的一員。他說,這次來新疆,不僅吃到了羊肉串、烤饢等美食,看到了美麗的風景,還通過舞獅、詠春,向遊客派發帶有嶺南元素的明信片,展現嶺南文化的魅力。

鶴山市文旅局黨組書記謝文清表示,“小醒獅”通過“小手拉大手”,讓各族群眾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加強友誼,為民族團結盡一份力。

艾草飄香嗬護健康

老廣喜食藥膳、注重養生。一縷艾草香,把嶺南的健康養生理念帶到南疆。端午來臨之際,以“端午艾草香 關注眼健康”為主題的2024年“粵喀愛眼日”中醫藥文化宣傳活動在喀什地區12縣市24所小學舉行。

搓艾條、做香包、利用VR設備體驗采藥......有趣的互動環節,讓當地2萬名小學生“沉浸式”體驗傳統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疏附縣明德小學,來自廣東省中醫院的援疆中醫師黃穎教孩子們辨認各類中藥,並從中醫經絡腧穴的角度,為學生講解了常見的眼保健穴位。他初到新疆,這也是他首次近距離接觸當地孩子。“這裏的孩子對中醫藥文化充滿好奇心,對傳統文化求知欲很強。”黃穎說。

黃穎教孩子們辨認中藥。

“艾草香氣獨特,我要把艾條帶回家,把今天學到的中醫知識分享給爸爸媽媽。”明德小學學生布薩熱古麗·圖爾蓀說,今年端午節活動格外新穎,學到了傳統文化和保健知識。不僅製作了香包和艾條,學到了按摩眼穴位的小技巧,拓展了視野。

孩子們好奇地嚐試搓艾條、做香包。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這場活動,也讓一些孩子對未來點燃了新的想象。“這次活動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一顆傳承中華中醫藥文化的種子。有的孩子還說長大了要學中醫。”明德小學黨支部書記蔣德嶺說,希望中醫藥文化能夠在南疆大地深深紮根,不斷傳承。

粵疆風物擴大“朋友圈”

端午期間,除了看龍舟競渡、龍獅會戰的盛況,一眾“粵味”地道風物的來襲,也讓新疆當地群眾在“家門口”體驗“舌尖上的廣東”。

在四十五團前海鎮第一屆棗花風韻旅遊日暨第二屆龍舟賽上,新會陳皮、開平海鴨蛋等廣東好物,搭乘“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快車,在南疆大地亮相。

陳皮參加“粵品北上”。

陳皮、陳皮茶、陳皮酒......醇厚濃鬱的香味,留住了新疆本地遊客。江門新會本土企業陳皮村副總經理施秀珍介紹,企業應粵疆兩地邀請,首次來南疆地區參展。企業在烏魯木齊設有門店,銷售情況可觀,每年有上百萬的營收。相比北疆,南疆地區市場對陳皮比較陌生,但從參展情況來看,陳皮在南疆有很大的市場潛力。“‘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很給力,點燃我們開拓西北市場的信心!”她補充。

在江門技師學院展位前,剛出鍋的陳皮紅豆沙、鹽焗乳鴿等經典粵菜香氣四溢,吸引人駐足品嚐。為了此次參展,菜品的“操刀人”——省級“粵菜師傅”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區溢培卯足了勁,創設開發了好幾款粵疆融合的新菜式。

“粵菜師傅”帶來的經典粵菜和融合菜式,備受歡迎,令人垂涎。

江門技師學院黨委書記王戟表示,“粵品北上”不僅是帶著產品、菜品到新疆,也把背後蘊含的文化風俗傳到新疆,通過飲食文化的交流互鑒,引導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以參展菜品羊腿陳皮燉湯為例,便是把廣東、新疆兩地特產融合起來,象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端午期間,除了“粵品北上”,“疆品南下”的步伐也在加快。小白杏、紅棗、牛羊肉、乳製品等新疆特色農產品,也借助節慶活動和龍舟賽事出天山、賣灣區,實現以節興產、助農增收。

2024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南澳)海上龍舟賽上,“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展位成為熱門美食打卡點。一名新疆企業負責人表示,“活動首日,展位就迎來了人流高峰,陸續有前來試吃嚐鮮的市民遊客,同時也帶動零售訂單量的增長。”

新疆小白杏參與“疆品南下”,發往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市場。

日前,在新疆樸實農業專業合作社,5萬單、超100噸小白杏發往廣東。合作社工作人員介紹,小白杏有“白色蜂蜜”之稱,端午期間參與“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借助喜慶的節日,把新疆獨特優質的農產品饋贈給大灣區,也讓當地農戶生活步步高、喜洋洋”。

【記者】袁瀚

【通訊員】廣東援疆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伍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