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绿茶以山藥汁、山药酸奶綠茶粉、绿茶白砂糖為因素,山药酸奶綜合評分為試驗指標,绿茶進行3因素3水平的山药酸奶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見表1。绿茶
選擇20名評價人員從色澤、口感、绿茶氣味、山药酸奶組織形態4個方麵對產品進行評價,绿茶采取百分製,山药酸奶結果取平均值。绿茶評分標準見表2。山药酸奶
蛋白質的绿茶含量:參照《GB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脂肪的含量:參照《GB5413.3-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測定》;酸度:參照《GB5009.239-2016食品酸度的測定》;微生物指標:參照《GB4789.35-2016食品微生物學檢驗乳酸菌檢驗》和《GB4789.3—2016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大腸菌群計數》。
如表3所示,當山藥汁的添加量過少,酸奶的色澤亮度低,山藥味不明顯;當山藥汁添加量過多,山藥味過濃,口感粗糙,且會出現乳清析出;當山藥汁添加量為12.0%時,產品組織形態好,無分層,口感柔滑,伴有山藥特有的香氣,感官評分最高。
綠茶粉對維持皮膚健康和減肥有著顯著功效,但隻喝綠茶粉口感欠佳,加入酸奶中能有效改善口感。如表4所示,隨著綠茶粉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評分先增加後降低。當綠茶粉添加量為1.0%時,產品呈均勻的淡綠色,有明顯的綠茶香氣,感官評分最高。
適量添加白砂糖可以使酸奶的口感較好,若添加量過多,則會導致口感發膩。由表5可知,隨著白砂糖添加量的增加,酸奶的感官評分先逐漸增加後明顯下降,當白砂糖的添加量為9.0%時,口感最佳,感官評分最高。
由表6可知,各因素對產品質量影響的主次順序依次為C(白砂糖添加量)>A(山藥汁添加量)>B(綠茶粉添加量)。綠茶山藥酸奶的最佳工藝參數組合為A3B1C3,即山藥汁添加量為12.0%,綠茶粉添加量為0.5%,白砂糖添加量為9.0%。
為了確定各因素是否對試驗結果有影響,需比較Re值與Rj值的大小。當Rj>Re時,表示此因素的水平效應差異是存在的。空列的Re值是判斷各試驗因素效應是否可靠的界限。本試驗的Re值為4.30,而因素A、B、C的Rj值分別為2.70、2.11、6.74,則RC>Re>RA>RB,即因素C的水平效應差異是存在的。
為確定山藥汁、綠茶粉、白砂糖3個因素對產品質量影響的顯著性,對試驗結果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7。從表中可以看出,山藥汁、綠茶粉、白砂糖3個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都不顯著。可能是因為試驗設計中忽略了交互作用,導致誤差太大,且誤差自由度小(df為2),檢驗的靈敏度降低,從而遮掩了試驗因素的顯著性。因為3個因素都不顯著,無需再進行水平間的多重比較。此情況下,可采用表6中最優水平組合A3B1C3。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乳品加工》,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綠茶,綠茶粉,山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