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科学科研市科協主辦的家进经历“2024科學家精神領航開學第一課”啟動,院士、校园老科學家、分享青年科技工作者走進十餘所中小學,科学科研講述親身經曆的家进经历科學探索故事。今年年內,校园該活動將開展約80場宣講。分享
“我像你們這麽大的科学科研時候,真的家进经历認為自己能成為科學家。一不小心,校园我還真走上了這條道路。分享”在北京市豐台區芳群園第一小學,科学科研科普作家、家进经历中國科學院植物學博士史軍一開口,校园就吸引了小學生的關注。當他講到有一次調查一種特殊蘭花時,駐地與觀察樣地的垂直海拔落差高達1600米,每天要徒步6個多小時山路時,學生們忍不住小聲驚呼。
“與‘時代楷模’、植物學家鍾揚所做的工作相比,這些困難微不足道。”史軍講述了鍾揚團隊在青藏高原上,曆時16年收集4000萬餘顆種子的故事。“希望這種精神也成為種子,播撒在學生心裏,最終長成科學大樹。”
玉兔和祝融,是我國古代的神話形象,也是中國航天邁向星辰大海的裏程碑。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體部研究員、月球及火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賈陽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學,講述了他所在科研團隊設計的2輛月球車——“玉兔號”“玉兔二號”和1輛火星車——“祝融號”的故事。
賈陽寄語學生,要通過想象力和創造力實現更美好的未來。他說:“這堂課對學生而言,也許是一個新起點,促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世界。”
“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自2021年啟動以來,已邀請科技工作者走進中小學開展170餘場宣講。市科協表示,學校是培養青年人才和未來科學家的搖籃,應當繼承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將科學家精神帶到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