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先生從事一線體育教學35年的女性體育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黄虹周課時常年保持在16節以上;她把體育課與培養兒童少年終身鍛煉習慣、力争品德修養及人格成長緊密結合,做体提出“大體育”觀的育教育教學理念;她是全國首屆雙十佳體育教師、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的大先生首位體育與健康學科國家級教學名師,是黄虹教育部首批國培專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體育教師培訓專家。力争她在疫情期間錄製了60多節線上體育健康教學直播課,做体堅持線上為廣大中小學生授課……她就是育教育北京市八一學校體育老師黃虹。她提出了“數字體育”“多元體育”“融合體育”三個關鍵詞,大先生讓體育教育教學遠遠超脫於“跑跑跳跳、黄虹體測合格”的力争境界。
數字體育
關注孩子的做体體質長期發展
雖然黃虹是一名“60”後的教師,有著從教30多年的育教育資曆,但是她從來不肯在教學中固守自封,而是樂於不斷嚐試、學習和創新,尤其重視引進先進的體育教學理念,把現代科技手段融入體育教學,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和方式,使體育教學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
上世紀90年代黃虹初為一名體育老師時,國內沒有多少體育教育理論的概念,更沒人認為體育學科與科學技術相關。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她敏銳地發覺,信息化技術手段可以成為體育教學的有力輔助。“開始我是自己琢磨著學電腦、做體育課件,通常隻是簡單的幾張照片,給學生講解分析動作要領。後來技術發展越來越快,我學習和使用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比如在教新動作時用平板電腦拍下學生的動作,然後一幀一幀地幫學生分析講解;再如現在很普遍的運動腕表,可以用來幫助學生統計消耗了多少卡路裏,進而講解消耗多少卡路裏是正確的、什麽是有效運動等;最重要的是,數字技術可以幫助我記錄學生一學期、一年甚至我教他6年期間的某項指標,這樣的數據積累多了有助於關注孩子的體質長期發展,更可以進行統計分析,對教學非常有用。這些技術輔助手段學生一旦學會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用上,他們就願意學願意用,那我的工作就沒有白費。”黃老師說。
從教30餘年,黃虹一直秉承著“我是一名體育老師,但不能是一名隻會教體育技能的老師”的理念,努力做一名體育教育的“大先生”。
多元體育
為學生終身鍛煉打下基礎
先跑幾圈熱身,再根據進度教某個項目的動作要領,最後如果還有時間就自由活動——這樣的體育課“套路”想必上過學的人都很熟悉。但是黃虹的課上是沒有“套路”的,同學們不僅學得投入,也玩得開心,更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運動。而這,就是黃虹提出“多元體育”的目的:為孩子們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打下堅實基礎。
在她的課上,學生們可能要伴著節奏明快的音樂花樣跳繩;也可能通過玩石頭剪刀布,輸的人就要做一組俯臥撐或劈叉;在此過程中黃老師還在一旁用平板電腦拍下大家的動作,然後一邊回放一邊講解分解動作的要領……在這樣的體育課上,即使原本不愛動的孩子,也會隨著遊戲投入進去。所謂多元體育,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多元元素,通過多元的方式打動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多元地掌握體育和健康知識,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
黃虹的“大體育”觀一直著眼的是學生的終身健康及鍛煉習慣。“比如中學女生正值青春期,有些孩子總嫌自己胖,把‘減肥’掛在嘴邊。但是她們不懂得如何健康減肥的話,以後可能長期陷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此,黃虹的辦法是:一方麵結合青春期女生的興趣讓她們愛上一個或幾個體育項目,鼓勵她們堅持運動;另一方麵在教授運動動作的同時也講健康知識,比如某組動作半小時能消耗多少卡路裏、某個部位應該怎麽練才能塑形,讓體型更緊實健美……這樣的課自然受學生歡迎。
融合體育
體育課上育思想、育品質
黃虹還認為,體育課上應該不隻有體育,還可以融合很多學科,尤其是在培養學生意誌品質和思想品德方麵,“體育育人”應該被重視起來。
“馬拉鬆起源於哪兒,接力跑的曆史淵源是什麽,投擲實心球的最佳出手角度為什麽是40-42度、練肌肉為什麽要攝入蛋白質……這些融合了曆史、地理、物理、化學等多學科的知識,都可以在體育課上講。”此外,黃老師尤其重視將思政課堂融入體育教學,在組織學生開展的各項活動中,堅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不僅關注學生的體育成績,也關注他們的品德修養和人格成長。經常在體育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