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當下,廣東以頭號力度實施“百千萬工程”,村亩村产村融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開啟新圖景,柚成亿元鄉村發展邁出新步伐、合蹲展現新氣象。梅县梅州做強做大“土特產”,大黄点记用產業優勢激活鄉村內源動力,村亩村产村融是柚成亿元實現富民興村的重要路徑。為了探產業之變、合蹲觀鄉村之變、描融合之未來,南方農村報派出多路記者蹲點典型村,推出“產村融合蹲點記”宣傳專題,挖掘典型村特色發展、錯位發展之路,尋找讓鄉村“活”起來的共富型產業發展模式,探尋新時代農業新質生產力賦予鄉村發展的新價值。
典型村檔案
蹲點典型村
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大黃村
村情檔案
總麵積10平方公裏,轄3個自然村,下設19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2236人
主要產業
柚子
鄉村特點
大黃村大力發展金柚主導產業,探索“黨組織+專業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集約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推動建成省級現代金柚產業園,重點在生產標準體係建設、加工物流中心、品牌培育上發力,通過分紅、就業、托管服務等方式,把果農納入柚子產業鏈條中,改變以前農戶分戶單幹、分散弱小的生產實際,輻射帶動全村98%的村民種植柚果
收入情況
通過“流轉土地得租金、入園打工得薪金、家庭經營得現金、入股分紅得股金”的多元增收機製,村民種柚子年平均收入約3.2萬元,1500多人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梅州柚成就億元村,時長共4分11秒)
又到一年柚香季。日前,經汕頭海關所屬梅州海關檢疫監管合格,梅州市眾信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一批16噸蜜柚順利啟運,輸往荷蘭。這是今年梅州市首批出口的蜜柚,拉開了2024年梅州蜜柚出口的序幕。
這批金秋的果實來自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的大黃村。作為廣東省最大的柚子產區,梅州柚子主要有“蜜柚”和“金柚”兩大類,總產量占廣東全省的90%、全國的1/5。大黃村則是梅州一帶最大的柚子存儲和交易中心、廣東一帶柚子種植規模最大的村莊,種植金柚5000多畝,產值達4億元,每年約有1.5億斤柚子在這裏流轉。
行走在大黃村,村落房前屋後、田園山坡盡是柚子樹。客家人的一方茶桌上很熱鬧,圍攏在一塊的大黃村人拉著家常,三言兩語後總會繞到柚子上。客家老話說“扭緊眉毛做贏人”,不拚盡全力怎能贏取勝利。這個有著600多年曆史的客家古村落得以生機勃勃的法則如此,30多年的“柚子產業史”發展主線亦如此。
家家戶戶種柚子
打造完整產業鏈
地處歐洲大陸的斯洛伐克與梅州之間有農業合作的可能性嗎?7月,斯洛伐克米哈洛夫采市長米羅斯拉夫·杜芬克帶隊在梅州考察時總這樣想。“斯洛伐克以山地為主,主要種植蘋果、梨、櫻桃,但不種柑橘類水果。”走進鬆口鎮的柚園基地後,漫山遍野的柚子讓米羅斯拉夫印象深刻,他萌生了與當地農業生產者和生物有機肥公司合作的想法,並感歎道:在這樣的山區開墾土地並獲得收成,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
村裏來了外國人,對於早把柚子銷往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國際市場的大黃村人來說,並不新鮮。米羅斯拉夫感歎的“難”,對於大黃村青妹水果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陳青榮來說,也已經是過去式了。
陳青榮家有80餘畝柚子林,年產量最高峰可達30多萬斤,柚子銷往全國各地。農閑時節的陳青榮過得很瀟灑:到深圳旅遊一星期,再參加1994屆鬆東中學的師生聚會。隻是“1994”這個數字,把陳青榮的思緒帶回了上世紀。“那一年我家開始種柚子,是村裏種得比較早的人家。大黃村田地少,就隻能想辦法靠山活了。”陳青榮家與另一戶人家合夥用推土機開發了一整片山頭,澆灌靠人往返一兩公裏去山澗肩挑背扛,管護則跟福建的柚子“師傅”學施肥、學修枝。
陳青榮專門帶記者參觀了柚子林裏早已荒廢的土牆瓦房。“以前沒錢,吃、住都在柚子林裏,全家一起幹,很辛苦。”2010年,陳青榮花了3萬多塊給柚子林安裝了水肥一體化滴灌係統,農忙時逐漸把管護環節外包給廣西、福建等地的團隊,山地軌道運輸機等新型農業機械在她的柚子林開啟試點。
“家家都種上了柚子樹,專業的事就交給更專業的人做。”順著陳青榮手指的方向往山下看,是占地300畝的梅縣區省級現代農業金柚產業園。以產業園為依托,大黃村黨組織牽頭注冊成立大黃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和金柚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集約33戶種植大戶和28家專業合作社入股資金900多萬元,輻射帶動全村98%的村民種柚子,構建“流轉土地得租金、入園打工得薪金、家庭經營得現金、入股分紅得股金”的柚農增收機製。
本村和周邊鎮村果農種的柚子從樹上摘下來後,直接送到園區車間,經過清洗、分揀,按重量、水分、甜度等進行“體檢”,由各個合作社收購進行包裝後,再通過市場、電商等方式賣出去,或者就近進行深加工。更重要的是,納入產業園的經營主體,必須嚴格執行種植標準,引進脫毒種苗、建設高標準果園、推廣綠色種植技術、強化全程管護。這樣的柚子價格比普通品種每斤高出3—5毛錢。
大黃村柚子代理人廖國強算過一筆賬,村裏一年大約產3000萬斤柚子,每斤柚子比正常年份高3—5毛錢,整個村就可以增收1000多萬元,平均到500多戶人手裏,相當於每戶增收2萬多元。“在園區做工,一天能賺200多元,再加上我自己種的柚子,一年下來能有四五萬元的收入。”大黃村村民楊燕珍說。
四季滋味不相同
開發一顆新金柚
記者途徑大黃村附近的景區“大觀天下”,隨意選了一家飯店坐下,釀豆腐、三及第湯等客家菜很快端上桌,飲料區出現一排排柚子汁,仔細查看瓶身,卻是一瓶來自浙江衢州常山縣的柚汁單品。搜索顯示,該柚汁單品的原料來自常山縣的胡柚,以前便宜的時候5毛錢一斤都賣不掉,而現在一瓶300克的胡柚飲料卻能賣8到10塊錢。通過開發柚子的皮、肉、籽、汁,衍生出多樣化的產品線,該品牌兩年間銷售額突破11億元。
這樣的“柚子成就”不得不讓人羨慕。創立了廣東李金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公司)的李永生,希望未來各地貨架上的柚子產品出自梅縣,為此他在柚果深加工研發的路上奔跑了近10年。
初夏,記者第一次蹲點大黃村,正值金柚疏果期,即把擁擠果、小果、形狀不正的果疏掉,集中營養,為果品穩產、優質打下基礎。這些果子並未被廢棄,陳青榮的合作社早早掛出了“收購柚小果”的牌子,晚些時候全村的柚小果都將賣給李永生的公司。
“柚子全身是寶,我們公司全果資源化利用的第一步就是從柚小果中提取生產柚苷,作為健康甜味劑的原材料。”在位於公司的梅州市南方金柚研究院裏,穿著白色實驗服的李永生熟練地講解著柚苷的提取。25斤柚小果可提取1斤柚苷,這是他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教授吳厚玖共同的知識產權——“逆流熱水法提取柚苷”專利技術。分選、清洗、烘幹、粉碎、提取,目前李永生的公司已建成首台年提取柚苷200噸的逆流熱水提取自動化生產線。
2023年柚苷價格持續上漲,“柚苷每噸價格約為20萬元,去年我們賣了20噸。”李永生說。
除了金秋品鮮柚,梅州不斷加快柚子精細化分解加工速度:柚花香氣清新,可以製成柚子花茶、柚花香氛;柚皮營養物質豐富,含有柚苷、果膠、膳食纖維等,可用於食品和日化用品生產;果肉能用來做果汁、果醬、果脯等;柚核可提取檸檬苦素,皮渣用於製作動物飼料。
“將柚子加工成柚苷等原材料隻是第一步,未來我們計劃研發更多成品,推動金柚產業向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廣東李金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永生坦言,在金柚精深加工方麵,本地企業有資源優勢,但仍需進一步集結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麵的力量,才能將全果開發到極致。
村容村貌換新顏
共敘一段柚鄉情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裏明。”每逢中秋月圓之夜,梅州人於庭設供桌,置鄉燭供品,以祭天齋月。供桌除了月餅、長節藕、菱角、各式水果外,最顯眼的必是左右兩個黃澄澄、圓滾滾的梅州柚。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教師羅鑫表示,柚諧音“佑”,在客家人中秋“拜月”“拜神”的習俗中,將柚子作為祭祀果品,取的是保佑之意。除了諧音,梅州柚色澤金黃、形狀圓潤、酸甜可口等特點也讓客家人賦予它闔家團圓、生活甜蜜的美好寓意。
中秋吃柚子、祭祀擺柚子、過節送柚子、山間種柚子,梅州人的日常生活裏充滿柚子的身影。作為梅州的特產,柚子近年來也被賦予了新的形象與內涵。金柚路燈、金柚花圃、梅州柚主題郵局、柚子洲頭……走在梅州,無柚不成街。
2018年9月23日,在彌漫柚香的大黃村舉行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梅州分會場暨廣東省主會場活動,標誌著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南粵大地正式啟幕。近幾年,大黃村憑借獨特的自然條件和產業發展優勢,結合2018年豐收節留下的資源和影響力,大黃村多方籌資1500多萬元,建設了文化休閑活動廣場、水景觀、休閑綠道等一批民生項目,修建了丘哲故居、明清古驛道、古碼頭等曆史古跡,改造了豐收主題文化廣場、豐收展館等一批旅遊資源,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柚子,無需刻意提及,它就有刻在客家人骨子裏的認同感。出門在外總會自豪地介紹我們家鄉的水果——柚子。”家住梅城的80後鄧文亮說。中秋將近,大黃村的柚園陸陸續續收到海內外鄉賢的訂單。“吃柚子既是應節習俗,同時也好像能撫慰思鄉的心。”大黃村黨委書記梁彬說。
總策劃:嚴亮 麥倩明 周曉鳳
本期統籌:李金璽 樊靜東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王富迪
視頻拍攝:胡港濤
視頻剪輯:胡港濤
海報:王舒嘯
來源:南方農村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