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川烏與草烏的川乌草乌合理用藥,本文對川烏與草烏的别及鑒別特征進行總結分析,並對兩者的相关研究進展展開綜述。川烏與草烏源於同一原植物的研究不同部位,兩者外觀性狀相似,进展可以通過顯微鑒別以及理化鑒別進行明確區分。川乌草乌川烏與草烏均具有抵抗寒冷、别及抗炎、相关止痛、研究改善血液循環、进展保護心肌、川乌草乌強心、别及抗休克、相关抗腫瘤等藥理作用,研究在藥效作用強度上,进展草烏性熱於川烏,在除痹止痛、祛風寒濕等藥效上強於川烏;在臨床上,草烏屬於一線麻醉藥,川烏則不是;在抗炎作用上,川烏抗炎作用更明顯。在臨床研究以及科研工作中,應充分挖掘這類毒性中藥的藥學知識,以期充分發揮有毒中藥的藥用價值。
川烏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幹燥母根;草烏是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幹燥塊根。川烏與草烏性味、功效相似,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可祛風除濕,溫經止痛,主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川烏與草烏源於同一原植物的不同部位,是中醫臨床上公認的一類毒性中藥材,兩者功效相似,但是草烏毒性超過川烏,在臨床以及科研工作上,應準確鑒別川烏與草烏。本文對川烏與草烏的鑒別特征進行總結分析,並對兩者的研究進展展開綜述,充分發揮川烏與草烏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川烏與草烏的鑒別特征比較
1.1 性狀鑒別
川烏為烏頭的母根,外觀呈圓錐形,頂端多有殘存莖基,根中部多向一邊膨大;表麵顏色呈灰棕色或者棕褐色,可見有小瘤狀側根呈突起狀(習稱為“釘角”),子根脫離在母根表麵留有痕跡;川烏質地堅實,斷麵呈類白色或者淺灰黃色,形成層環多呈多角形;聞之氣微,嚼之味辛辣麻舌。草烏是烏頭的塊根,外觀呈不規則圓錐形,多皺縮,略微彎曲,形似烏鴉頭,頂端常有莖痕或者莖基殘留,表麵顏色呈暗棕色或者灰褐色,表麵皺縮多見縱皺紋,可見突起的支根(習稱為“釘角”);質地堅硬難以折斷,斷麵粉質呈灰白色,可見多角形或者類圓形的形成層,散有筋脈小點,無臭,嚼之味辛辣而麻舌。
1.2 顯微鑒別
川烏的顯微橫切麵特征可見後生皮層為棕色木栓化細胞,草烏顯微橫切麵特征可見後生皮層為7~8列棕黃色木栓化細胞;川烏與草烏的橫切麵在顯微鏡下均可見皮層散有石細胞;川烏橫切麵內皮層不明顯,草烏內皮層明顯;川烏韌皮部寬廣,有篩管群散在,形成層呈類多角形,形成層內外側可見1至數個異型維管束;草烏韌皮部寬廣,形成層環呈不規則多角形或者類圓形;川烏的橫切麵顯微特征可見木質部導管呈徑向排列或者“V”行排列,草烏橫切麵木質部導管呈1~4列相聚,多聚於形成層環的角隅內側;川烏髓部明顯,草烏髓部較大。
1.3 理化鑒別
①稱取0.2 g川烏藥材粉末,加入5 ml乙醇浸漬1 h,時時振搖,濾過,將濾液放置在水浴上進行蒸幹,在殘渣中加入2 ml 2%醋酸攪拌溶解,過濾,濾液加入2滴碘化汞鉀試液,可見黃色沉澱。②稱取1 g草烏藥材粉末,加入15 ml乙醚:氯仿(3∶1)混合液與1 ml氨試液,振搖後,浸漬1 h,過濾;蒸幹濾液,在殘渣中加入2 ml 2%醋酸攪拌溶解,過濾,濾液加入2滴碘化汞鉀試液,可見白色沉澱。
2 川烏與草烏的研究進展
2.1 川烏與草烏的化學成分研究進展
川烏與草烏的原植物均是毛茛科烏頭,主要化學成分均是二萜型生物堿,主要成分是烏頭堿、新烏頭堿以及次烏頭堿,但是川烏與草烏這三種生物堿的含量有不同,川烏中烏頭堿的質量分數是0.010%~0.020%,草烏中烏頭堿的質量分數是0.008%~0.013%;川烏中新烏頭堿的質量分數是0.021%~0.139%,草烏中新烏頭堿的質量分數是0.013%~0.194%;川烏中次烏頭堿的質量分數是0.029%~0.191%,草烏中次烏頭堿的質量分數是0.033%~0.156%。在化合物數量上,川烏與草烏亦有差別,川烏的化學成分主要是C-19二萜類生物堿,還有少量C-20二萜生物堿。有研究已經從川烏中分離出90餘種C-19二萜型生物堿,按照取代基分為單酯型生物堿、雙酯型生物堿以及脂型生物堿,川烏中的C-20生物堿多具有環外雙鍵結構,目前已經從川烏中分離出22種C-19二萜型生物堿;除了二萜類生物堿外,川烏中的非二萜類生物堿主要有吡咯類、季銨鹽類以及阿樸啡類等成分,有研究從川烏中新分離出一種吡咯類生物堿,並確定該成分的結構。此外,川烏中還具有黃酮類成分、皂苷類成分以及神經酰胺類成分等。草烏中生物堿主要為雙酯型生物堿,主要成分是滇烏堿、黃草烏堿丙等,有研究從草烏中分離出14-苯甲酰烏頭原堿、10-羥基烏頭堿、尼奧寧等。
2.2 川烏與草烏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川烏與草烏均具有抵抗寒冷、抗炎、止痛、改善血液循環、保護心肌、強心、抗休克、抗腫瘤等藥理作用,在藥效作用強度上,草烏性熱於川烏,在除痹止痛、祛風寒濕等藥效上強於川烏;在臨床上,草烏屬於一線麻醉藥,川烏則不是;在抗炎作用上,川烏抗炎作用更明顯。有研究發現,川烏中所含的川烏總堿可以顯著抑製組胺、5-HT所致大鼠的足腫脹,抑製巴豆油所致肉芽囊腫的滲出與增生,還能抑製前列腺素E合成以及白細胞遊走;以及可以明顯抑製佐劑關節炎等免疫性炎症。川烏中的烏頭堿類化學成分可以抑製急性炎症模型。草烏可以促進蛋清導致的大鼠足水腫表現的消退,抑製巴豆引起小鼠耳腫脹。在抗炎作用機製的研究上,王浩等通過動物實驗法探究了烏頭注射液治療骨性關節炎的作用機理,研究發現烏頭注射液對骨性關節炎的軟骨組織改變具有保護作用。在強心作用上,大劑量川烏可引起離體蛙心出現心律失常,甚至抑製心髒;川烏煎劑對麻醉犬的血壓產生迅速短暫的降低作用;草烏中的烏頭總堿可以提高腎上腺素對心肌產生的藥理作用。在鎮痛作用上,川烏中的烏頭堿型生物堿具有顯著鎮痛作用,川烏外用對周圍神經末梢具有麻痹作用。川烏中的烏頭堿、新烏頭堿、次烏頭堿、滇烏頭堿以及麗江烏頭堿等具有明顯鎮痛作用。草烏的鎮痛作用與川烏類似。在其他藥理作用上,川烏具有降血糖、抗腫瘤、影響中樞神經係統等其他藥理作用;草烏具有抗組胺以及局部麻醉等藥理作用。袁曉航等研究指出,川烏與草烏化學成分相似,功效相似,中毒症狀表現相似,但是川烏與草烏的藥理作用的側重點有所偏差,在臨床實際應用中,應進行明顯區分。
2.3 川烏與草烏的毒性作用研究進展
川烏、草烏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現為心血管毒性、神經係統毒性、消化係統毒性、胚胎以及生殖係統毒性等。烏頭堿、次烏頭堿、中烏頭堿、去甲烏藥堿是川烏引發心血管毒性的主要成分。有研究指出,烏頭堿產生心髒毒性作用機理是對迷走神經產生興奮作用,以及對心室肌產生直接作用而引發異位節律,進而形成折返激動。烏頭堿對神經係統也具有毒害作用,湯春紅等對烏頭堿的神經係統毒害作用機製進行研究,並證實了作用機理。劉強強等研究發現川烏的胚胎毒性與烏頭堿的含量有關,高劑量水平的烏頭堿可以抑製胚胎細胞的增殖。草烏中也含有烏頭堿,由此可以發現,川烏、草烏的主要成分烏頭堿也是主要毒性作用成分,烏頭堿毒性峻猛,在臨床應用中應加強重視。患者在發生川烏、草烏中毒後,中毒反應相似,多表現為口舌發麻、四肢發麻、頭暈、惡心、嘔吐、腹痛、心肌嚴重損害、心電圖異常等,中毒嚴重者會危及患者的生命。臨床實踐中,川烏、草烏中毒的最有效搶救方法是血液淨化。對川烏、草烏的毒性及其作用機製進行深入研究與闡述,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導川烏、草烏的合理用藥。
3 小結
川烏、草烏來源於同科同屬植物,外觀性狀特征比較相似,可以通過顯微鑒別、理化鑒別進行區分。川烏與草烏的有效成分均是烏頭堿類成分,但是化學成分的種類與數量上有不同,兩者功效相似,但是藥理作用有差異,且毒性作用均比較峻猛。在臨床研究以及科研工作中,應對川烏、草烏的藥理作用機製、毒性作用機製進行更深一步的挖掘,使這類毒性中藥發揮出更大的應用價值。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光明中醫》2020年第16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川烏,草烏,烏頭堿,前列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