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西山區,有一個被荔枝林環抱的坝村古老村落——高州市根子鎮元壩村,該村位於世界上最大的新荔連片荔枝林中心地帶,與浮山嶺隔岸相望+N小東江繞村而過,擁有兩千多年荔枝種植曆史。茂名模式
每當荔枝成熟季節,市元漫山遍野紅綠相映,坝村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新荔荔枝香,吸引無數遊客前來賞荔采果+N
荔丹葉翠天藍,是市元元壩村夏日尋常風景。
荔枝興村
入選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
近年來,元壩村堅持走精細化、新荔高品質的荔枝產業發展之路,講好荔枝文化故事,挖掘荔枝文化價值,實現農文商旅融合發展,形成“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以“1+N”模式走出一條荔枝特色產業帶動鄉村全麵振興的新路子,村子因“荔”美了起來,村民因“荔”富了起來,農業因“荔”強了起來。
據了解,元壩村共有農戶662戶,其中600戶種植荔枝,荔枝產業鏈產值達到4.2億元,村裏每年吸引遊客約200萬人,這些數據的背後,是元壩村在黨建引領下的不懈努力與持續創新。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元壩村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凝聚全村力量推動荔枝產業蓬勃發展。元壩村先後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國家森林鄉村、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省文明村。2023年,該村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
在荔枝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元壩村黨支部把黨組織建在荔枝產業鏈上,設在專業合作社中,通過建立“黨支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民”模式——1個黨總支、3個黨支部、75名黨員領著12個自然村村民深入參與荔枝種植、管理、銷售等各個環節,把好源頭關,開好銷售路。據了解,元壩村邀請荔枝種植專家作為科技特派員,聯合華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專家團隊先後深入田間地頭13次,成功將村內原有的黑葉、白蠟等普通品種改良為妃子笑、白糖罌等優良品種。
為拓展鮮果銷路,元壩村黨支部提前布局,組織15家合作社、電商大戶、購銷大戶,向荔農承諾保底收購優質荔枝,元壩村還通過指導培訓、樹立典型、激勵先進等方式,推動全民參與電商帶貨。2020年以來,元壩村大力開展荔枝定製活動,創新荔枝銷售模式,從傳統的按箱、按盒售賣轉變為按棵、按粒銷售。村內現有8個田頭小站、4大冷鏈物流中心和30多個大小冷鏈冷庫,有效解決荔枝保鮮難題。
2020年以來,元壩村大力開展荔枝定製活動,創新荔枝銷售模式,從傳統的按箱、按盒售賣轉變為按棵、按粒銷售。
元壩村大力推進荔枝標準化種植,引入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對荔枝樹進行科學的修剪和施肥管理,注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方式,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荔枝食用安全性。為推動荔枝產業精深加工縱深發展,元壩村著力打造高州荔枝優勢產業集聚區,注重幹果加工、休閑食品、荔枝深加工等產品開發,荔枝幹、荔枝蜜、荔枝酒……荔枝加工品琳琅滿目,輻射帶動500多戶荔農直接參與荔枝種植、加工、直播帶貨、文旅等13種業態。
在電商物流方麵,元壩村與多家物流公司建立合作關係,不僅降低產品運輸成本,也確保每一份“甜蜜”及時送達。同時,他們還利用電商平台拓寬銷售渠道,通過直播帶貨、在線下單等方式,提高產品銷量。為了增強荔枝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元壩村積極注冊商標並打造特色荔枝品牌,通過設計獨特的包裝標識,提高產品的辨識度。
一果興,百業旺。為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元壩村打造一批網紅打卡景點和特色旅遊項目,結合荔枝林、古村落等資源,開發荔枝采摘體驗、荔枝文化遊等旅遊項目與文化活動,建設休閑農莊、民宿等為遊客提供舒適的住宿和餐飲環境。
元壩村還保有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木偶戲、山歌、粉皮、豆餅角等傳統文化元素,這些元素為鄉村旅遊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如今,元壩村已經成為了一個集荔枝種植、加工、銷售、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示範村,“荔枝+鄉村旅遊”已成為元壩村一張獨具特色的新名片。
風光優美的元壩村。
撰文:鄭鎮瑩 何玉平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