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气相色谱法测定吴茱萸中3种挥发性成分(三)

来源:时间:2025-04-21 21:20:07

2.9 加標回收試驗

選取已知含量的气相吳茱萸藥材6份,每份精密稱定25g,色谱分別加入3種對照品適量,法测分按照1.2.2方法分別製備含量約為100%的定吴供試品溶液,在1.3.2氣相色譜條件下進行測定,茱萸中种計算回收率和方法精密度,性成試驗結果見表6。气相

由表6可知,色谱3種揮發性成分的法测分樣品加標回收率為92.6%~103.2%,測定結果的定吴相對標準偏差小於5%。表明該方法具有較高的茱萸中种準確度和精密度,滿足分析要求。性成

2.10 樣品含量測定

分別精密稱取50g不同產地的气相吳茱萸,按1.2.2製備供試品溶液,色谱在1.3.2氣相色譜條件下測定,法测分3種揮發性成分的測定結果見表7。由表7可知,不同產地的吳茱萸中3種揮發性成分含量差異較大,其中來自江西產地的吳茱萸中3種揮發性成分的含量普遍偏高。

2.11 聚類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表7中4個產地的9批吳茱萸所測成分進行聚類分析處理,用組間聯結法,以Euclidean距離作為吳茱萸樣品的測度,9批吳茱萸揮發性成分的聚類分析樹狀圖見圖2。

由圖2可知,4個不同產地的9批吳茱萸藥材可分為兩類,其中S5單獨為一類,其餘8批吳茱萸藥材聚為一類。分析發現S5江西野生中花吳茱萸的揮發油含量遠高於其餘8批吳茱萸藥材,將S5的數據去除掉之後,剩餘8批吳茱萸揮發性成分聚類分析譜係圖見圖3。由圖3可知,8批吳茱萸分為兩大類,第一類:S1、S6、S7、S8和S9;第二類:S2、S3和S4。
 

采用所建的氣相色譜法同時測定吳茱萸藥材中α-蒎烯、檸檬烯及羅勒烯3種揮發性成分的含量。結果顯示,S5吳茱萸中所測揮發性成分含量最高,為3.8060%,S7吳茱萸中所測揮發性成分含量最低,為0.0675%,相差56倍,其原因可能有植物遺傳作用、產地的生長條件(海拔、水分、土壤、日照和地形等環境因素)、貯存環境等。除去單獨成類S5,其餘8批吳茱萸分為2類,S2、S3、S4聚為一類,3批藥材均產自江西,且3種揮發性成分的含量高於另一類,江西作為吳茱萸藥材的道地產區,緯度28°左右,經度115°左右,海拔105m左右,環境適宜,生產的吳茱萸品質較高;S1、S6、S7、S8、S9聚為一類,分別產自陝西、貴州、浙江等地,結果表明產地的自然環境和種植條件對吳茱萸中揮發性成分有確切影響,因此在對吳茱萸藥材進行質量控製時,有必要進行基源確證和揮發性成分的測定,以保證藥材質量的均一性。

3 結語

采用氣相色譜–質譜法鑒定出吳茱萸揮發油中的33種化學成分,建立了同時測定吳茱萸中α-蒎烯、檸檬烯及羅勒烯3種揮發性成分的氣相色譜法,並應用所建方法測定了9批不同來源的吳茱萸中α-蒎烯、檸檬烯及羅勒烯3種成分的含量,表明不同來源和產地的吳茱萸藥材中3種揮發性成分含量差異較大。對4個不同產地的9批吳茱萸所測成分進行聚類分析處理,結果表明產地對吳茱萸中揮發性成分含量具有較大的相關性,對吳茱萸質量的均一性有影響。

相關鏈接:吳茱萸α-蒎烯檸檬烯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化學分析計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