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不同氮素处理对香椿一年生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二)

来源:时间:2025-04-21 20:57:26

2.1.2 地徑 

由表2可知,不同在不供氮時(N1),氮素对香香椿苗地徑生長量最小,处理椿年為5.18 cm. 供氮水平較低(N2、生苗生长N3、及光N4)時,合特香椿苗地徑生長量小,影响為5.74~6.24 cm. 提高供氮水平(N5~N8)時,不同香椿苗地徑生長隨供氮水平的氮素对香增加而增加,至N7處理時,处理椿年一年生香椿苗地徑生長最大,生苗生长為8.47 cm. 當供氮再增加時(N8),及光香椿苗地徑的合特增長開始下降. 2.1.3 根、莖生物量 香椿一年生苗的影响根、莖生物量及根莖總生物量,不同隨著供氮水平的不斷升高,呈現先增後降趨勢(表2). 3個指標均是N7處理(400 mg/株)最大,分別為4.70、9.44、14.13 g,且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是其對照的2.94、4.35、3.75倍. 不同氮素(N2~N6,N8)處理間香椿一年生苗的根、莖生物量和根莖生物總量差異不顯著(P<0.05) 

2.2 氮素處理對香椿一年生苗光合作用的影響

2.2.1 氮素處理對香椿一年生苗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隨著供氮量的增加,葉綠素a、b含量及二者之和大致呈先增加後減少的趨勢. 葉綠素a在400 mg/株(N7)時達到最大,葉綠素b和總葉綠素(a+b)含量在300 mg/株(N6)時達到最大,其值分別為2.24、0.76、3.00 mg/g,不供氮時(N1)葉綠素a、b及總葉綠素含量最低. 葉綠素a/b的值以N4為最高,N5最低. 葉綠素a、b,和總葉綠素(a+b)含量以及葉綠素a/b值各處理間均差異顯著.

2.2.2 氮素處理對香椿一年生苗光合特征的影響 

由圖1可知:香椿一年生苗隨著供氮量的增加,光合速率(Pn)、氣孔導度(Gs)與蒸騰速率(Tr)呈先升高後下降的趨勢. 當供氮量達到400 mg/株(N7)時,淨光合速率值達到最大,為8.81 μmol·m-2·s-1;當供氮量達到300 mg/株(N6)時,氣孔導度值達到最大,為0.32 mol·m-2·s-1;當供氮量達到150 mg/株(N4)時,蒸騰速率值達到最大,為6.96 mmol·m-2·s-1 . 而胞間CO2濃度(Ci)隨供氮量的
增加而逐漸降低,沒有出現峰值現象.

不同氮素處理間香椿一年生苗的光合速率、蒸騰速率和胞間CO2濃度均有顯著差異(P<0.05),氣孔導度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經多重比較得知,N1、N2、N3、N4、N5處理間的淨光合速率無顯著差異(P>0.05),但與N6、N7、 N8處理差異顯著. 胞間CO2濃度N1與N2、N3處理間差異不顯著,N4與N3、N5、N6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而N7、N8處理顯著低於其他處理. 蒸騰速率N4處理顯著高於N1、N3、N5、N6、N7和N8處理,而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3 結論與討論

在自然狀態下,土壤中氮營養以礦質態存在的比例較低,限製了林木的生長發育. 因此,在氮素營養缺乏的土壤環境中,增加氮營養供應會促進林木生長;但是,氮供應過量時,則對樹木的生長產生抑製作用,本研究也得出相似結論. 香椿一年生苗生長指標隨供氮量的增加而先升高後下降,當供氮量增至400 mg/株 後,苗高、地徑及根莖生物量開始下降,這可能是由於過多的養分導致參與碳同化的羧化酶活性降低,造成光合作用減弱,而且使呼吸作用增強,從而導致新葉萌發及生長變緩,說明合適的施氮量能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這與李繼光等、Wu等、魏旭紅等研究一致.

施氮會影響光合作用及與其相關的氣體交換過程. 本試驗結果表明:香椿一年生苗葉綠素a和b含量、葉綠素總量和光合速率、氣孔導度及蒸騰速率亦均隨供氮量的提高呈先升後降的趨勢,其中葉綠素a的含量、葉綠素a∕b、光合速率於供氮量400 mg/株時最高;葉綠素b的含量、總葉綠素的含量、氣孔導度於供氮量300 mg/株時最高,然後降低. 可見適宜的供氮量有利於香椿一年生苗木葉片光合效率的提高,同時可以促進葉片氣孔開放,降低蒸騰拉力,有利於植物CO2吸收能力的提高. Brown等對西部鐵杉、楊自立等對栓皮櫟的研究中也有相似結果. 香椿一年生苗的胞間CO2濃度、隨供氮量的增加而逐漸降低,這一結論與陳健妙等對麻瘋樹、陳根雲等的研究相似,這種負相關可能是由於隨著供氮量的增加,影響香椿葉片中的高羧化活性以至高光合速率導致了低CO2濃度.

本試驗在苗圃中采用3階段差量施肥法,得出隨著供氮水平的增加,苗高、地徑、根、莖生物量和光合速率先升高後降低的變化規律,得出香椿一年生苗適宜的供氮量為400 mg/株的結果,與彭明俊等對膏桐(Jatropha curcas)在苗期氮素指數施肥試驗結果相比,幼苗所需適宜氮素供應量相似,與王東光等對閔楠和賈瑞豐等對紅厚殼的3階段施肥試驗相比,幼苗所需的適宜氮素供應量偏高,其原因由香椿自身生物學特性所致,即香椿苗早期生長比閔楠和紅厚殼生長快,所以苗期需氮量隨之增加;與膏桐和西南樺生長相近,所以需氮量亦相近.

綜上所述,香椿一年生苗對氮素的供給比較敏感,隨供氮量的增加,苗高、地徑及其生物量、光合速率均於N7處理達到最大值後開始降低,所以每株400 mg左右氮素供應量是滿足香椿一年生苗光合及生長的適宜範圍. 本試驗是在當地苗圃進行的育苗,由於氣候、土壤情況等因素的影響,其他地區是否適合,仍需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農業開發與裝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葉綠素含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