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樣量3g,洗脫流速2mL/min,氧化研究洗脫液比例(V二氯甲烷:V無水甲醇)對中性氧化鋁柱分析分離純化鯊肝醇的铝柱作用效果。
由圖1可知,层析纯化醇制成分鯊肝醇純度隨著洗脫劑比例的分离減少呈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在選擇洗脫液時,鲨肝一般先選擇極性較小的品及溶劑,根據分離效果再依次增大極性。其组本試驗中甲醇的中性極性要大於二氯甲烷。當僅選擇二氯甲烷為洗脫劑時,氧化其分離效果要弱於二氯甲烷與甲醇(體積比9:1)複配使用,铝柱其原因可能是层析纯化醇制成分二氯甲烷的極性弱,無法很好地分離鯊肝醇。分离而隨著甲醇比例的鲨肝增加,鯊肝醇的品及純度不斷下降,這是由於複配洗脫劑的極性過強而將部分雜質混入鯊肝醇中。最終選定洗脫劑比例(V二氯甲烷:V無水甲醇)為9:1進行優化,此時第7管鯊肝醇純度最高。
洗脫液比例(V二氯甲烷:V無水甲醇)為9:1,洗脫流速為2mL/min,研究上樣量對中性氧化鋁柱分離、純化鯊肝醇的作用效果。
由圖2可知,上樣量在1~3g範圍,鯊肝醇純度隨上樣量的增加而增加,然而上樣量繼續增加,鯊肝醇純度呈下降的趨勢。這一結論與龔金炎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當上樣量過低時,氧化鋁層析柱無法被充分利用而造成浪費,同時洗脫劑消耗量大,使不皂化物中的鯊肝醇與雜質無法有效分離:而當上樣量過大時,極易造成氧化鋁層析柱負載過大,吸附效率降低。采用上樣量3g進行後續優化。此外,在色譜柱負載量0.012g/g氧化鋁、上樣量3g時,第7管鯊肝醇純度最高。
洗脫液比例(V二氯甲烷:V無水甲醇)為9:1,上樣量為3g,研究洗脫流速對中性氧化鋁柱分離、純化鯊肝醇的作用效果。
由圖3可知,鯊肝醇純度隨洗脫流速的升高呈先增加後減小的趨勢。分析原因可能是:在較低洗脫流速下,鯊肝醇在氧化鋁層析柱中停留時間變長,而中性氧化鋁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從而導致部分鯊肝醇被吸附在層析柱中而無法被洗脫;當洗脫流速過高時,不皂化物快速流過層析柱而使鯊肝醇與雜質無法有效分離。宋恭帥等認為柱層析洗脫流速在1~2mL/min之間為宜。本研究結果與之一致。最終選定2mL/min為最佳洗脫流速。此外,在洗脫流速為2mL/min時,第7管鯊肝醇純度最高。
響應麵試驗設計及結果見表2。
對表2中數據進行多元二項式回歸擬合。得到洗脫液比例A、上樣量B、洗脫流速C與鯊肝醇純度之間的二次多項回歸方程為:
鯊肝醇純度=18.08+0.84A+0.47B-0.84C+0.71AB+0.874AC+1.04BC-2.01A2-1.66B2-2.02C2。
由表3可知,二項式回歸方程的F值為35.57,其P值<0.0001,差異極顯著;對方程進行失擬項檢驗。F值為2.46,其P值為0.2020>0.05。不顯著;從擬合方程的相關係數可見,多元二次方程擬合相關係數高於0.90,因此擬合的回歸模型可靠,可用來預測響應值與反應參數之間的關係。此外,A、B、G、A2、B2和C2的P值均小於0.05,說明它們對試驗結果影響顯著,且洗脫液比例A是影響鯊肝醇純度的最主要因素。
相關鏈接:二氯甲烷,氧化鋁柱,甲醇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食品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