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春節,有吃不完的西的乡村鄉席盛宴,看不完的狂欢民俗表演,持續整整兩個月。广东过”
年例,非遗是年年粵西地區最盛大的年俗活動,也是例之旅独獨特的“非遺”文化符號。從農曆正月初二開始,西的乡村上千個鎮村的狂欢年例活動次序上演,因此也有“年例大過年”的广东过說法。
到廣東鄉村過大年,非遗如果你來到茂名,年年一定不能錯過的例之旅独就是年例之旅,去感受一場盛大的“非遺”狂歡。
(年例之旅:獨屬粵西的非遺狂歡,時長共1分51秒)
做年例:虔誠的祈願與歡慶
年例的序幕,往往從農曆正月初二悄然拉開,一直延續至二月底,仿佛是一場跨越季節的盛宴。在茂名,每個鎮村或社區都有自己的年例日,這是他們一年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做年例,不僅僅是準備一頓豐盛的宴席那麽簡單,它蘊含著一係列複雜而神聖的儀式,是對祖先的敬仰,也是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做年例傳統上包括“擺盅”、“遊神”、“燒炮”三部分,是年例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麵,全村男女老少臂挎肩挑,將供品集中到村中空地上,擺上供桌,待遊神隊伍到此停留拜祭。“遊神”是各村將奉祀神祗巡遊全境,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不同村的巡遊隊伍碰到一起,村民會抬著神祗賽跑,勝者更有光彩。
做年例的前一天,村民們便開始忙碌起來,打掃房屋、布置供桌、準備供品。供品的選擇極為講究,既要色香味俱全,又要寓意吉祥。雞、魚、豬肉、水果……每一樣都是精心挑選,寄托著人們對豐收、健康、平安的渴望,承載著人們最真摯的祈願。
看年例:民間藝術繽紛上演
在茂名年例中,各種民間藝術表演輪番上演,也叫做看年例。
粵劇,作為嶺南文化的瑰寶,自然少不了它的身影。年例期間,近百個粵劇團活躍於茂名各地,為村民們帶來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戲曲盛宴。粵劇藝術家廖影梅表示,她在茂名表演粵劇近40年,每年最忙碌的就是年例期間,各村現存的大舞台就是為粵劇演出所準備的,過年看大戲的習俗一直沒變過。
除了粵劇,高州木偶戲、信宜飄色、化州跳花棚等民間藝術也是年例中的亮點。高州木偶戲是粵西農村地區最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信宜飄色是把造型各異的人物或動物,用一根看不見的色梗支撐、猶如騰雲駕霧般展飄於空中;化州跳花棚則是演員穿著古代服裝、戴著怪異麵具,手持斧頭、鐮刀、鋤頭等道具邊唱邊舞,以“驅邪除惡”。這些民間藝術表演不僅豐富了年例的文化內涵,更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一場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
此外,醒獅表演也是年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醒獅班穿著鮮豔的服裝,手持彩旗和鑼鼓,沿著村莊或街道遊行,翻滾跳躍,搖頭擺尾,將吉祥和歡樂傳遞給每一個村民。
吃年例:客人越多越有麵兒
年例宴客就是所謂的吃年例,這是茂名人過年例的重頭戲。宴請親朋好友,是年例活動中最具實質性的內容。年例宴客,是一種人文情懷,豐儉由人,當地人在飯桌宴席上增強了的鄉土歸屬感、親朋鄉裏之間的情感。
而備受網友熱議的吃年例,據說“認不認識都能坐下吃”,“免費午餐”是真的嗎?本地人告訴我,年例主要是宴請親朋好友、鄉裏鄰居,誰家客人越多,主人越有光彩,因此也會歡迎相隨而來的外客。由於各村的年例像擊鼓傳花一樣輪流舉行,或者同一天有好幾個村莊,朋友比較多的人還有可能出現吃年例根本不回家用餐的情況。
茂名籺、年例雞、三絲炒米粉、香芋扣肉、荔枝脆皮燒鵝、深薯蘿卜糕、化州香油雞……年例菜以粵菜為主,糅合了粵西多種風味。在宴席間,基本上都會有白切雞、扣肉、清蒸魚等常見菜式,隨著農村生活逐漸好起來,也不乏大蝦、水魚、海參、鮑魚、魚翅湯等名貴菜式,另外酒水也有名貴洋酒。
如果想要體驗一次年例,除了掌握各村年例日的時間表,當然最好的方式是——交個茂名朋友,好心茂名,也會敞開懷抱歡迎全國朋友到廣東鄉村過大年!
體驗茂名年例的同時,還能遊玩這些知名夜市,感受滿滿的人間煙火氣;夜市周圍都有便捷酒店可供住宿,出行方便的同時價格也很優惠。
打卡推薦
1959南越文創街
匯聚了許多茂名本地及特色餐飲商家,主打“新、奇、特”路線,可以讓你無需走出茂名,就能品嚐到許多外地美食,從機修廠田螺到海底撈火鍋,從化州糖水到陳皮雞翅,總有一款能勾起你的食欲。
榕園夜市
位於茂名城區北麵的石鼇塘的榕園燈光夜市,茂名人多年夜市味道的地方,占地龐大的夜市空間,匯集了陳皮雞翅、簸箕炊、化州牛雜、燒生蠔、串燒串炸...
橋北美食街
橋北夜市,三分夜色,七分美食,十分江湖。手中拿點什麽吃的,仿佛才是逛夜市的正確姿勢,燒烤、糖水、炒粉、牛雜的香氣,在一片顛勺聲、碰杯聲和談笑聲中暈開。
籺村
位於光華南路天橋底東側,距離1959南越文化創意街不足500米,是1959南越文化創意街的補充與延伸。建築設計主打嶺南風格,也是茂名首個高涼非遺美食體驗地。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卓倩
攝製:黃堅文
圖片:部分源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