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指揮部鄉村振興專班辦公室發布關於印發《持續深入推進農業科技特派員助力“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行動方案》的乡村行动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廣東計劃新增選派農業科技特派員2225名以上,振兴精準對接縣域糧食主產區、联动力百優勢特色產業區覆蓋的服务第二批典型村等重點農業鎮村,通過構建“農業科技特派員對接鄉村需求、广东工程輕騎兵和鄉土專家小分隊組團服務”的深入“1+N”聯動服務模式,做好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科技成果展示推廣等工作。
《通知》要求,截至2025年12月,包含首批千名農業科技特派員,實現聯動服務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3200家以上;推動100個以上縣域特色產業引進試驗、示範展示或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等科技成果300項以上;建設完善100個縣級農技推廣驛站和100個社會化服務“輕騎兵”工作站;推動“農友圈”平台成為全省農技推廣體係人才機構管理、農技需求解決、推廣服務登記的統一數字平台,依托平台累計登記農技推廣、需求解決、培訓觀摩和能力提升等各類服務5萬(項)次以上,服務帶動農戶30萬人次以上。
部署五大任務,提升服務效能
根據工作部署,本次行動計劃通過落實壯大農業科技特派員人才隊伍、建立農業科技特派員服務機製、提升農業科技特派員服務質效、開展農業科技特派員培訓交流、加強農業科技服務平台建設等五大任務,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特派員對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推動作用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科技支撐作用,係統聯動、協同推進,優化服務方式、強化保障機製,以更加有力的舉措引導人才隊伍下沉鄉村一線開展農業科技服務,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助力全省鄉村振興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在壯大農業科技特派員人才隊伍方麵,《通知》提出,要新增選派不少於2225名農業科技特派員。打破行業、地域、身份限製,實現更大範圍的資源整合,引導由原單一種養殖技術服務向產前延伸、向產後拓展,支撐和服務全產業鏈發展;強化農技推廣機構公益性服務主責,積極吸納農村鄉土專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帶頭人等在農業生產經營一線應用技能突出、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群眾認可度較高的社會化力量加入農業科技特派員隊伍;針對常態化農技服務需求,由農業科技特派員精準對接、聯動輕騎兵和鄉土專家解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係創新團隊組成省級特派員隊伍,參與組團下鄉或承擔解決相關重大技術問題。
在建立農業科技特派員服務機製方麵,通過組織農業科技特派員“網格化”形式包村聯戶做好技術指導和防災減災服務。采取“省級包聯、市級包縣、縣鎮包村”形式,實現縣域糧食主產區和優勢特色產業區覆蓋的典型村等重點鎮村基本覆蓋。每條村至少明確1名或每個鎮至少明確2名農業科技特派員精準對接、聯動服務;每名農業科技特派員聯係1-2個農業生產大戶、家庭農場或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場所,至少對接3名農村鄉土專家或經營主體代表,在生產重要時節和關鍵環節,組織聯動對種養殖戶手把手、麵對麵的技術指導和谘詢服務,推動先進適用技術進村入戶到田。
在提升農業科技特派員服務質效方麵特別提出,針對縣域特色產業,各地市組織農業科技特派員、輕騎兵小分隊摸底全產業鏈技術需求,針對需求,推動全省100個以上縣域產業引進試驗、示範展示或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等科技成果300項以上。發揮各地人才驛站的作用,建立農業科技特派員與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聯結機製,攜手服務地區培育新型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帶動區域發展。依托“農友圈”累計登記農技推廣、需求解決、培訓觀摩和能力提升等各類服務5萬(項)次以上,服務帶動農戶30萬人次以上。
根據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每年至少開展1期全產業鏈服務能力提升培訓,定期交流經驗做法,建立緊密跟蹤服務管理機製;每年至少組織1期麵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帶頭人和返鄉入鄉創業人員等關鍵群體的全產業鏈培訓、技術示範或指導活動,著力提升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
此外,《通知》提出,要持續完善100個縣級農技推廣服務驛站指導和建設,加強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係創新團隊駐點服務,加強與100個“輕騎兵”工作站農技服務融合聯動,規範工作開展,響應農戶需求,實施科技示範、技術培訓、“田頭診斷”等服務。鼓勵各地立足鄉村振興示範帶“連線成片、整合資源”優勢,以典型村為節點,因地製宜建設農業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各地全麵加強“農友圈”平台在田間地頭的推廣使用,切實發揮平台解決農戶、生產經營主體農業技術需求的公益服務職能。
加強組織管理,做好保障措施
據了解,農業科技特派員助力“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行動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指揮部鄉村振興專班辦公室統籌,廳科技教育處牽頭,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具體實施,負責組織協調、工作指導、監督檢查和總結評估等。通過建立各地產業技術服務專家團隊、建立召集人機製、建立市級聯席會議機製等,推進行動的落地見效和組織實施。
《通知》提出,各地、各單位以輕騎兵人才庫為選派基礎,以《關於開展廣東農技“輕騎兵”人才入庫並做好農技需求對接工作的通知》文件第三部分“入庫範圍和條件”為選派標準,以科技人員對接服務鄉村的科學性、穩定性和連續性為選派前提,結合省“百千萬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各地市培育任務數(非涉農典型村對應調整為其他重點農業鎮村)。
其中,由各地市農業農村部門統籌轄區內農業科技特派員選派工作,按要求填報《農業科技特派員精準對接“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等重點農業鎮村名單》發至指定郵箱。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家組評審、認定,依托“農友圈”平台開展入庫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市農業農村部門要於11月30日前製定行動實施方案,確立農業科技特派員牽頭實施主體單位及各市縣相關召集人,組織農業科技特派員與農業鎮村實地交流、結對、建群,簽訂對接服務協議;農業科技特派員啟動典型村等重點涉農鎮村需求摸底和精準農業技術服務,在“農友圈”平台登記服務台賬。
《通知》強調,各地市建立推進協調工作機製,發揮“首批千名農業科技特派員精準對接‘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引領作用,抓好選派、抓細管理,有力組織縣鎮村推進行動實施。縣鎮村要發揮主體作用,聚焦重點產區、重點品種、重點環節、縣域特色產業,全力配合摸底需求、落實任務,確保取得實效。
每年12月30日前,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對農業科技特派員個人、派出單位、市縣農業農村部門組織專家服務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對評價優秀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表揚,對服務優秀係列成果進行推廣展示,農業科技特派員服務成效作為個人職稱評聘、省農技推廣獎申報及年度優秀人物評選等重要參考依據;鼓勵各地、各有關單位根據相關規定製定相應激勵政策,對優秀單位及個人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完善考核結果運用,將各級農業科技特派員選派和服務情況納入“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評價指標。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