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秸秆配施氮肥还田对水稻土酶活性的影响(一)

来源:时间:2025-04-22 02:01:52

摘 要:通過田間試驗研究秸稈還田時間及配施氮肥比例對水稻土酶活性的秸秆影響,以期為培育水稻土肥力和穩定稻田生態係統功能提供理論依據。配施試驗設置 2 個秸稈還田時間(WS,氮肥对水稻土冬季還田;SS,还田春季還田)和 4 個氮肥配施量(N0,酶活秸稈還田,影响試驗期內全程不添加礦質氮;NB,秸秆常規施肥,配施還田時不添加礦質氮;N30B,氮肥对水稻土秸稈還田時添加早稻基肥用量的还田 30% 礦質氮;N60B,秸稈還田時添加早稻基肥用量的酶活 60% 礦質氮)。研究結果表明:①冬季秸稈翻耕還田能增加冬閑期 6 種與土壤碳周轉相關酶(β-葡萄糖苷酶、影响β-纖維二糖苷酶、秸秆β-木糖苷酶、配施多酚氧化酶、氮肥对水稻土過氧化物酶和蔗糖酶)的活
性,冬閑期冬季秸稈還田條件下土壤酶活性均高於春季還田,生育期內冬季秸稈翻耕還田措施對土壤 β-葡糖苷酶和過氧化物酶有增加作用;②秸稈還田並配施氮肥措施顯著地增加冬閑期和生育期 β-纖維二糖苷酶的活性,但配施氮肥的3 個比例間土壤酶活性並無顯著差異;③除多酚氧化酶外,其他 5 種酶均與其有機碳投入量呈顯著正相關。因此,冬季秸稈還田及配施氮肥能在一定程度上調控與碳周轉相關的土壤酶活性,對推廣冬閑期秸稈翻耕還田及保障作物的產量具有重要的生態學意義。

水稻土是我國最主要的耕作土壤類型之一,其中約 90% 分布在我國熱帶亞熱帶雙季稻產區。該區土壤主要為酸性土壤,碳氮轉化活性較弱,合理的農田管理措施有利於提高該區土壤生產力。秸稈還田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農田培肥措施。但由於勞力缺乏、沒有冬季耕作習慣和機械耕作作業等因素,在我國雙季稻產區目前秸稈還田量隻有水稻秸稈收獲量的近 1/2。因此,改變雙季稻產區的冬閑習慣,將水稻秸稈冬季翻耕還田有利於秸稈還田這一農田培肥措施的推廣。 農作物秸稈自然狀態下碳氮比較高,難以被微生物分解,直接施入土壤會刺激微生物劇烈活動而將固持一部分有效氮,造成與作物爭氮的矛盾,從而影響作物苗期生長。因此,秸稈還田通常配施一定量無機氮肥,用以補充土壤氮含量。秸稈配施氮肥還田不僅能改土培肥、固碳減排,還能增加細菌數量以及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環境。

土壤酶是由微生物、動植物活體分泌及動植物殘骸分解釋放於土壤中的一類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質。土壤酶活性控製土壤中各種生物化學反應的強度和方向,可以敏感地反映土壤肥力和生態係統功能的變化。秸稈進入土壤後,其微生物分解過程必然影響土壤的酶活性和碳周轉。秸稈還田在減少環境汙染、保持土壤肥力和增加作物產量等方麵已有較多研究,而冬閑期合理利用水稻秸稈還田對後季早稻土壤酶活性影響方麵的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試圖揭示我國雙季稻產區冬閑期秸稈還田與氮肥配施模式對稻田土壤秸稈腐解的生物學過程的影響,測量秸稈還田與碳周轉相關的土壤酶活性變化,為更好地推廣秸稈還田措施和保障土壤肥力提供理論依據。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於《分析化學研究報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葡萄糖苷酶過氧化物酶土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