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接霜降,秋種秋收忙。时节隨著秋意漸濃,稻花定共雲浮羅定進入收獲關鍵期,香月不少稻田已金黃一片。浮罗赴场丰收
好山好水出好米,约定羅定稻米香四方。秋收時光千年流轉,时节稻耕文化早已深植羅定的稻花定共城市底蘊;城市記憶中,連續12年舉辦以稻米為主題的文化活動,更是羅定稻米品牌發展的見證。10月15日,雲浮市慶祝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廣東雲浮·羅定稻米文化係列活動將在雲浮市羅定市人民廣場舉行,羅定稻米將為全市豐收再吟“讚歌”。
長崗坡渡槽下的金色稻田。蘇漢榮/攝
好山好水蘊育羅定稻米
雲浮羅定,地處廣東最大的盆地,西江以南,地貌開闊,地勢平坦。作為雲浮乃至廣東的農業大縣,羅定素有“南粵糧倉”之稱,是著名的稻米之鄉,稻米每年有早晚兩次種植期。
據統計,今年雲浮早稻種植總麵積66.11萬畝,其中羅定市種植麵積25.88萬畝,占雲浮早稻種植麵積39.15%。目前,雲浮晚稻種植總麵積66.37萬畝,其中羅定市晚稻種植麵積26.1萬畝。
獨特的盆地地貌和優良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北緯22°的陽光稻米。羅定稻米以晶瑩剔透、柔韌彈性和自然醇香而聞名,中國工程院院士顏龍安曾對羅定稻米高度評價:“羅定稻米,粒粒如玉,綠色健康”。
作為雲浮羅定富民興村的優勢特色產業和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羅定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和優質資源優勢,著力推動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在羅定稻米建立了嚴格的生產規範;在稻米基地選址上,選取遠離汙染源、有天然清潔的灌溉水源的水田;在栽培管理上,育秧和插秧的時間、肥水管理、農藥的使用均有嚴格的要求,保證出產的大米米粒細長均勻,晶瑩潔白,呈半透明狀,油潤有光澤。
在部分羅定稻田可見鴨子。
在廣東省、雲浮市和羅定市多級農業農村部門的積極推進下,羅定形成了以“亞燦米”和“聚龍米”為領頭的優勢產業,標準化稻米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產品質量持續提高,目前已成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和廣東省重要的糧食主產區,並建成了廣東省內首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影響力和知名度日益擴大。
品牌建設賦能產業提質
2012年,雲浮羅定啟動首屆關於稻米的慶典,10多年來從未間斷。“2016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2017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7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8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
近年來,羅定基於“羅定稻米”國家地理標誌品牌,先後扶持和培育出豐智、稻香園、合宇等龍頭企業和一批知名品牌,其中十餘個“羅定稻米”品牌已成為享譽南粵乃至全國的高端稻米品牌,“羅定稻米”地標品牌形象愈發立體。
為進一步推進羅定稻米產業發展,羅定還持續推進國家亞燦米種植綜合標準化示範區、廣東省有機水稻標準化示範區和廣東省青洲米種植標準化示範區等多個示範區的建設規劃,牢固樹立品牌形象,不斷提升品牌價值,把公用品牌轉化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質生產力,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亞秈米穗。
隨著羅定稻米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和品牌效益日益彰顯,稻米加工產業也持續增長。數據顯示,目前,羅定全市從事稻米加工的企業超1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十餘家,帶動超2萬名稻農增收致富,羅定稻米已經成為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和農業支柱產業。
如今,“羅定稻米”不僅成功打響了品牌知名度,還開拓出了一條踐行“百千萬工程”和鄉村振興的致富路。在10月15日的活動中,羅定將以慶祝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為契機,以“學用‘千萬工程’,禮讚豐收中國”為主題,展示羅定稻米從種植、收割、加工到銷售的全過程,並在現場設置互動體驗區,讓遊客和市民親身體驗稻耕文化的魅力。
撰文:梁煜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