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虚拟一場信息化條件下的战场紅藍實兵對抗演練,在大漠深處展開。锻造解放軍某基地某大隊扮演的胜战藍軍,與多支防空兵受訓部隊進行實兵對抗。尖兵經過激烈交鋒,虚拟藍軍最終抓住紅軍監測空檔時機,战场模擬飛機迅速突防,锻造“擊毀”陣地取得勝利。胜战
“戰場的尖兵製勝,源於科技創新帶來的虚拟訓練模式升級!”走下演訓場,战场該大隊二級軍士長何斌斌介紹,锻造不久前,胜战該大隊新建成了某型模擬對抗訓練室。尖兵此次實兵對抗前,官兵們已在訓練室裏“磨刀擦槍”許久,沉浸式推演了多種對抗態勢,為實兵對抗打下堅實基礎。
建成模擬對抗訓練室
作為基地“電磁藍軍”的重要力量,該大隊常年執行電磁對抗演練任務。近年來,隨著年均訓練任務量的增加,訓練形式也由單一軍兵種向多軍種聯合作戰轉變。這對大隊官兵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電磁對抗領域專業性強,傳統的“大水漫灌”和死記硬背式的訓練方式,很難使官兵深度掌握幹擾機理和原理。為高標準發揮電磁對抗“磨刀石”作用,更好服務部隊,大隊黨委召開專題議戰議訓會,就如何提升官兵幹擾機理認知水平和戰術素養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並組織工程師和專家團隊進行評估。
他們發現,相較於實裝對抗訓練存在的技術體製密集、功能設備複雜、戰場戰位分散、綜合保障多樣等現實難題,仿真模擬設備具有所需場地小、訓練內容豐富、訓練方法靈活、訓練成果指導性強等特點。於是,該大隊提出建立某型模擬對抗訓練室,運用仿真模擬設備對官兵實戰能力進行“先期淬煉”的構想。
隨後,該大隊科研小組對訓練室麵臨的前期設計難題進行逐項解決。他們將係列問題拆分解剖,經過調研、論證、設計、修改等多個環節,最終成功建成某型模擬對抗訓練室。
該大隊還配套開發綜合對抗模擬訓練係統,用於支撐對抗分隊幹擾機理認知和戰術對抗訓練,確保對抗分隊受訓人員在有限時間內直觀、高效地掌握電磁對抗領域的專業知識,提升官兵幹擾機理認知和戰術素養,強化部隊整體作戰能力。
核心能力不斷提升
“今天,我們利用半實物仿真技術,進一步加深大家對幹擾機理的理解……”走進模擬對抗訓練室,該大隊技術室主任範江濤正就幹擾樣式內涵特點、幹擾參數設置的準則要點對受訓官兵展開精講。
“現在開始對抗訓練,藍方模擬電子戰飛機實施幹擾,紅方采取抗幹擾措施,探測空中目標……”精講結束,一場紅藍雙方的“背對背”自由對抗悄然打響。
“發現空中威脅目標,立即進行屬性判別!”對抗雙方緊盯彼此短板弱項,你來我往,見招拆招。訓練結束後,複盤分析會隨即展開。各參訓分隊深入查找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改進對策。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為加速推動創新成果向演兵場戰鬥力轉換,該大隊指派由高級工程師、技術尖子軍士組成的專家組,采取授課講解和案例推演的方式,提升受訓人員能力。
“我們通過設定複雜戰情、構置特殊環境,精確調控戰場態勢,反複推演對抗機理,不斷提升‘電磁藍軍’的核心能力。”該大隊領導介紹,自模擬對抗訓練室建成以來,技術骨幹靈活運用室內係統,模擬多型電磁對抗裝備,創新設計仿真教學、信息化係統輔助學習、反饋式循環強化訓練等“麵對麵”“背對背”對抗組訓方法,不斷推動創新成果向戰鬥力轉換。
如今,在模擬對抗訓練室,專業理論認知、戰術理論訓練、綜合演練運用等子係統相輔相成;數十台(套)計算機和多個態勢顯示設備,可保證多人同時在線培訓、對抗,實時顯示訓練效果,部隊整體作戰能力得到強化提升。
訓練更加直觀高效
沒有槍炮隆隆、硝煙彌漫,沒有戰車馳騁、將士衝鋒,隻有成千上萬束不同方位、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在無形空間中決戰。不久前,一場模擬真實戰場的紅藍對抗演練再次在某地打響。
破曉時分,紅軍裝備屏幕上突然出現20多批目標信號,從多個方向向掩護目標逼近,信號樣式與真實目標幾乎一致,讓紅軍難以招架。這是由該大隊扮演的藍軍製造的“假信號”,目的是對紅方進行壓製幹擾。經過模擬對抗訓練室的“洗禮”,藍軍招招出奇,逼迫紅軍不得不在險局、危局中尋找應對之策。
此次任務,藍軍官兵在目標信號的偵察識別速度、幹擾參數設置準確率等方麵均有所突破,幹擾機理認知水平和戰術素養提升顯著。單元與單元、戰位與戰位之間的配合更加默契。
“互為對手練攻防,更有利於查漏補缺,實打實提升戰場打贏能力。”該大隊領導介紹,大隊運用模擬對抗係統,將“各自為戰”轉變為“雙向合訓”,讓無形戰場顯形,訓練更加直觀高效,各分隊作戰能力明顯提升。
訓練室內,技術骨幹和一線指揮員共同設計訓練方案;演兵場上,科研成果加速轉化,創新訓法使訓練效益不斷提升……記者了解到,由模擬對抗訓練室衍生的“創新因子”正不斷滲透到作戰研究、戰術戰法運用等戰鬥力生成的各個環節。依托模擬對抗訓練室,該大隊逐步實現了“試、研、訓、戰”能力一體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