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第次到颗嚐鮮心態買的,結果第一次用就被驚豔到了,用被國貨真強大!惊艳”在電商平台上,国产一位遊戲發燒友在商品留言中寫道。破局他購買的第次到颗,是用被源自北京GPU企業摩爾線程的遊戲顯卡。
不僅是惊艳遊戲玩家,在金融、国产教育、破局電力、第次到颗能源、用被交通等領域,惊艳國產GPU的国产身影正越來越密集地出現。
故事始於2020年。破局當時,時任英偉達中國區總經理的張建中辭職,並做出一個令同行驚歎的決定——從頭創立一家國產全功能GPU企業。
GPU有多重要?GPU是處理大量數據和複雜計算的超級“多麵手”。人們每天刷網頁時各種平台的個性化推薦算法、自動駕駛汽車對道路和人物的實時識別與決策、遊戲愛好者在3A遊戲中流暢細膩的體驗……全都離不開GPU在底層提供算力支撐。
以當下火爆的AI大模型為例,當研發人員進行模型訓練時,需要處理數以萬億計的數據。而如果把處理這些海量數據的過程比作數字時代的“耕地”,GPU就像同時開啟成百上千台高效能自動化拖拉機,在極短時間內把這些“地塊”處理完畢,讓AI模型的運行更加高效。
可以說,GPU是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引擎的核心組成部分。近年來,人工智能迅猛發展帶來算力需求激增,然而國產通用GPU領域卻存在明顯空白,不少有需求的企業、機構隻能將目光瞄向海外產品。
麵對市場對國產算力的渴求,企業創立沒多久,張建中就製定了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用一年時間研發出第一顆國產GPU。剛開始,沒有人敢相信。他一邊籌集資金,一邊搭建團隊,憑借在芯片領域的深厚積累,一支成員大多來自英偉達、AMD、英特爾等知名企業的核心團隊組建起來。
公司CEO助理付海良回憶,為了在高強度的研發工作中保證身體健康,團隊曾經有一個特別的文化習慣——每天傍晚5點左右,全員做俯臥撐練習。
團隊爭分奪秒研發攻堅,2021年11月,摩爾線程第一代國產全功能GPU“蘇堤”正式點亮。這也意味著,我國首顆全功能GPU研製成功。
過去,GPU正如其全名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所對應的中文“圖形處理器”一樣,主要用來處理圖形渲染等工作。而今,GPU被賦予了更為“多麵手”的角色。“蘇堤”,正是國內首款內置了圖形渲染、視頻編解碼、AI計算加速、物理仿真、科學計算引擎的全功能GPU。
“全功能GPU既可以用在AI訓練和推理,也可以用在遊戲、自動駕駛、數字孿生、科學計算、工業設計等各種場景。”摩爾線程相關負責人說。
半導體芯片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對人才密度和研發投入要求極高,資金需求巨大。單靠企業自身融資遠遠不夠,這對重投入、長周期、輕資產的芯片設計企業來說,無疑成為其高速增長路上的一項關鍵挑戰。
近年來,中關村科學城、中國移動、深創投、上海國盛、中銀國際等知名國資和風投機構對摩爾線程進行了投資。在研發投入的關鍵期,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對其“雪中送炭”,提供數筆貸款,為團隊的研發創新提供資金保障。
在源源不斷的“燃料”助力下,成立不到5年,摩爾線程就迭代推出5顆全功能GPU芯片。
無需購買昂貴的高性能電腦,在虛擬GPU技術支持下,人們可以通過“雲電腦”將自己電腦的“大腦”搬到網上,借助一部手機、平板或普通電腦,隨時隨地用上這台超級電腦;如火如荼的大模型訓練和推理中,“千卡萬卡”集群為其提供算力支持,加速模型的開發和應用;在電影特效製作領域,觀眾所感受到的震撼的視覺體驗,其特效渲染開始“跑”在國產GPU上;在工業領域,全功能GPU支撐的工業AI訓推一體機,為新型工業智算係統提供高效算力支撐……國產GPU的迅速發展,正給人們的數字生活與數智化生產帶來全新變革。
“未來,希望能夠立足我們的自研生態體係,培養一批開發者,提升中國GPU的產品競爭力。”付海良說。
記者手記
芯片設計的“北京速度”背後
成立1年,研製出首顆全功能GPU。成立不到5年,迭代推出5顆全功能GPU芯片——摩爾線程刷新了行業的“中國速度”。
一家初創公司,創新速度緣何能這麽快?
人才無疑是企業創新的第一動力。記者了解到,摩爾線程目前員工中研發人員占比高達88%,其中九成以上畢業於“985”“211”及全球QS排名前列的高校。密集的人才與研發投入,為企業築下了堅實的技術壁壘。截至2025年2月,該公司已獲得470項授權專利,覆蓋處理器架構設計、AI應用、驅動軟件設計、GPU算力集群等關鍵技術領域。
除了企業自身的內生動力,外部的創新生態環境也為芯片企業的高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例如:開放場景——在北京市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內,摩爾線程等國產芯片有了充分的落地空間;要素支持——北京市相關部門聯合本地電視台,為摩爾線程提供了大量8K高清視頻素材,為其全功能GPU練就強勁的視頻編解碼能力提供“彈藥”;政策助力——北京市針對中小微企業的首次貸款貼息政策,幫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通過人才、政策、產業鏈等多方麵的創新生態打造,北京建起了民營科技企業創新的“超級加速器”,而這,正是一個個像摩爾線程一樣高效創新的民營科技企業的成功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