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中山古镇:到苏炳添家乡看“村BA”,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美食之旅

来源:时间:2025-04-22 03:08:13

中山古鎮:到蘇炳添家鄉看“村BA”,村BA來一場說走就走的中山走的之旅美食之旅_南方+_南方plus

小到客廳、臥室、家乡廚房,看场大到去商超購物、说走博物館參觀,美食甚至是村BA在體育館看一場演唱會……總有一盞點亮你生活的燈,來自這裏。中山走的之旅

中國燈飾之都——中山市古鎮鎮,古镇承包了國內超過七成的到苏燈飾用品市場。不僅如此,炳添古鎮還是家乡一個充滿活力的旅遊小鎮,同時也是著名短跑運動員蘇炳添的家鄉。隨著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古鎮旅遊市場大爆發,今年上半年已經迎來了238萬遊客。

9月7日,2024大地流彩·全國“村BA”廣東省賽即將激情開賽。作為其中一個賽區,古鎮正以十足的熱情和飽滿的姿態,誠邀各方到來。在觀賽之餘,漫步古鎮街頭,在下一個路口都可能遇見驚喜——或是藏匿小巷的老字號美食,或是風景宜人的街心公園。

一起期待,一起來探索吧! 

1

漫步古鎮,開啟“尋找蘇炳添”之旅

作為生於古鎮、長於古鎮的國際級運動健將,“亞洲飛人”蘇炳添的名字已深深融入這座嶺南小鎮。來到古鎮鎮人民廣場附近,遠遠地就能看到“蘇炳添體育館”而這裏,也正是2024大地流彩·全國“村BA”廣東省賽古鎮賽區的所在地。該館配套設施齊全,曾舉辦過多場體育盛事以及燈博會開閉幕式等,已成為古鎮鎮的地標性建築之一。 

不止於此,漫遊在古鎮街頭,還能發現不少“亞洲飛人”元素。位於濱河濕地公園的蘇炳添跑道,分為1、2賽道,兩旁還豎立“蘇炳添奔跑分解動作”造型燈組。在跑道上疾馳,仿佛與蘇炳添展開同台競技,感受“飛人”故鄉的獨特魅力。 

古一村“飛人館”,原址為蘇炳添兒時所就讀的幼兒園。全館麵積256平方米,設置有個人速度、中國速度、世界速度、未來速度四個展廳。館內通過圖文、視頻、實物等多種形式,生動展示了蘇炳添運動生涯的高光瞬間。來“飛人館”,重溫他從古一村跑向世界田徑舞台的成名之路吧! 

2

 暢遊古鎮,全域旅遊示範區逛不停

瞄準“旅遊+燈飾+生態+文化”的發展路線,古鎮在2020年成功創建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擁有6個A級旅遊景區、1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6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豐富的旅遊資源,正吸引越來越多遊客前來古鎮觀光遊玩。

位於鎮中心的燈都生態濕地公園,占地麵積超千畝,享有“古鎮綠肺”之美譽。湖畔綠樹成蔭,鳥兒上空盤旋,構築了一幅“產、城、人、文”和諧共處的優美畫卷。

其中,燈都體育公園由燈都生態濕地公園北側運動場和中心濱河公園組成,被譽為古鎮“最美運動場所”。公園內有山、湖、島、溪等豐富的生態景觀,你可以漫步在蜿蜒曲折的小徑上,感受大自然的氣息;也可以欣賞到各種形態各異的燈飾作品,感受到中山市作為“燈都”的獨特魅力;在濕地公園的深處,你更可以看到一片獨特的紅樹林,這裏也是許多珍稀鳥類的棲息地。 

來到“中國燈飾之都”,賞燈自然是不可缺少的行程之一。作為中山市首個以“燈飾+創意+文化”為主題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華藝廣場集燈飾采購、文化交流、互動體驗、藝術展覽、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每年接待海內外客商達百萬人次。

美輪美奐的特色燈飾產品,別具一格的前衛設計元素,以及深入人心的產業發展故事等,讓遊客們印象深刻。 

百年古樹堅韌挺拔,精致竹木秀麗典雅,步入位於綠博園的AAA級旅遊景區燈都盆景園,各種形態美觀的盆景讓人應接不暇。一片玲瓏的石,幾枝虯曲的幹,一抹似有似無的苔……一盆之景,恰似大自然鬼斧神工,令往來遊人歎為觀止。

3

品嚐古鎮,老字號美食值得來打卡

遊在古鎮,吃亦在古鎮,以下美食,建議你千萬別錯過!

海洲魚餅始於古鎮鎮海洲村,是當地人首推的一款特色美食。早在一百多年前,這款佳肴便成為當地村民喜慶節令、婚姻嫁娶、彌月壽宴等活動中的必選菜。外酥內嫩,入口絲滑,濃鬱魚香更是讓廣大食客欲罷不能。

海洲魚餅能夠“出圈”,原材料和煎煮方式十分重要。取當地新鮮鯪魚,用揉搓手法使得魚肉起膠,並拌入蔥花和玉米去腥增香。而後,利用模具將魚肉製成圓餅狀,放入到花生油預熱的油鍋中,幾經翻麵處理,金黃鮮香的海洲魚餅便製作完成了。 


從挑擔叫賣,到店鋪經營,“九記雲吞”一賣就是五十年、三代人。“皮薄,餡靚,湯鮮,來古鎮一定要打卡他們家!”品嚐過的食客,無不對“九記雲吞”出品讚不絕口。

據悉,該店的雲吞皮、肉餡、湯料都采用了特製秘方。同時,“現包,現煮,現食”的原則一以貫之,新鮮而美味的雲吞就此誕生了。  

9月7日

2024大地流彩·全國“村BA”廣東省賽

即將在中山火熱開打!

看不完的燈飾

賞不盡的風景

吃不膩的美食

“中國燈飾之都”中山古鎮誠邀您來! 

撰文:陳相成 黃旭君

圖片摘自燈都古鎮、華藝廣場等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馬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