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底泥治理是种药水環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底泥中汙染物的剂对究釋放不能得到有效控製,水環境治理也將難以取得良好效果。黑臭底泥治理可分為清淤疏浚和原位修複,底泥的研其中清淤疏浚通常需要投入大量機械設備和人力物力,原位且清淤上岸的修复效果底泥需要較大的處理場地進行消納,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定製約。种药底泥的剂对究原位修複有著廣泛的應用需求。底泥原位修複技術主要分為兩類:一是黑臭生物法,通過向水體或底泥中投加微生物製劑,底泥的研促進底泥有機物的原位降解;二是化學法,常用的修复效果有向底泥中投加過氧化鈣、過氧化氫等具有強氧化性質的种药藥劑,氧化分解底泥中的剂对究有機物,並減緩氮、黑臭磷、COD向水體釋放,或向底泥中投加固化劑及輔助劑,如石灰、火山灰、水泥、改性二氧化鈦等,以降低氮、磷、重金屬等汙染物的溶解度、遷移性或毒性。
目前,化學法在底泥原位修複方麵有較廣的應用前景和較多的應用案例。已有較多關於水泥、石灰以及過氧化鈣等藥劑對底泥原位修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底泥和水體黑臭現象的改善、黑臭有機質的分解去除、氮磷物質的削減等方麵。關於投加上述藥劑對底泥向上覆水釋放氮磷、底泥和上覆水pH值的綜合變化,以及對沉水植物存活生長的綜合影響,缺少相關的研究報道。本研究采用水泥、生石灰以及過氧化鈣等3種常見的化學藥劑對黑臭底泥進行固化穩定化處理,考察其對底泥汙染釋放的抑製作用以及對沉水植物生長的影響等,為該方法在水生態治理領域的工程適用性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底泥采樣
供試底泥采集於合肥市瑤海區二十埠河汙染嚴重的黑臭區段,周邊有較多排汙口。采樣工具為長柄鐵鍬,底泥樣品以表層稀泥為主,采樣深度為15cm。完成采樣後,將底泥帶回實驗室,去除其中的大顆粒物、塑料垃圾、動植物殘渣等雜物,然後用小鐵鏟反複攪拌混勻,置於4℃冰箱中保存待用。
1.2試驗材料
水泥為矽酸鹽水泥,標號為P·O42.5;生石灰粉末,規格為60目;過氧化鈣粉末,規格為60目。
沉水植物選用長勢良好的新鮮苦草,平均高度約為20cm。
1.3試驗方法
(1)試驗分組及設置。分為水泥組、生石灰組以及過氧化鈣組,另外設置1個空白對照組。將底泥充分攪拌混勻,裝入4個圓柱形透明容器中,每個容器中加入200g底泥,泥層厚度約2cm,然後分別向水泥組、石灰組以及過氧化鈣組投加6g相應藥劑(經提前測試確定用量,可確保底泥適度固結),攪拌均勻,靜置3d,待底泥固結。對照組不添加藥劑,其他處理同前述。
(2)完成3d靜置後,向各試驗組分別添加2L去離子水,加水過程通過玻璃棒引流,緩慢向各組加水,盡量避免加水過程對底泥的擾動,防止底泥泛起。之後靜置14d,再從各組的上覆水中取水樣,分別測定氨氮、總氮、總磷、pH值等指標,以探究各組的汙染釋放情況。
(3)完成4次水質指標測試後,用玻璃棒輕戳各組底泥,以了解底泥是否固結。然後用玻璃棒對上覆水進行攪拌,觀察底泥是否上翻。
(4)選取長勢良好、大小相近的新鮮苦草,在試驗組底泥中分別栽種5株。之後靜置14d,期間觀察植物的生長成活情況。完成沉水植物試驗後,倒出各組的上覆水,測定底泥的pH值。
2結果與討論
2.1 不同修複藥劑對底泥的汙染釋放影響
從底泥上覆水取樣檢測,考察不同修複藥劑對底泥的汙染釋放影響,結果如表1所示。
從底泥上覆水取樣檢測的結果顯示,各試驗組均表現出一定的氨氮釋放抑製效果,上覆水中氨氮濃度均低於空白對照組,各組底泥上覆水中氨氮濃度大小依次為生石灰組、水泥組、過氧化鈣組,表明過氧化鈣對底泥氨氮釋放的抑製效果相對較好。底泥作為黑臭水體的主要內源汙染,有向自然水體遷移、釋放氮磷營養鹽的趨勢,因而對照組的底泥在未做處理的狀態下,氨氮向上覆水大量釋放,濃度最高。水泥和生石灰具有對底泥的固化穩定化作用,在固結狀態下,氮、磷物質較難自由遷移,從而抑製了這兩組底泥的氨氮釋放。過氧化鈣在底泥中可緩慢釋放氧氣,提高氧化還原電位,具有較強氧化性。本研究中過氧化鈣組氨氮濃度最低,可能是因為底泥中的氨氮被氧化,轉化為硝態氮。
由表1可以看出,與空白對照組相比,水泥組和生石灰組對總氮的釋放有抑製效果,其中水泥組的總氮抑製效果大於生石灰組。過氧化鈣組的總氮濃度高於空白對照組,表明向底泥中投加過氧化鈣在一段時間內將促進總氮的釋放,這可能是因為過氧化鈣的強氧化性促進了底泥有機質的分解,以及氨氮向硝態氮的轉化,從而增加了總氮的釋放。
由表1還可知,與空白對照組相比,水泥組、生石灰組以及過氧化鈣組均表現出良好的總磷釋放抑製效果,其中過氧化鈣組的總磷抑製效果最好。徐垚研究發現在底泥中投加過氧化鈣能夠加快有機磷的礦化速度,鐵鋁結合態磷和鈣結合態磷也明顯增加,使得內源磷持留能力增強。
2.2對上覆水pH值的影響
從底泥上覆水取樣檢測,考察不同修複藥劑對底泥上覆水pH值的影響,結果如表2所示。空白對照組的上覆水呈中性偏弱酸,可能是因為底泥中的有機質酸有少量釋放進入上覆水。3個修複劑處理組的上覆水均呈堿性,其中生石灰組和過氧化鈣組的pH值均超過9,呈較強的堿性。陳奎章等研究發現投加生石灰作為底泥穩定劑會明顯提高上覆水的pH值。過氧化鈣能夠分解為氧化鈣和氧氣,氧化鈣與水反應可進一步生成氫氧化鈣,從而釋放堿性物質。較高的pH值環境不利於沉水植物的成活與生長。
2.3沉水植物的栽種成活情況及底泥pH值
采用不同修複藥劑處理底泥後,沉水植物栽種成活情況如表3所示。
各試驗組栽種的苦草,在測試開始第7天即已全部死亡,根部枯黃腐爛。通過檢測底泥pH值,發現除對照組外,各試驗組底泥均呈強堿性,該結果與王鋒等研究結論一致。由於底泥堿度大幅升高,沉水植物無法生存,限製了3種藥劑在黑臭底泥原位修複中的應用。
3結論
采用水泥、生石灰以及過氧化鈣對底泥進行處理後可抑製氮、磷汙染物的釋放,改善底泥的黑臭現象,但造成的底泥強堿性環境讓後續水生態工程無法實施,沉水植物群落無法構建。因此,建議在黑臭水體治理工程中謹慎采用水泥、生石灰以及過氧化鈣進行底泥的原位修複。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科技風》2021年1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氧化鈣,磷,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