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温氏股份:在农牧沃土播撒“科技种子”,阔步前行向百年

来源:时间:2025-04-22 05:34:47

溫氏股份:在農牧沃土播撒“科技種子”,科技种子闊步前行向百年_南方+_南方plus

“發展現代農業,建設農業強國,向百必須依靠科技進步,科技种子讓科技為農業現代化插上騰飛的温氏沃土翅膀。”

在時代的股份浪潮中,科學創新正以雷霆萬鈞之勢重塑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农牧年農牧企業如何在這道時代考題中精準作答,播撒擁抱未來?阔步溫氏以實踐作答,用“數字化”提升管理效率,前行用技術創新驅動產業發展,闊步前行向百年。

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創新”基因的傳承與延續

溫氏把數字化轉型作為進一步強化行業競爭力的關鍵,而追溯溫氏股份的數字化管理之路,始於創始人溫北英先生的遠見卓識。

早在1990年,溫北英先生就以超前的眼光,開啟了信息化、數字化的探索布局。他深知,先進的工具和手段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助力。因此,他不惜重金購買了公司的第一台電腦,並於次年與華南農學院(現華南農業大學)計算中心合作建立了局域網。此後,溫氏在信息化道路上不斷前進:2005年引入金蝶EAS係統、2010年建設物聯網、2015年啟動“互聯網+”戰略、2021年全麵啟動數字化升級……

“溫氏把數字化轉型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全方位打造數字化體係。圍繞產業價值鏈進行多方麵的數字化重構,涵蓋生產、銷售、內部管理等每一個角落,通過數字化技術,改變管理思維,重組業務流程,重塑管理體係。”溫氏股份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蔣榮金介紹,如今,溫氏股份數字化建設已經步入全新階段,為了將業務的語言與IT的語言進行轉換,架起養殖場與“雲端”的橋梁,組建了一支既懂業務又懂IT的精英團隊,保障公司數字化轉型工作順利推進。

溫氏股份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蔣榮金

數字化團隊不斷探索數字化技術在各業務領域的應用場景,主動引入適用的技術。例如,通過將全景視頻、AI算法與物聯網數據集成,構建了養殖場的全域數字空間,賦能遠程巡欄、資產管理等業務場景。

蔣榮金指出,養殖企業實現數字化管理的難點在於,畜禽是獨立的個體,而非標準化的工業產品。盡管拓展數字化管理應用場景的過程複雜,但隨著技術進步,應用場景將越來越多,並在企業內快速推廣與複製,成為企業發展的新質生產力。

《家畜養殖數字化關鍵技術與智能飼喂裝備創製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溫氏從組織、流程、規範、平台等完善數據管理體係,構建一套數字化運營體係;同時,把大數據模型嵌入生產、經營決策,在風控、客戶畫像、疾病防控等場景實現從‘經驗管理’到‘數據決策’的轉變。”蔣榮金表示,數字化轉型為溫氏帶來全方位的積極影響,從內部管理到外部服務,從效率提升到可持續發展,推動企業朝著更加高效、智能、綠色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數字化工具已運用在溫氏生產環節的方方麵麵。

2024年,溫氏預計實現營收超1000億元,成功躋身千億農牧企業行列。這一裏程碑式的成就,不僅是溫氏自身發展的重要跨越,更是其在數字化浪潮中勇立潮頭、引領行業發展的有力見證。

“硬核”技術的探索與追逐

“唯有持續創新,方能驅動企業的長遠發展。”溫氏股份董事長溫誌芬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強調了創新的核心價值。產業科研學科上的微小改變,往往會成為產業發展的巨大變革與機遇。據悉,目前溫氏已在畜禽育種、疾病防控、飼料營養、環境技術、數字化技術五大領域取得長足進步。

溫氏深耕畜禽育種、疾病防控、飼料營養、環境技術、數字化技術五大領域。

在溫氏股份研究院實驗室內,溫氏股份技術部(研究院)執行總經理陳麗展示了自主研發的“溫芯2號”豬基因育種芯片。隻需從小豬耳朵上取一滴血,通過基因育種芯片,便能判斷其未來的產仔能力和豬肉質,384個小格子每一個都裝著能解讀一頭種豬的基因密碼。

溫氏股份技術部(研究院)執行總經理陳麗

作為國內唯一擁有自研豬基因芯片的企業,溫氏已擁有5個品種、12個品係核心群純種豬以及3個商品肉豬配套係,打造了國內最大的畜禽活體和基因種質資源庫,實現個性化育種,滿足不同區域市場需求。《高效瘦肉型種豬新配套係培育與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如今溫氏自主培育的新興矮腳黃雞、新興黃雞2號、新興竹絲雞3號、新興麻雞4號、天露黑雞、天露黃雞、溫氏青腳麻雞2號、天露黃雞2號、溫氏麻黃雞3號等9個家禽品種配套係,已獲得國家畜禽新品種(配套係)證書,是國內掌握優質雞遺傳資源最多的單位之一。

廣東省溫氏集團研究院於2007年經廣東省科技廳批準設立,是廣東省首家農業企業研究院。

在飼料豆粕玉米減量替代的大趨勢下,溫氏同樣敢為人先。不僅率先建立了快速原料價值評估體係,還構建了畜禽飼料原料的動態數據庫,利用“淨能+低蛋白技術”,實現了單噸飼料配方成本節約97.8元,減少豆粕用量419萬噸、大豆進口537萬噸、玉米用量1178萬噸。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綠色養殖方麵,溫氏早在2011年,就提出將環保技術打造成核心競爭優勢之一,開展畜禽廢棄物減排增效、種養循環、綠色低碳等核心技術攻關。2024年,由溫氏牽頭聯合九家單位共同參與“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業廢棄物協同高效處理低碳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及集成示範”項目啟動,為多元有機廢棄物高效資源化利用同時兼顧低碳綠色環保提供指導和應用支撐。

“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會遇到相應的困擾,雖然有些技術無法迅速轉化成效益,但是回歸產品本身後,都是對企業提質增效的巨大幫助”陳麗表示,技術創新是行業發展的永恒主題,科技創新也是永無止境的,需要一直有企業站出來,不斷去超越、去顛覆,把技術“為我所知,為我所用,為我所有”。

人才“火種”的培育與傳播

在構建“產學研”一體化及高質量科技平台的征程中,溫氏積極布局,廣泛攜手頂尖科研力量。目前,溫氏已與華南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山大學等多所名牌院校和科研院所達成深度合作,建立起緊密合作關係。

在溫氏股份研究院實驗室內,抽取卵母細胞、挑選優質卵、挑選成熟卵……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生小閆,正在這裏進行她的畢業實驗。她的畢業論文課題是關於豬體細胞克隆,溫氏恰恰在此領域有著完善的實驗設施和技術體係。

溫氏股份研究院內,多個實驗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

“在這裏,每當遇到困惑,技術老師們總是耐心解答,並鼓勵我們獨立思考和設計實驗。”小閆感慨道,這段寶貴的實習經曆,不僅讓她在專業技能上得到了提升,更給了她將來步入社會、投身行業的信心。

“產學研合作,為人才提供更廣闊的發展,也為企業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更為行業創造了一係列切實有效的研究成果。”陳麗分享道,回首溫氏與高校的合作曆程,從最初聚焦單學科的探索,逐步拓展至多學科、多學院的深度融合,溫氏與高等院所攜手共進、互相成就。截至2023年底,溫氏股份及下屬控股公司累計獲得國家科技獎項8項,省部科技獎項93項。

“我們希望每一項技術的使用,都能讓團隊成員感受到成就感、參與感、獲得感!”蔣榮金認為,溫氏數字化轉型帶給團隊成員的不僅是視野的開闊,更是為行業探索出可複製、可借鑒、可推廣的數字化管理模式,推動行業數字化發展。

從1986年“科技興場”的樸素理念,到如今構建起覆蓋生物育種、智能養殖、數字農業的科技創新體係,溫氏用持續迭代的硬核科技證明:農業不是落後的代名詞,隻要積極求變、勇於創新,也是充滿活力的未來產業。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廣東新興縣的溫氏總部大樓,數字大屏上跳動著來自全國養殖場的實時數據流。這些閃爍的光點,正匯聚成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星河。溫氏在這條用科技創新鋪就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撰文:李宗林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龍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