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金羊科技日報記者走進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塔然高勒鄉巴音布拉格嘎查的内蒙複合型現代奶山羊示範養殖場(以下簡稱“示範養殖場”),隻見現代化圈舍一字排開,古杭各種現代化喂養機械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锦旗在示範養殖場的送技山羊實驗室裏,身著無菌服的下乡技術人員正在進行胚胎移植。
作為鄂爾多斯高原北部的变身牧區,塔然高勒鄉長期受限於脆弱的金羊生態環境和落後的技術,畜牧業發展相對緩慢。内蒙內蒙古科技廳派駐幹部的古杭到來,給當地產業提質轉型注入新動能。锦旗
“我們根據當地實際,送技山羊充分調動技術資源,下乡從培育優質奶山羊入手,变身在補齊當地技術短板的金羊同時,打造出一種全新的示範模式,最終帶動當地畜牧業發展。”內蒙古科技廳派駐巴音布拉格嘎查第一書記李靜告訴記者。
技術改良 優化牧業“基因”
畜牧業是塔然高勒鄉的支柱產業之一,牲畜的品種選育、疫病防治等直接關係到農牧戶收入和區域發展。內蒙古科技廳派駐幹部入駐巴音布拉格嘎查3年多來,幫助多批奶山羊在當地繁育研究中心接受了輸精、采胚、測胚,為當地現代化畜牧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繁育中心技術人員劉黎明介紹:“在提高優質奶山羊繁育能力的同時,我們還通過精準輸精、胚胎移植技術,持續改善奶山羊品種結構。其中,第一批奶山羊品種改良手術,就使母羊受孕率達到56.7%。”
3年來,內蒙古科技廳聯合企業和高校,通過實施奶山羊養殖繁育技術集成示範項目,逐步形成集現代管理、繁育、疫病控製等技術於一體的示範養殖場。養殖場專注於優質奶山羊引進、適應性選育、疫病防控、胚胎生產和移植等技術的研發與集成。
“目前,巴音布拉格嘎查的示範養殖場已初具規模,內蒙古自治區基礎獸醫學重點實驗室也在這裏正式開展了奶山羊性控技術研發與應用。這些研究大大彌補了當地畜牧業的技術短板。”李靜說。
模式創新 盤活集體經濟
“之前我家的80隻奶山羊全靠我們自己養殖,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現在好了,我把羊全送到這裏,自己完全不用操心,日子舒服了,收入還比之前多。”在示範養殖場,牧民斯慶圖婭指著自家的一大群奶山羊,高興地告訴記者。
記者在示範養殖場看到,這裏的道路、電力、供水、衛生防疫、廢物處理等綜合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還配有自動喂養機、恒溫水槽等自動化設備。完善的設備有效解決了傳統養殖人力投入大、管理難等問題。
“有了良好基礎,我們在產業發展中進一步探索出‘黨支部+企業+專家團隊+農戶’合作模式。”李靜說,養殖戶隻需投勞投工,或選擇由企業托管代養,即可零風險參與產業發展。村集體收益包括每年40萬元的保底分紅,以及進行放母收羔的額外收益。
當地農牧戶還通過銷售鮮奶和羊肉獲取收益,無勞動能力養殖戶的羊則由企業托管代養。目前企業托管代養了24戶養殖戶的396隻羊,按照每隻羊每年600元的標準為養殖戶發放補貼。
說起新模式帶來的新變化,當地養殖戶柴達爾最有發言權。柴達爾家中沒有草場,過去隻能外出打工,勉強維持3個孩子的上學開銷。加入示範養殖場後,他不僅能承擔孩子們的日常學雜費用,還購置了一套新房。他說:“示範養殖場就是我的第二個家。我不僅可以把羊放在這兒‘生金’,還能在這裏打工掙錢,真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