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產品及加工技術
2.1主要產品及加工技術現狀
目前,角特八角產品有初級產品和深加工產品,色资其中初級產品主要是源加用产业八角幹果和茴油,深加工產品包括茴香腦、工利草蒿腦、展现状茴香醛、角特莽草酸和八角油樹脂等產品。色资
2.1.1八角幹果八角幹果是源加用产业指八角鮮果經過脫青、曬幹或烘幹獲得的工利幹燥八角果實,是展现状目前國內市場上最主要、最大宗流通和消費的角特八角產品。八角幹果大部分直接整果使用或者粉碎後與其它香料調配用作餐飲香調料,色资少部分用作中藥材或進行深加工。源加用产业長期以來,工利我國八角幹果加工缺乏機械化設備和工藝,展现状一直沿襲農戶分散、小作坊加工模式為主,主要采用直接曬幹、殺青曬幹、柴火烘幹、簡易土炕烘幹等傳統技術。殺青曬幹方法具有生產成本低、幹果色澤好等優點,是當前產區群眾普遍使用的幹燥加工方法,缺點是過分依賴天氣、人工和大型曬場等條件,如果幹燥不及時,容易造成八角發黴,影響外觀及食用安全性,而且勞動強度大、耗時長、工效低。近年來,一些加工企業嚐試采用大型、自動化機械設備進行規模化八角烘幹加工,生產效率提高,但也麵臨一些技術問題需要去克服和解決,比如如何保持和提高八角幹果產品顏色、外觀和內在品質。
2.1.2茴油八角果、葉可提取茴油,鮮葉得率約1%,幹果得率6%~10%,主要成分為茴腦,占85%~90%。茴油提取加工是近幾十年來我國八角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西的德保、那坡等地有利用八角枝葉蒸餾茴油的生產傳統。目前,八角茴油提取技術已較成熟,但生產上仍以小作坊為主,技術仍存在諸多不足,如規模小、得率低、能耗大、質量差等問題,一定程度上造成八角資源浪費。少數企業采用較為先進的大型茴油蒸餾設備,明顯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茴油產品質量,但投資較大,且如果應用枝葉提取茴油的運輸成本較高。為了解決傳統水蒸餾提取茴油技術的缺陷,蔡定建等、繆建華等采用CO2超臨界萃取技術,探索了從八角果中提取茴油的新技術。近年來,廣西林科院發明了一種“便攜式芳香油提取裝置”的專用設備,既實現了生產的規模化,提高了產品質量與處理效率,也便於裝備和原材料的運輸,適用於山區因地製宜的生產,推廣應用效果良好。
2.1.3茴油精深加工產品利用茴油進行精深加工,可獲得一係列具有重要用途的深加工產品,包括茴油精餾分離出茴腦、草蒿腦和芳樟醇等單離產品,以及以茴腦合成茴香醛、茴香腈和覆盆子酮等係列產品。這類精深加工生產,一般由技術水平較高、擁有專門生產線的大型企業來完成,茴油原料從農戶收購或者自行加工生產。經過近20年發展,我國八角精深加工技術獲得了顯著進步,科研機構和加工企業采用單離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等先進技術加工獲得優質深加工產品,還開發出精深加工合成技術,開發附加值更高的八角香料新產品。陸順忠等研發了從八角茴香油中分離高純度茴腦的生產工藝,茴腦產品純度達到99.8%,得率為94.1%。關繼華等研究了從八角茴香油前餾分中分離提取草蒿腦和芳樟醇的技術工藝,獲得芳樟醇產品純度達到99.4%,回收率為65.4%;草蒿腦產品純度達到99.1%,回收率為86.9%。以天然八角茴腦為原料製備茴香醛技術日趨成熟,包括傳統化學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和電氧化法等茴香醛製備技術。
2.1.4莽草酸八角果實含莽草酸可達11.57%,經過提取和分離純化,可以得到高純度的莽草酸產品。莽草酸在製備抗流感病毒藥物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莽草酸是倍受行業關注和重點開發的八角深加工產品之一。當前,八角莽草酸提取、分離和純化技術工藝已較成熟。莽草酸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浸提法和有機溶劑提取法,以及在此基礎上增加微波輔助提取、超聲波輔助萃取、超聲波微波協同提取等。莽草酸的分離、純化包括離子交換樹脂分離法、大孔吸附樹脂分離法、矽膠柱層析法、分子印跡分離法和毛細管電泳法等。一些科研機構和企業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莽草酸提取技術和設備。如廣西萬山香料有限責任公司研發出“一種從八角中提取分離莽草酸的方法”專利技術;廣西林科院取得了“八角有效成分莽草酸提取的開發研究”技術成果,還研製出莽草酸提取關鍵技術及設備,發明了“一種八角莽草酸浸提及茴油蒸餾兩用裝置及應用”,促進了八角莽草酸提取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應用。
2.1.5八角油樹脂八角油樹脂是由芳香油、脂肪油及樹脂物質組成的混合體,含有八角的芳香成分、辛香味成分、脂肪油等有效成分。就食品調味而言,與提取的八角精油相比,八角油樹脂具有香氣和口味比較平衡、口感比較豐滿和完整等諸多優點。因而八角油樹脂廣泛應用於肉類製品、調味品、軟飲料、冷飲、糖果以及麵包、蛋糕等食品加工業,國內外市場消費量逐年增加。由於八角油樹脂是一種黏稠狀液體,為了便於消費者分散使用和具備耐儲存特性,人們把微膠囊技術應用到八角油樹脂產品的製備當中,生產出八角油樹脂的粉末狀微膠囊顆粒。經過多年發展,八角油樹脂提取技術工藝已較為成熟,一般以溶劑萃取法生產,常用的溶劑有乙醇、丙酮、石油醚、超臨界CO2等,許多研究表明超臨界CO2是提取八角油樹脂最理想的新型溶劑。
2.2產品質量控製及其分析檢測方法
1987年我國發布實施八角幹果國家標準,之後於2006年、2016年先後對標準進行了兩次修訂,現行標準GB/T 7652—2016《八角》規定了八角幹果產品的質量要求和分級,其中大紅八角分一、二、三級,角花八角分一、二級,幹枝八角為統貨不分級,從顏色、氣味、果形特征三個方麵規定感官指標,從果體大小、碎口率、雜質含量、水分含量、總灰分和揮發油含量六個方麵規定理化指標,還規定了產品的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廣西也製定了相應的八角產品質量地方標準DB45/226—2017《地理標誌產品廣西八角》和DB45/T 1350—2016《地理標誌產品上林八角》。這些技術標準對國內八角幹果產品質量起到了良好的規範作用,分析檢測方法也比較科學和便捷,但許多八角加工廠家普遍不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八角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還普遍存在含硫超標、發黴變質等問題。在現行市場大宗流通中普遍將八角幹果稱為“無硫果”、“硫磺果”、“水燙果”等類型,其中經硫磺熏蒸的八角果占了相當比重,主要是此類果品更有利於儲存與流通,賣相也較好。對於八角二氧化硫殘留量,在2006年版八角國家標準中曾規定應小於0.03 g/kg,而現行2016版國家標準則沒提及硫化物限製性指標,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關於彎曲乳杆菌等24種“三新食品”的公告》(2019年第2號)中,將GB 2760—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適用範圍擴大到香辛料及粉(僅限八角,食品分類號12.09.01),明確了八角的二氧化硫殘留量不超過0.15 g/kg,此舉為規範八角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茴油是中國傳統的大宗出口產品,是國際市場的緊俏商品,主要銷往法國、美國、新加坡等5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法國和美國是茴油的最大消費國。為了規範茴油質量和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國際貿易,我國製定了有關八角茴油的質量標準,目前主要有國際標準ISO 11016—1999《中國八角茴香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1886.140—2015《食品添加劑八角茴香油》和國家標準GB/T15068—2008《八角茴香(精)油》,對茴油產品的色狀、香氣、相對密度、折光指數、旋光度、溶混度、凍點、特征組分含量等指標進行了具體規定。近年來,隨著八角精深加工業的發展,八角產品越來越豐富,我國也逐漸擴大八角新產品的技術標準覆蓋麵,製定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28354—2012《食品添加劑大茴香醛》和GB 1886.284—2016《食品添加劑覆盆子酮》,以及有關八角內含成分產品的企業標準QB/T 4644—2014《草蒿腦》和廣西地方標準DB45/T 771—2011《莽草酸》。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生物質化學工程》2020年11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莽草酸,設備,香料,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