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共议共享共创第20屆“北京—東京論壇”在日本東京隆重舉行。治理其中,数据数字社數字經濟分論壇吸引了兩國官員、美好專家學者及媒體界人士齊聚一堂。共议共享共创
以“推動AI治理與數據共享,治理共創數字社會美好未來”為主題,数据数字社中日雙方的美好嘉賓分享了他們對人工智能發展路徑、倫理規則和治理思路方麵的共议共享共创洞察,展開了熱烈和深入的治理探討。
分論壇交流成果為人工智能(AI)治理與數字社會發展貢獻了東方智慧,数据数字社彰顯國際合作對數字經濟發展的美好重大意義。
“攜手共建AI治理框架”
中日雙方嘉賓一致認為,共议共享共创未來十年將是治理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期。
中國工程院院士、数据数字社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指出,自2017年中國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布局上取得顯著進展,尤其是在算力基礎設施和5G網絡建設方麵。目前,中國已建成超過全球一半的5G基站,人工智能算力規模位列世界第二,這為AI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日本原財務官、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特任教授山崎達雄指出,中美同為人工智能大國,美國候選總統特朗普提出要讓美國的AI產業解除限製、更加自由,這一表態讓美國今後的AI戰略更顯撲朔。“在這種情況下,日中兩國加強AI治理規則的討論十分有意義。”山崎達雄說。
野村綜合研究所研究理事、未來創發中心主任神尾文彥強調,“AI技術的核心目標是提高生產力,消除社會發展中的障礙”。他呼籲,中日兩國應攜手共建AI治理框架,以應對技術變革所帶來的全球性挑戰。
“防範可能出現的長期風險”
分論壇上半場討論聚焦人工智能治理的現狀及法製化建設的努力。圍繞“以人為本”“科技向善”等核心理念,中日嘉賓展開熱烈交流。
高文院士詳細闡述了中國在人工智能治理中的政策框架,強調以人為本、公平普惠和循序漸進的原則。NTT公司原會長岩本敏男表示:“AI治理不僅需要關注當前的技術倫理問題,還需防範可能出現的長期風險,例如人工智能主導下的自主武器化,以及脫離人類控製的AI自我複製乃至反向支配人類的可能。”他認為,公平透明、安全可用的原則應貫穿AI研發與應用始終。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零點有數董事長袁嶽從監管模式角度分享了中國經驗。在他看來,美國在AI戰略上傾向於“從鬆”,例如,馬斯克主張減少對前沿技術的監管,而歐洲則采取相對“從緊”的政策路線。
袁嶽認為:“政策選擇應基於國家技術發展的現狀和目標進行權衡。”中國在監管方式上更傾向於“事後”,即先給予技術發展空間,在問題顯現後進行回溯性治理。這種方式相較於事前限製,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友好的發展環境,同時確保對風險的有效應對。
AI技術的發展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從早期探索到中期攻關再到後期應用,每個階段都可能麵臨前所未有的問題。日方嘉賓對中方充分運用的“沙箱式監管”理念很感興趣。這種方法能同時測試環境內的技術實踐並評估風險,既能保障技術創新自由度,又能及時應對潛在隱患。
“共同探索技術應用的更多可能性”
分論壇下半場圍繞“人工智能的全球性準則及中日在數據共享方麵的合作”展開討論。
嘉賓們一致認為,AI治理需要全球協作,特別是在國際標準製定與倫理框架構建方麵,中日可發揮積極作用。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王仲遠提出,國際社會需通過峰會等形式製定共識,例如,AI不能協助製造生化武器、不能進行大規模網絡攻擊、不能複製或改進自身、不能欺騙偽裝和不能尋求權力。他建議:“中日應深化企業間AI技術合作,在AI安全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麵攜手,共同探索技術應用的更多可能性。”
此外,中國在國際平台上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和《全球數據跨境流動合作倡議》得到了與會者的高度評價。中日雙方表示,應以聯合國通過的有關AI治理決議為基礎,推動全球AI治理細節研究,以共同應對技術可能帶來的複雜挑戰。這一共識為中日及全球AI治理的具體實踐提供了重要參考。
“技術進步與安全倫理需平衡發展”
科技日報社總編輯許誌龍強調,人工智能作為一項革命性技術,對社會和經濟的各個領域都帶來深遠影響。然而,其潛在風險同樣不容忽視,例如數據泄露、虛假信息傳播等問題。許誌龍表示:“技術進步與安全倫理需平衡發展,確保AI技術始終服務於人類文明的進步。”
日本眾議院議員、自民黨副幹事長鹽崎彰久介紹,在應用場景上,人工智能技術應該加快接入社會係統解決社會課題。日本厚生勞動省正在嚐試將AI引入公共職業安定所服務以提升工作效率,這為中日兩國在公共服務領域的AI應用提供了合作啟示。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華所言,中日兩國在技術發展與治理重點上既有共性,也有差異,深化合作將為全球AI治理帶來獨特價值。他重點談到了AI算法帶來的“信息繭房”現象以及“數據的權利和利益”等話題,並就如何對AI作為工具的屬性加強監管,與日方嘉賓展開討論。
本次論壇達成多項共識,為中日及國際社會AI治理提供了寶貴經驗。
分論壇中方主持人、北京大學法律與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顧問高紹林總結認為,治理基本原則方麵,中日雙方明確了以人為本、科技向善、公開透明、公平普惠等治理核心理念;倫理審查與立法路徑方麵,雙方探討了倫理審查與分階段立法策略,認為AI治理需在技術應用的同時逐步完善法規;全球治理與技術標準方麵,中方分享了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標準製定方麵的經驗,雙方呼籲加強AI國際標準合作;務實合作與交流深化方麵,中日學者和企業代表展望了未來十年的合作方向,建議通過持續辦會和專題研究,推動雙方合作成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