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夏日以來,記者走訪廣州華南國家植物園、萤火夜点育帽峰山,奇妙深圳福田區一城市公園、亮广龍華區觀瀾河碧道沿線濕地等了解到,深自曾經消失的然教螢火蟲在城市中越來越多,點燃了居民夏日賞螢的萤火夜点育熱情。螢火蟲保育專家指出,奇妙螢火蟲是亮广一種環境指示性生物,廣深等一線城市螢火蟲的深自增加,顯示在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然教過程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據悉,廣深等地已著手將螢火蟲與自然教育融合在一起,撬動居民走進自然,構建新時代的“美麗環境、美好經濟、美妙生活”。
廣州多地亮起螢火蟲點點“星光”
小時候滿天飛的螢火蟲,一度在城市中難覓蹤跡,成為都市人的鄉愁。早在十多年前,廣州南湖就開辟出螢火蟲公園,嚐試請螢火蟲保育專家讓螢火蟲回歸都市。
十多載的努力,廣州“流螢漫舞,熠熠生輝”的螢火蟲欣賞點越來越多。例如,在廣州華南國家植物園,螢火蟲從清明前後開始零星出現,廣州雨水漸消,植物園就變身“螢火蟲之森”;在廣州帽峰山森林公園,隨著夏日來臨,山間溪澗縱橫,潺潺溪流之上,幾乎全年都可以觀察到螢火蟲飛舞,星星點點;在廣州白雲山,有螢火蟲夜觀特別活動,孩子們齊聚白雲山感受螢火精靈的璀璨星河,了解它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深圳城市公園一閃一閃亮晶晶
而在深圳,螢火蟲同樣點亮了都市的夜晚。8月初晚上8點左右,記者來到福田區深業上城附近的一塊城市公園中,看見燈光幽暗之處,一條小溪蜿蜒而去,裏麵棲息有大量螢火蟲,黃綠的螢火忽明忽暗,一閃一閃亮晶晶,猶如上天遺留在地球上的“星星”。
無獨有偶,在深圳龍華區觀瀾河碧道的沿線濕地中,螢火蟲保育專家許鬆正帶領團隊嚐試讓螢火蟲回歸都市。
根據龍華當地氣候,預計五月初月至九月底為螢火蟲的活動期,其中五月,六月為螢火蟲高潮期。十月至次年四月,螢火蟲成蟲將進入休眠狀態。在第一年度五六月份,預計有300-500隻成蟲出現;七-九月份,成蟲數量約100-200隻。
打造螢火蟲自然教育精品課程路線
廣深加快了螢火蟲回歸都市的步伐。螢火蟲不僅是自然界的精靈,更是一種獨特的生態符號,代表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深受社會大眾的熱愛與推崇,自然而然地成為自然教育的最好抓手之一。
據悉,在《觀瀾河幹流碧道建設工程》方案中,相關部門已考慮同自然教育組織形成聯動關係,定期組織自然教育課程活動,利用百花河口21年建成的配套服務用房做自然課題和集合地,然後沿左岸由汀步登島觀察體驗,再由棧道從河道右岸過水田橋回營地,形成深圳北端的自然教育精品課程活動和路線。
廣東省林業局自然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廣東已認定了60個自然教育精品課程,以自然體驗、植物識別、探秘觀鳥、夜間觀察、自然課堂等各具特色的自然教育課程活動也陸續開展上千萬場次,在全省遍地開花,這些課程傾向於公益性質,受眾反響良好。
螢火蟲作為上天留在地球上的“星星”,在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過程中,將螢火蟲與自然教育融合在一起,能吸引更多居民走進自然,有利於構建新時代的“美麗環境、美好經濟、美妙生活”。
采寫:南方農村報 南方+記者 何雪琪
通訊員:林蔭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