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農穀,河南已有100多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在普萊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全球首款禽流感(H9)三聯、创新四聯滅活疫苗研製成功;在中國一拖集團大拖公司總裝車間,点燃智能化、乡村新引數字化技術貫穿生產的全面擎各個環節,每3分鍾就有一台拖拉機下線……
12月24日至29日,振兴科技日報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河南主題采訪活動來到新鄉市、河南焦作市、科技洛陽市,创新看到了不少科技賦能“三農”工作的点燃生動實踐。河南正以科技創新點燃推進鄉村全麵振興的乡村新引新引擎。
種業創新高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寒冬時節,全面擎萬物蟄伏。振兴位於新鄉的河南中原農穀試驗田裏,科研人員最新培育的麥苗卻綠意正濃,其中就有“明星”品種——“普冰03”。
“‘普冰03’是我國第一個國審小麥與冰草屬間遠緣雜交的新品種,也是我們在李立會研究員帶領下攻堅克難形成的創新成果。”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錦鵬說,“我們破解了小麥—冰草遠緣雜交的世界難題,成功將野生植物冰草中的高產、抗病等基因導入小麥,使小麥品種具有高產、穩產、多抗的特點。”
今年10月,河南省中原農穀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原農投”)以666萬元購得“普冰03”生產經營權。
“下一步,我們將推動‘普冰03’在黃淮海區域大規模種植,並形成一套‘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市場化、產業化’的有效機製,助力新品種的發展壯大。”中原農投相關負責人介紹。
“普冰03”隻是中原農穀推動種業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記者采訪了解到,自啟動建設以來,中原農穀緊緊圍繞國家級、國際化定位,聚焦“全種業”發力,種業創新高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製定了促進種企及科研平台協調創新、成果轉化若幹措施,探索出“國有資本+研發機構+轉化公司+科創基金”的成果轉化模式,加快科研成果產出、轉化。
打造農機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
走進中國一拖集團大拖公司總裝車間,記者看到了一條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化生產線:AGV智能機器人自動搬運重達4噸的拖拉機底盤,機械臂靈活自如地組裝各種零部件……每3分鍾就有一台拖拉機下線。
“我們的生產線整體采用‘U’型布局、流水線作業形式,總共有4條裝配線及2條塗裝線,應用了許多國內行業領先的裝配工藝、製造技術,實現了行業領先、國內一流的產品質量控製水平。”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蘇文生告訴記者。
農機裝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柱。作為國內領先的農機裝備製造服務企業,近年來,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聚焦打造農機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重大任務,在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研發等領域持續強力攻關。
“比如,我們自主開發的東方紅50—80馬力以及90—100馬力丘陵山地拖拉機,尤其適用於丘陵山地等特殊作業環境,填補了國內丘陵山地專業型農機的產品空白。”蘇文生說。
“未來我們的產品有三個發展方向。一是綠色化,將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理念貫穿於產品設計全過程;二是高端化,研發更多能夠減輕駕駛員勞動強度、提高農業作業效率與精度的高端農機;三是智能化,就是向無人化發展。”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技術質量部副部長劉俊傑說。
走出一條中醫藥產業發展新路徑
小小中藥材,敲開“致富門”。中醫藥產業連接著種植、加工、康養和文旅,能夠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已成為實現鄉村振興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風口產業。在中原藥穀科創園,記者了解到,在科技賦能下,洛陽嵩縣中醫藥產業走出了一條發展新路徑。
“當前,中藥材的整體利用率比較低,農民在采收中藥材的時候,一般隻采收入藥部位,非藥用部位往往直接丟棄。我們團隊主要針對中藥材的非藥用部位開展綜合開發利用研究。”河南農業大學教授王學兵告訴記者,比如團隊成功從連翹的非藥用部位連翹葉中提取分離了連翹酯苷。
連翹酯苷具有顯著的抗炎、抗氧化活性,可用於藥品、食品、飼料添加劑等。“以往,連翹葉都是被丟棄的,現在一斤能賣到五六元錢,一畝地就能賣到1500—2000元,這樣就實現了一株草藥兩份收入。”王學兵說。
在中原藥穀,像王學兵團隊一樣利用科技創新促進農民增收的案例,還有不少。“目前,中原藥穀已入駐了16個院士、專家團隊,建成了7個創新中心和2個實驗室,聯動輻射10個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20餘家生物醫藥企業,探索出‘科學家工作室+共享平台+中試基地’的運行模式,形成了研發在高校科研院所,小試、中試、產業培育在園區,產業落地到企業的加速孵化協同創新體係。”中原藥穀科創園運營中心主任程順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