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結果
2.1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分析
通過TEM觀察MoS2和MPRS的双重外貌特征,結果如圖1所示,响应系的性從圖1a可觀察到MoS2呈片狀結構,硫化分散均勻,钼纳米载平均粒徑~100nm;從圖1b觀察到MPRS呈花瓣狀,药体研究分散均勻,制备平均粒徑~200nm。双重MPRS較MoS2粒徑變大,响应系的性形狀也發生變化,硫化表明MPRS成功合成。钼纳米载
2.2 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
分析圖2是药体研究MoS2、MP、制备MPR、双重MPRS材料的响应系的性XPS全譜圖,從圖2a可以明顯看到C1s、硫化O1s、Mo3d和S2p的特征峰,而圖2b的Mo3d和S2p元素的特征峰幾乎不被觀察到,這一步是在MoS2表麵上修飾LA-PEG-COOH,C1s和O1s的峰明顯增強以及Mo3d和S2p的峰明顯減弱,可初步說明硫辛酸聚乙二醇羧酸成功連接在MoS2納米片上並覆蓋於其表麵。圖2c和圖2b比較,發現C1s的峰明顯減弱,這可能是因為修飾RGD後,由於RGD覆蓋MP表麵,RGD較LA-PEG-COOH含有較少的C原子,可認為RGD靶向分子被引入。在引入SPDP交聯劑後,圖2d的C1s、O1s和S2p的峰和圖2c的C1s和O1s和S2p的峰有明顯的區別,這是由於SPDP分子含有較多的C原子,較少的O原子以及引入S原子的緣故,可證明SPDP連接於MPR上。
2.3 粒徑分布和Zeta電位的分析
納米載藥體係的粒徑和電位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細胞對納米材料的攝取,粒徑分布和Zeta電位的測試是納米材料的重要表征手段,是確定納米載藥體係是否理想的重要標誌。從圖3a可以看到MoS2、MP、MPR、MPRS和MPRS-DOX的粒徑大小無明顯差別,粒徑在200nm左右。從圖3b可以看到MoS2、MP、MPR、MPRS、MPRS-DOX的電位大小分別為-57mV,-35mV,-30.5mV,-35.6mV,+28.2mV,連接上DOX後,發生了電位翻轉,由負電荷轉為正電荷。DOX帶正電荷,說明DOX成功負載上MPRS。細胞膜表麵為負電荷,而製備得到的納米載藥體係MPRS-DOX帶正電荷,這有利於細胞對納米載藥體係的攝取。
2.4 載藥性能分析
根據文獻報道,DOX和DOX-SH的紫外圖譜無明顯差別,這是因為巰醇基團不會影響DOX的光譜特征,因此,利用阿黴素代替巰基化的阿黴素進行紫外表征。圖4為所建立的阿黴素標準曲線,製備不同濃度的阿黴素溶液,檢測其在480nm波長處的吸光度值,並擬合出線性回歸方程,該方程為:A=0.01883C+0.03262(r2=0.9997)(3)其中A為480nm波長處的吸光度值,C為所測溶液的濃度值,R2達到0.999,表明DOX濃度在5滋g/mL~40滋g/mL之間具有良好的線性關係。從圖5可以看到MPRS納米載體在200~800nm波長範圍內無明顯的吸收峰,DOX在480nm處有一個寬的吸收峰,MPRS-DOX在500nm波長處有一個寬的吸收峰,MPRS-DOX的特征峰較DOX的特征峰紅移了20nm[35],可以確定DOX已經共價連接MPRS。為了優化MPRS和DOX的反應質量比,進行了MPRS-DOX載藥量的考察,結果如圖6a所示,隨著DOX質量的增加,載藥量逐漸增大後趨於平緩,圖6b顯示載藥效率先增大後下降。當MPRS和DOX的質量比為1:1時,載藥效率最大(86.8%),載藥量為53.5%。因此,後續采用該質量比製備MPRS-DOX。
2.5 MPRS-DOX的雙重響應性分析
腫瘤細胞的環境為高濃度的GSH和pH呈弱酸性,而血液循環和體液中的GSH濃度低且pH呈中性,因此,利用這一區別研究MPRS-DOX在這些環境下釋放DOX的情況。結果見圖7,在10mmol/LGSH和pH=5.5的環境下,MPRS-DOX的DOX釋放量最大,在10mmol/LGSH和pH=7.4的環境下DOX的釋放量次之。在不含GSH以及2滋mol/LGSH的條件下,DOX的釋放量與pH有關,pH=5.5和pH=7.4相比,pH=5.5的環境下DOX釋放量較多。插圖為MPRS-DOX釋放實驗的上清液,c代表的是10mmol/LGSH和pH=5.5條件下反應的上清液,溶液呈紅色,表明釋放的DOX含量較多;f代表的是10mmol/LGSH和pH=7.4條件下反應的上清液,溶液為淡紅色,表明釋放DOX次之。a表示的是在PBS(pH=5.5)條件下反應的上清液,溶液呈無色透明;b表示的是在2滋mol/LGSH和pH=5.5的條件下反應的上清液,溶液也呈無色透明,表明釋放的DOX相對較少。d表示的是在PBS(pH=7.4)的條件下反應的上清液,溶液為無色透明溶液;e代表的是在2滋mol/LGSH和pH=7.4的條件下反應的上清液,溶液也為無色透明溶液,表明釋放的DOX少,幾乎不釋放。所以製備得到的MPRS-DOX納米載藥體係在模擬的腫瘤微環境下(10mmol/LGSH,pH=5.5)DOX釋放量最大,在模擬的血液循環和體液中DOX釋放量最少。
3 討論
腫瘤微環境響應釋放藥物一直是腫瘤納米載藥體係的一個研究熱點,目前利用腫瘤細胞內高濃度的GSH以及弱酸性條件釋放納米輸送係統中藥物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但是和pH響應的納米載藥體係相比,GSH和弱酸環境下響應的納米載藥體係的研究仍然較少。本研究利用鉬酸銨和硫脲為原料,成功合成了MoS2納米片,然後利用硫辛酸聚乙二醇羧酸連接靶向分子RGD,再利用雙官能團試劑SPDP共價鍵合DOX藥物分子,最終成功合成了一種GSH和pH雙重響應的MoS2納米複合物MPRS-DOX,其粒徑大小適中,表麵帶正電荷,有利於被細胞攝取。期間采用TEM、XPS和UV-vis等手段進行表征。載藥結果表明MPRS具有高的載藥性能,釋藥實驗表明MPRS-DOX在模擬的腫瘤微環境下具有顯著增加的藥物釋放速率,在模擬的血液循環和體液微環境中藥物釋放量很少。以上結果表明MPRS-DOX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下一步可對其進行體外以及體內的抗腫瘤研究。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現代生物醫學進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清液,腫瘤,硫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