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然活性物質含量豐富的基于穀物、植物中提取酚類物質時,离液类物绿色細胞壁的体技緊密排列結構在常規溶劑中難降解是提取不徹底的原因之一,而通過IL破壞細胞壁結構或削弱其分子作用力可明顯降低提取阻力。术天以纖維素為例,然酚IL陰陽離子與纖維素相互作用形成共價鍵,质的制备兩者構成絡合結構(圖2)。高效IL在提取過程中充當紐帶,基于促進纖維素溶解,离液类物绿色提高酶解效率。体技
Liu等在IL-水介質中進行酶預處理以提取杜仲中綠原酸,术天對不同陰離子(Cl-、然酚Br-、质的制备NO3-和Tso-)的高效1-烷基-3-甲基咪唑IL進行篩選,結果發現,基于50℃條件下用2mg/mL纖維素酶在[C6mim]Br水溶液(0.5mol/L)中提取2h為最佳,比傳統方法耗時更短。封易成等通過對比傳統水浸泡法和離子液體酶法兩種方法,證明[Bmim]Br除了可以破壞山楂細胞壁,還充當了潛在載體增強纖維素溶解度。在纖維素酶質量分數為1.059%、液料比(mL/g)為29.84∶1,55℃下加熱25.3min時具有最佳提取率。
由此可見,IL結合酶解提取天然酚類物質時,一方麵IL能提高酶活性、促進細胞壁溶解及降解,另一方麵酶解過程改善了IL的不良滲透性。值得注意的是,不同IL溶解各個酶的性能有所差別,導致提取率存在差異。所以在應用該方法時,應考慮酶及IL的種類與溶解度的關係、IL存在下酶的活性等方麵的影響,比如可通過選取親水性IL增強目標物在其水溶液中的混溶能力。
通過物理吸附、化學鍵合、納米固載等方法將IL引入不同吸附載體上,製備成一種既有IL獨特構型,又具備固相載體特點的新型材料,也稱固定化離子液體。固定化離子液體在吸附分離和傳質速率上有明顯的優勢,但穩定性、重複性等問題仍需要進一步完善。
矽膠基質因具有穩定性好、吸附特異性、較高機械強度、無毒等優點,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固定化離子液體的製備。Nielr等首次利用離子液體固載矽膠(SiO2·Im+·PF6-)吸附分離丹參粗提液中的酚酸,依次成功分離得到原兒茶醛、丹參素鈉、迷迭香酸、紫草酸、丹參酚酸,並且對酚酸分離顯示了良好的吸附、解吸和重複利用等性能。此外,同種天然酚類物質在不同種類的固定化離子液體上吸附能力有差異,比如,王誌兵等選取[C4mim]Cl、[C6mim]Cl、[C8mim]Cl3種咪唑類IL製備矽膠固載離子液體分散劑分離蜂房中的咖啡酸、阿魏酸、桑色素、白楊素和山柰素,提取率從高到低依次為[C4mim]Cl>[C6mim]Cl>[C8mim]Cl。當[C6mim]Cl添加量為10%時提取率最佳;Du等製備多種矽膠固定化離子液體,應用於阿魏酸、咖啡酸及水楊酸的分離中。比較得出其分離能力高於常用大孔樹脂,其中以喹啉類為陽離子、Cl-為陰離子合成的材料對上述3種酚酸分離富集效果最佳,分別為95.84%,89.05%和98.9%。Ge等將由烷基咪唑基陽離子和Cl-、NO3-、BF4-或PF6-等陰離子組成的IL與二氧化矽化學鍵合為新型吸附劑,動態吸附洗脫試驗結果表明,[C8mim]PF6-SiO2材料對木犀草素和蘆薈黃素混合溶液中木犀草素的吸附效率和選擇性高於純二氧化矽和其它IL組成的材料,可作為選擇分離天然酚類混合物的潛在吸附劑。Liu等應用新型吸附劑-十八烷基咪唑離子液體磁性材料(Fe3O4-SiO2-ImC18)對蜂蜜中的楊素、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肉桂中的肉桂酸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幹擾物的濃度降低了280倍,加標回收率在85%以上,證明該吸附劑具有良好的富集和除濁性能。
聚離子液體由重複離子液體單體聚合而成,結構如圖3所示。Suo等利用不同聚合度長鏈羧酸離子液體(EVIMCn)與二乙烯基苯(DVB)結合而成的有序介孔吸附材料,裝入層析柱中分離從大豆中提取的混合生育酚,試驗表明其對混合生育酚的總吸附量高,純度和回收率均在80%~85%之間,篩選出DVB-EVIMC12為最佳分離材料,經驗證其吸附性能顯著優於常見樹脂材料的吸附性能。
性遠超於其它3種,且氫鍵堿性最弱。將IL-超交聯微孔結構聚合物新型吸附材料應用於氫鍵酸性不同的生育酚同係物的分離中,與非離子液體吸附材料分離性能相比,IL的引入能顯著增強分子識別性能,使β、γ、δ生育酚與α-生育酚產生吸附量差異,從而實現高選擇性分離。
相關鏈接:綠原酸,木犀草素,桑色素,迷迭香酸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食品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