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西圣果业:两代人接力让疆品走得更远

来源:时间:2025-04-30 10:47:33

西聖果業:兩代人接力讓疆品走得更遠|疆企風采③_南方+_南方plus

木亞格杏銷售季告一段落,張利並沒有迎來歇息,果业更远而是两代力让又忙著籌備伽師瓜、伽師新梅的人接預熱。實際上,疆品從木亞格杏上市之日起,西圣張利的果业更远“新疆瓜果采收計劃”就已安排得滿滿當當——“7月中旬做伽師瓜,8月中旬做西梅,两代力让9月上旬做冬棗,人接9月中旬做開心果,疆品9月下旬做香梨、西圣冰糖心蘋果……”對她來說,果业更远忙碌才剛剛開始。两代力让

張利正在展會上和客商交流。

張利是疆品新疆西聖果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西聖果業”)廣州分公司負責人,除了常年往返新疆、廣東外,還奔走於各大展會活動拓展市場。她說:“要多參加、多交流,保持露麵才能讓采購商、消費者知道我們一直都在,讓大家記得我們。”

辭掉公職再赴疆

“我們在新疆疏附已經20年了。”張利告訴記者,從創業資金2萬元到年銷售額近億元的跨越式積累,西聖果業鋪墊了近三十載,其中奠基者要數她的父親——張明炎。

在2023年華中農業大學“頭雁”項目培訓課堂上,張明炎自豪地介紹自己:“我原是一名援疆幹部,在五十歲‘知天命’的年紀辭職去新疆若羌種棗。如今,我又動員2個子女紮根新疆。我相信,在一代代人的接續奮鬥下,新疆紅棗產業一定會越來越紅火。”

張明炎在棗園指導農戶種植棗樹。

1992年,張明炎主動請纓赴烏魯木齊擔任山西駐疆辦副主任;2002年,張明炎彼時52歲,毅然辭去公職並帶著2萬元積蓄來到新疆若羌承包200畝土地種植紅棗,隻因通過報道得知“若羌準備大力發展紅棗產業”;2006年,張明炎借助敏銳的觸覺,在若羌“掘金”種棗成功,西聖果業也應運而生。

“父親是一個很有情懷的人,對南疆果農有深厚的感情。”張利介紹,張明炎老家山西臨縣盛產紅棗,生在紅棗樹下、從小吃紅棗長大的他,將種植與栽培技術傾囊相授,在當地掀起了種棗熱潮。隨著時間推移,西聖果業棗園麵積不斷擴大,並漸漸發展成一家集苗木繁育及果蔬種植、研發、收購、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司。

張明炎與公司員工合影。

老驥伏勵,誌在千裏。如今,掌舵人張明炎已準備退居二線,將接力棒逐步移交到兒子張煜、女兒張利的手中。“未來,我還想帶著孩子們繼續拚搏,把公司經營成百年老店,讓新疆特色產品走得更遠。”張明炎如是說。

潛心經營銷瓜果

夏日熱浪翻湧,西聖果業也如期交出了一份“熱辣滾燙”的成績單。“今年木亞格鮮杏的貨架期近25天,從6月23日上市至7月16日結束,銷售十分火爆。”張利介紹,鮮杏銷量同比增長了80%,田頭收購價格也比往年上漲了3元左右,達到15-18元/公斤。

亮眼成績的背後,品質是核心競爭力。杏肉嬌嫩又皮薄易碰傷,長途運輸中損耗大。“為給消費者帶來更好體驗,這些年交了很多學費。”張利笑著回憶道,鮮杏最初用泡沫箱從新疆運到廣州,但抵達時發現已是“傷痕累累”,根本達不到銷售標準。

西聖果業在杏林裏設立了廣州援疆木亞格杏收購點。

入局鮮杏銷售10年,西聖果業綜合各方反饋,潛心研究出了一套破解之道。“農戶手工采摘七分熟、單顆達30克的木亞格杏;不能用棍子敲、不能采摘青的、不能有蟲眼的;包裝調整為塑料框,每顆獨立包裝,整體加冰袋保鮮;從新疆運到廣州再做二次分選;用京東和順豐配送,做到當日或者次日達。”張利娓娓道來。

從往年來看,鮮杏成熟期短而集中,不少杏農會留置用以製作杏幹。在銷售旺季,廣東援疆指揮部駐疏附縣工作隊發動各單位通過集體采購、個人購買等方式助銷,幫助杏農解決外銷壓力。

西聖果業木亞格杏包裝車間。

“今年公司采購量達180噸,除了部分過熟的果計劃深加工製成杏幹或者杏脯外,其餘基本以鮮杏形式銷售。”談及木亞格杏成“爆品”火出圈,張利認為援疆工作隊和“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的助力宣傳功不可沒。她說:“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認可鮮杏的口感,大家也不用去新疆都能吃到新疆新鮮水果了。”

搶灘灣區謀出口

“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是消費大省廣東和農業大區新疆之間的雙向奔赴,也是生產端和消費端之間的協同耦合。其中,西聖果業正是源源不斷助力“疆品南下”的企業之一。

在線下,西聖果業早早布局廣州市場,設立分公司;在線上,西聖果業先後入駐京東、淘寶、832、抖音等平台。相關數據顯示,西聖果業成立至今,向以廣州為中心的華南地區銷售疏附縣農產品近10萬噸、銷售額達10億元以上。

西聖果業旗下部分產品。

“在廣州成立分公司有十幾年了,深知大灣區人們的口味。”張利笑著解釋道,“換句話說,他們喜歡什麽樣的產品,我們就研發什麽產品、收購什麽產品、種植什麽產品。”近年來,西聖果業與10餘所科研院所開展密切合作,研發的鮮杏脯、鮮新梅脯、甘草杏肉等備受青睞。“包括薄皮核桃、紫晶棗、混合堅果等產品,市場回購率都在持續增長。”她表示。

翻看張利的朋友圈,新疆當季瓜果一目了然。“我們知道喀什的紅棗、杏子、西梅等原料品質上乘,是其他地區無法複製的。”張利透露,西聖果業下一步將與南方優品等平台、新疆特產店、供應鏈合作,提升一件代發和集采量,將更多優質疆品銷往大灣區。

張利在查看杏脯晾曬情況。

除了搶灘灣區,西聖果業也在布局出口。喀什地區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重要支點和中巴經濟走廊起點,具有“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地緣優勢。據了解,西聖果業正從傳統方式賣原料轉型研發精深加工新產品,目前已取得產品出口資質。“我們積極參展也是想尋找更多的出口渠道,實現產品自主對外輸出。”她補充。

【記者】伍詠言

【圖片】受訪者提供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歐曉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