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是工信經協商一致製定並經一個公證機構批準的,可以共同和反複使用的部年标准文件,它對活動或活動的第批订计結果規定了規則、導則或特性值,制修以實現在一定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的划出效益。一般來說,炉共標準自上而下可分為國家標準、工信行業標準、部年标准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第批订计按是制修否強製執行,標準又可分為推薦性標準和強製性標準。划出
當今社會會發
展中,炉共標準是工信規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體係。標準化已經成為提高生產效率的部年标准重要技術基礎,是第批订计促進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保證產品和服務質量的重要起點。可以說,標準是工業時代的產物,也是市場競爭的利器。鑒於其重要性,我國還將根據發展中的實際需要,不斷地對標準進行更新,力求做好標準製修訂工作,建立健全標準體係,以充分發揮其催化作用和倍增效應,促進我國經濟轉型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擬訂實施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準的部門,是組織製定標準的主力之一,一直在積極推進我國標準化進程。按照工業和信息化標準製修訂工作的總體安排,工信部編製完成了2021年第一批行修訂和外文版項目計劃。
業標準製據通知,工業和信息化部2021年首批安排行業標準製修訂項目521項。其中製定409項,修訂112項;專項標準285項,其他標準236項;重點標準188項,基礎公益類標準120項,一般標準213項;工程建設標準12項,節能與綜合利用標準90項,產品標準310項,基礎標準11項,方法標準92項,管理標準6項。行業標準外文版項目計劃113項,其中翻譯現有標準項目89項、同步製定24項。
以下是部分信息:
該係列標準的範圍涵蓋了新材料、綠色製造、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化工、石化、鋼鐵、有色金屬、建材、機械、輕工、紡織、電子、通信等行業。
另外,可以看出,參與標準修訂工作的單位主要有科研單位、高校、企業及各類相關協會等。在此小編想簡單探討一下企業參與標準製修訂的意義。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是全國統一的標準,是整個行業的製高點,擁有最高的發言權。企業參與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製修訂,就表示企業占據了該行業在國內的話語權,占領了該行業在國內標準和技術上的製高點,不僅有助於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還能擴大企業影響力,推動企業樹立品牌效應。
標準化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反複、重複進行。相信這些起草單位能做好標準製定與技術創新、試驗驗證、知識產權處置、產業化推進、應用推廣的統籌協調,最終推出一批科學、合理、適用的標準,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資料來源:化工儀器網。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標準,修訂,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