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第五屆水產種業博覽會暨第二屆廣東(國際)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大會在廣州南沙開展。龙鱼同期,条鱼首屆廣州“南沙杯”國際熱帶觀賞魚大賽也在此拉開帷幕,第王比賽設置龍魚、届水鬥魚、觀賞蝦3個組別公開賽。
大賽設立了龍魚、鬥魚、觀賞蝦三個組別公開賽,吸引了來自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及全國各地的企業、俱樂部、魚友參賽。在權威專家的見證下,評選出3個組別冠亞季。
龍魚公開賽評比現場
龍魚
中國漁業協會龍魚分會秘書長、龍魚大賽裁判長高寶良介紹,龍魚公開賽參賽龍魚價值均在10萬元以上,20條龍魚從外貌細節、顏色、現場表現等3方麵的17項標準進行評比,經過兩輪評選,最終評比出冠亞季軍。高寶良介紹,冠軍龍魚價值達到30萬元以上。
鬥魚比賽中,元帥、將軍、半月、雙尾4個品類144條魚進行角逐,從形態尺寸、魚鰭、顏色等3方麵進行10項標準的比拚。觀賞蝦水晶蝦、米蝦兩個品類百餘缸在整齊度、顏色、體態等方麵進行比拚。中國漁業協會小型觀賞魚蝦分會秘書長、觀賞蝦公開賽裁判林蘇華介紹,鬥魚評比中,采用扣分製,好鬥性是首要評選標準。冠軍價值約為200元/條,價值約為普通市售鬥魚10-20倍。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以及東北地區較為廣泛。
南沙首次開展觀賞魚大賽,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以比促業,以賽促產”的生動實踐。南沙區作為全國最大的熱帶觀賞魚種業基地,年均產量近4000萬條,產值約2億元,其中15個品種產銷量全球第一。大賽推廣和普及觀賞魚文化、提高觀賞魚養殖技術水平、促進觀賞魚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龍魚、鬥魚、觀賞蝦等組別的激烈角逐,展現了觀賞魚產業的繁榮與多樣性,促進產業鏈上下遊的緊密合作與交流。
本屆“南沙杯”國際熱帶觀賞魚大賽由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教育局、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觀賞魚分技術委員會指導,中國漁業協會和廣州市南沙區農業農村局聯合主辦。
活動期間,主辦方還舉辦了廣州特色觀賞魚展區、廣州市觀賞魚產業專題宣傳活動和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鄉村綠美生態景觀創作係列活動等,進一步豐富了大會的內容。廣州特色觀賞魚展區包含了廣州錦鯉、熱帶魚、海水觀賞魚以及綜合水族類等多個品類,展現了廣州在觀賞魚領域的豐富多樣性。
延伸閱讀↘
撰文:陶磊
圖片:譚家富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