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標準GB/T 31600《農業綜合標準化工作指南》,机生結合有機態循環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建設的态循實踐,探索有機生態循環農業的环农合体基本形式,總結研究有機生態循環農業標準綜合體建立的业标方法和內容,為有機生態循環農業按標準化組織建設和生產提供參考依據。准综
1 有機生態循環農業概述
生態循環農業建設以“再利用、机生減量化、态循資源化”建設為原則,环农合体是业标因地製宜,依托當地生態資源搭建獨立成熟的准综單一或多種複合農業模塊的經營方式。日本的机生“油菜生產”生態循環農業、德國的态循以甜菜、馬鈴薯、环农合体油菜、业标玉米為主開發的准综“綠色能源”生態循環農業、英國的“永久農業”、美國以小麥、玉米、大豆等作物為主的“精確農業”、以色列的“節水農業”都是具有代表性實施生態循環農業的成功例證。我國地域廣闊,種植農作物的品種豐富,畜牧養殖產業發展迅猛,為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提供了良好基礎。目前我國的生態循環農業方式並不局限於種植業或養殖業單一的生態循環模式,而是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加工業有機聯係的綜合經營方式,利用物種多樣化為生物科技的核心技術,在農林牧副漁多模塊間形成整體生態鏈的良性循環。在此基礎上,為從源頭保障食品安全,滿足人們對優質農副產品的需求,我國的很多地區開始探索將有機農業與生態循環農業有機結合的新路子,推動了當代有機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化和標準化的快速發展。
有機農業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采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采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有機農業的發展可以幫助解決現代農業帶來的一係列問題,如嚴重的土壤侵蝕和土地質量下降,農藥和化肥大量使用對環境造成汙染和能源的消耗,物種多樣性的減少等,同時,生產優質農產品,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還有助於提高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有機生態循環農業就是走有機生態發展的新路子,探索現代農業良性發展的新模式,實現農作物耕種、畜禽魚等養殖和果樹種植全部按有機標準生產,無論種植區和養殖區均拒絕使用農藥、化肥、激素、轉基因物質,采用環保酵素、堆肥處理等方式將蔬菜爛葉循環利用,通過爛菜、堆製肥料、有益菌發酵、回棚再利用和雜餘養殖、糞便發酵、堆肥、回收再利用綜合循環生產模式,集有機果蔬種植和有機畜禽養殖為一體,建設專業化、標準化、特色化、規模化的綜合性農產品生態農場,在此基礎上,還可開發餐飲、休閑、旅遊為主的養老度假區。為了實現有機生態循環農業生產這一目標,經營形式上應采取農產品龍頭生產企業、公司或農場(以下簡稱企業)自主經營,農民把分散的荒山、農田或養殖區承包給搞有機生態循環農業生產的企業,也可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到企業,由企業統一經營管理。農民不僅可獲得企業支付承包土地的費用,還可參加企業的統一培訓,成為企業的一員,在企業從事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市場營銷等工作。企業通過統一規劃開發、統一種植養殖、統一生產加工、統一銷售的標準化管理,最終形成以有機玉米等糧食間種、大棚蔬菜等種植業為主的農作物種植區;以跑山豬、跑山雞、鴨、鵝等為主的養殖區;以池塘、荷花、魚業為主的水產品養殖區;以葡萄、軟棗等為主的水果種植區;以餐飲、休閑、旅遊為主的養老度假區等主的娛樂休閑區域,使這些區域形成有機、環保、健康、無汙染的高效立體循環農業。有機生態循環農業布局框架見圖 1。
聲明:參考《品牌與標準化》2020年第5期,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標準,品種,肥料,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