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廣東各地搶抓消費“窗口期”,正当燃起“請到廣東過暑假”的东县熱潮。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於7月至9月份多輪向公眾發放總計800萬元的域靠文旅消費惠民補貼券,持續釋放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聚人气在這場暑期旅行熱潮中,暑期时广“小而美”的出游縣城也煥發新姿,吸引遊客紛紛嚐鮮打卡。正当
隨著廣東“百千萬工程”深入推進,东县縣域旅遊的域靠軟硬件設施得以完善,迎來新氣象,聚人气“小縣城跑贏大都市”。暑期时广如江門開平市塘口鎮、出游汕尾海豐縣紅海灣、汕頭南澳縣等地受益於當地政策引領、配套服務、特色IP、產品服務等因素驅動,充分利用節慶、非遺、民俗等文旅資源,打造旅遊新場景、新體驗,為縣域旅遊“抄作業”提供了典範。
深挖資源特色,打造“可帶走的記憶”
“人無我有、人有我特”,是縣域旅遊出圈的秘籍。
開平市塘口鎮的先鋒天下糧倉書店成為“網紅打卡點”。楊智明 攝
位於開平市塘口鎮的先鋒天下糧倉書店,借力先鋒書店“大IP”,開發本土特色文創產品,收割了一批批新流量,成為熱門打卡地。
“我們先鋒天下糧倉書店的開平主題文創產品,體現的都是本土特色,產品款式約80餘款,節假日每日營收可達2萬元左右。”塘口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塘口鎮的文旅業態之所以能帶來經濟發展增量,是因為塘口能夠依托開平的世界文化遺產資源,培育“塘口優品”行政區品牌,不斷擦亮自有特色,不斷塑造新的流量擔當。
小城故事多,出圈既要靠資源稟賦,又要靠策劃包裝,還要靠營銷傳播。近年來,縣城紛紛告別“土裏土氣”,漲顏值、添氣質,從打造休閑文旅街區到辦大節、辦大展等,以年輕時尚的方式走進遊客的視野。
在汕尾海豐縣紅海灣,迎著海風,聽著海浪聲,遊客來到由廢棄發電站改造而來的時尚咖啡館,拍照留念。火爆網絡的英歌舞文化節,又“老”又潮,引得年輕人紛紛線上線下圍觀。舉辦過十五屆國際攝影年展的連州藝術氣息滿滿,以攝影之眼呈現連州的風土人情,深受文藝青年的喜愛。備受關注的潮汕民俗實景演出項目《英歌情》已啟動編排和落地建設,以“非遺+演藝+旅遊”模式拉滿遊客期待值……
為避免審美疲勞,文旅目的地隻有立足資源特色,拒絕“千篇一律”,推動旅遊產品和服務供給加速向高品質、多樣化發展,才能不斷滿足遊客的期待值。隻有打造有記憶點的“爆款”項目,才能讓遊客把旅遊體驗變成“可帶走的記憶”。
強化服務效能,接住“潑天流量”
近年來,廣東不少縣城成為新晉的“流量頂流”。如因成為電視劇《狂飆》取景點爆火的江門台山市,接待旅客量飆升。全年接待遊客542.2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6.8%,2023年全年旅遊總收入40.51億元,比上年增長92.7%。
縣城爆火“非一日之功”,既看“先天稟賦”,也要看“後天努力”,隻有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才能為文旅市場的發展構建強有力的支撐點,才能穩穩接住“潑天的流量”。
如今,廣東正在描繪縣域旅遊新圖譜,通過抓住契機、瞄準需求、精心布局,不斷提升縣域旅遊體驗。
連續6年入選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的雲浮市新興縣,積極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編製發展規劃,出台人才引進獎勵措施,推動家庭旅館、鄉村酒店、農家樂等服務配套跟上客流需求,提高全域旅遊服務供給水平。上榜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的江門台山市,通過打造鄉村旅遊示範點、完善鄉村旅遊配套設施等措施,整合優化農文旅資源。如今台山又搶抓深中通道建成通車的機遇,繼續強化服務效能,做好迎接新一批遊客的準備。湛江市遂溪縣則成功開發了有顏值、會說話、能引路的智慧地圖,讓遊客輕鬆解鎖文旅新體驗,“一張網、一平台、一機遊”的智慧文旅體係加速構建。
“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縣城更有性價比。”這句話道出縣城旅遊的吸引力。“金點子”“硬措施”助力擘畫縣域旅遊高質量發展新藍圖,讓軟硬件條件日益得到優化,文旅發展的底氣愈加充足。旅遊體驗提升了,“自來水”流量也就來了。
江門台山浮石村。吳秒衡 攝
全域旅遊“一盤棋”,精品項目“上大分”
一個個文旅項目成為撬動縣域旅遊發展的新引力,為文旅市場消費創造新的可能。一時火爆之後,如何不斷“上大分”來刷足存在感?縣域旅遊實踐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為提升縣域文旅的活力,除了打造多元景點,實現“多點開花”,還要通盤考慮當地的資源積累、產業特色等,加快資源整合,做好結合文章,縣域不“限域”,釋放全域旅遊新動能。比如,江門開平市赤坎鎮,在運營好赤坎華僑古鎮項目的同時,充分發揮古鎮輻射作用,加快推動“夢回開平·華海僑韻”夜經濟項目、紅溪鷹村田園綜合體、加拿大村宿集等農文旅項目落地。南澳縣推出“月月有節、季季有賽、年年有約”主題活動,通過創新豐富的形式,推動文旅體產業融合,激發市場活力。
這些地區都成功破除設限思維,擺脫“門票經濟”,持續開展產品、業態和服務模式的創新,以實現持續聚人氣,釋放當地旅遊經濟活力。
【采寫】南方農村報、南方+記者 楊智明
【跟題編輯】鄧寶盈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