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牛尾菜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

来源:时间:2025-04-22 03:14:23

目的牛尾對牛尾菜(Smilax riparia A.DC.)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方法查閱1992-2018年以來國內外相關文獻25篇,菜化對其進行分析和歸納總結。学成結果牛尾菜作為土家族常用的分药民間草藥,除可治療風濕關節痛、理作筋骨疼痛等症外,用研亦具有甾體皂苷、究进黃酮類、牛尾苯丙素類等化學成分和抗類風濕性關節炎、菜化抗腫瘤、学成抗糖尿病、分药抗氧化、理作抗高尿酸血症等多種藥理學活性,用研其嫩莖葉同時可作為蔬菜食用,究进營養價值較高。牛尾結論牛尾菜具有較高的經濟和藥用價值,具有廣闊的研究前景,有待於經一步開發和研究。

牛尾菜(Smilax riparia A.DC.)為百合科(Liliaceae)菝葜屬(Smilax)植物,民間多稱其為“龍須菜”,亦有別名“白須公”,湖北等地稱其為“大伸筋”“龍骨伸筋”,是鄂西土家族常用藥物。牛尾菜藥用部位為其根及根莖,性甘、平,具有活血化瘀、祛痰止咳、舒筋活絡、祛風止痛之功效,主要用於風濕關節痛、筋骨疼痛等症。成書於明代的《救荒本草》中已有記載,牛尾菜嫩莖葉可作為蔬菜食用,口感較好。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其嫩莖葉中氨基酸、微量元素鐵和鋅的含量遠高於其他野菜,具有較高營養價值。隨著現代天然藥物化學和藥理學研究的發展,國內外研究人員已經從牛尾草中分離得到一些有效成分,在證明了部分傳統藥效的作用機製的同時,還發現了一些新的藥理作用。為了更好的開發其經濟和藥用價值,本文對當前國內外對於牛尾菜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方麵加以綜述。

1牛尾菜資源分布和主要形態特征

牛尾菜分布範圍較廣,全球除寒帶、亞寒帶地區均有分布,如朝鮮、日本、菲律賓等國。國內除西北、西南等地的高山地區外,全國均有分布。主要生於灌木叢、山溝、林下或穀地中,與多種植物混生。其為多年生草質藤本。莖長1-2米,中空,有少量髓,幹後凹癟並具槽。葉一般為卵圓形或橢圓形,先端漸尖,葉下麵綠色且厚,無毛;葉柄下部一般有卷須。牛尾菜具傘形花序,其雄花通常比雌花稍大,不具或具鑽形退化雄蕊。因其形似牛尾,故而得名。

牛尾菜(Smilax riparia A.DC.)有兩種變種,一種為尖葉牛尾菜Smilax riparia A.DC.var.acuminata(C.H.Wright)Wang et Tang,主產於湖北西部、河南西部、四川東南至東部和陝西地區。一種為毛牛尾菜Smilax riparia A.DC.var.pubescens(C.H.Wright)Wang et Tang,主產於湖北西部。與牛尾菜相比,尖葉牛尾菜葉下麵,特別是葉脈上具乳突狀微柔毛,通常葉的先端較長而漸尖或近尾狀,其雌花具6枚鑽形退化雄蕊;毛牛尾菜植株全部具短柔毛。二者與牛尾菜可明顯區分。

2牛尾菜中化學成分的研究進展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牛尾菜中具有甾體皂苷類、黃酮及其苷類、苯丙素類、萜類、木脂素類及其他多種類型的化合物。現就1992~2018年間國內外關於此方麵研究進行總結。

2.1甾體皂苷

甾體皂苷在菝葜屬植物中分布較廣,是菝葜屬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從牛尾菜中分離得到的甾體皂苷的苷元除少量其他類型苷元外,主要有螺甾烷醇型(Spirostanols)、異螺甾烷醇型(Isospirostanols)和呋甾烷醇型(Furostanols)三種類型的苷元。一般多在苷元的C-3-OH上成苷,呋甾烷醇型皂苷糖鏈多連在苷元的3位及26位碳上。皂苷元所連接的糖主要有D-葡萄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三種。目前國內外學者從牛尾菜中分離得到24種甾體皂苷衍生物。

2.2苯丙素類成分

除甾體皂苷外苯丙素類化合物在牛尾菜中亦多有分布,主要包括苯丙酸類、香豆素類、木脂素及其苷類化合物。

Fig.2 Phenylpropanoids in Smilax riparia

2.3黃酮類成分

黃酮類及其苷類成分是菝葜屬植物主要成分之一,也是牛尾菜中的重要特征性成分。當前已從牛尾菜中分離得到多種黃酮類化合物,主要包括黃酮及其苷類成分、黃酮醇、二氫黃酮醇、橙酮等。

2.4有機醛、酸類成分

牛尾菜中含有較多的有機醛、酸酯類成分,據當前文獻報道,從牛尾菜中已分離得到6種有機酸,3種有機醛類化合物。

2.5其他類成分

除甾體皂苷、黃酮、酚類等主要成分外,研究發現牛尾菜中也存在包括萜及其苷類、甾醇及其苷類、雜環類、芳香族化合物等在內的多種其他化合物。

2.5.1萜類及其苷類

2.5.2甾醇及其苷類

2.5.3雜環類化合物

2.5.4芳香族化合物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沈陽藥科大學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牛尾菜木脂素二氫黃酮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