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宣布啟動“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建設,打造將打造“5G+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和創新生態,业互推動“5G+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联网目前,产业我國已建設超4000家5G工廠,集群“5G+工業互聯網”全國建設項目超1.5萬個,打造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业互帶動了製造業高端化、联网智能化、产业綠色化發展。集群
規模應用深入推進
工業互聯網已成為5G應用創新最為活躍的打造領域。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卿介紹,业互“5G+工業互聯網”為5G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联网也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了關鍵使能技術。产业自2019年5G進入商用發展階段後,集群工信部適時實施了“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深入推動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明介紹,5年來,“5G+工業互聯網”在新型工業化中的基礎支撐作用持續強化。一方麵,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408.9萬個,建設5G行業虛擬專網超過4萬個,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工業級5G產品研發推廣,為工業互聯網落地提供了關鍵使能技術。另一方麵,工業互聯網網絡、標識、平台、數據、安全功能體係一體推進,發布3項國際標準、70多項國家標準,培育340餘家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標識注冊量突破6000億個,服務超45萬家企業。
“低延遲、高可靠的5G網絡在安全生產、遠程運維、倉儲物流等場景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標識注冊量大幅增加,為工業互聯網加速發展提供了堅實可靠的基礎。”浪潮雲洲工業互聯網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商廣勇說。
“5G+工業互聯網”在各行業領域規模應用持續加快。工信部實施5G工廠“百千萬”行動,已建設超4000家5G工廠,今年還將發布400家高水平5G工廠。推動“5G+工業互聯網”在鋼鐵、裝備、電子、采礦、港口等重點行業率先發展,培育了廠區智能物流、機器視覺質檢、遠程設備操控、無人智能巡檢等一大批典型應用場景。啟動“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建設,打造“5G+工業互聯網”中國品牌。
劉文卿介紹,5G工廠名錄遴選出700個高水平5G工廠,已覆蓋39個行業領域,呈現出多元主體積極建設、大中小企業同步推進的繁榮景象。
人工智能加速賦能
記者在武漢中遠海運港口碼頭看到,集裝箱被自動化岸橋的吊具從江側的船艙裏穩穩抓取,而後被精準傳送到岸側車道的無人集卡上。武漢中遠海運港口碼頭有限公司生產操作部經理陳曉勉介紹,碼頭利用5G+千兆光網、視覺識別+激光雷達等技術,有效提升貨物轉運速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認為,智能製造的核心要義是“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是新基建的重中之重。
商廣勇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本質是算力、數據、算法的應用。未來,隨著柔性製造、熄燈工廠等更多智慧工廠建設,“5G+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會進一步提供各類智能感知、泛在連接、實時分析、精準控製應用,提升企業生產效率。
“人工智能是一次新的工業革命,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製造、能源、金融、公共服務等領域應用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要用好人工智能大模型,為各行各業賦能,提升社會生產效率。”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說。
創新發展全麵升級
目前,我國“5G+工業互聯網”發展已由起步探索進入高質量發展和規模化應用新階段。劉文卿表示,“5G+工業互聯網”發展呈現六大趨勢,分別是組網模式從公網適配向專網定製疊加;產品供給從量少價高向量多價低轉變;融合創新從外圍輔助向核心控製深化;企業實踐從單點應用向工廠集成拓展;合作模式從強強聯合向多方協同延伸;地方發展從局部探索向梯次推進漸進。
商廣勇認為,未來,“5G+工業互聯網”會實現產業全麵應用,要麵向企業應用提供更多企業專網產品,基於5G技術的各類硬件設備價格還需進一步降低。結合5G設備產品,會衍生出更多的集成應用服務。
武漢市是首批入選“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的城市之一。據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盛閱春介紹,武漢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量由2億個增長到238億個;建成全國規模最大、場景最多、首個全5G接入的開放道路自動駕駛示範區,“5G+工業互聯網”二十大典型場景實現全覆蓋。
記者了解到,工信部將製定出台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和“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升級版實施方案,推動網絡設施、技術產品、融合應用、產業生態和公共服務升級。
張雲明介紹,工信部將分行業分領域推進5G工廠建設,推廣個性化定製、精細化投融、可視化治理、“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等新模式新業態。同時,依托“一帶一路”“金磚+”等機製,加強多層次、多元化合作,推廣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