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酵对姜油薑油樹脂添加量對R.oryzaeMG1生物量和發酵液pH的树脂影響
在20mLPDA液體培養基中分別添加薑油樹脂0μL、100uL.200μL、抗氧400uL、化活800uL,影响接入1%的酵对姜油R.oryzaeMG1孢子懸液,28℃震蕩(150/min)培養72h,树脂每8h取樣,抗氧測定培養物pH及菌絲濕重,化活繪製的影响生長量曲線和pH曲線如圖2、3所示。酵对姜油
由圖2可見,树脂隨著薑油樹脂添加量的抗氧增加,R.oryzaeMG1生長速率及細胞量逐漸遞減,化活說明薑油樹脂有一定的影响抑菌作用。在不添加薑油樹脂的情況下,R.oryzaeMG1在接種後16h進入對數期,且持續增長,72h後菌絲濕重8.72g;當薑油樹脂添加量為50μL時,MG1生長趨勢與不添加薑油樹脂時相近,但生長速率稍緩,在接種後24h為對數期,細胞量有所降低,72h後菌絲濕重8.22g;當薑油樹脂添加量為100uL時,生長速率明顯緩慢,約32h後才進入對數期,72h後菌絲濕重降為3.71g;當薑油樹脂添加量超過200μL時,MG1生長極緩慢,細胞量明顯降低,72h後菌絲濕重小於1.70g。上述分析表明,在0~100μL薑油樹脂添加量範圍內,對R.oryzaeMG1的生長繁殖影響不大,當添加量超過100μL時,表現出極強的抑菌能力。
由圖3可見,隨著薑油樹脂添加量的增加,培養物的pH持續上升;不添加薑油樹脂的情況下,經72h發酵,pH為2.81;隨薑油樹脂添加量的梯度,pH分別為2.77、2.96、3.13、3.43、3.62。上述分析表明,在0~100μL薑油樹脂添加量範圍內,MG1的代謝未受到明顯抑製,產酸能力較強,與圖2的分析相吻合。
由圖4可見,當液體培養基中不添加薑油樹脂時,MG1生長狀況良好,菌絲抱團,菌絲球大小均勻,培養液澄清;在薑油樹脂添加量在50~200uL時,菌絲一部分抱團,另一部分呈絮狀,培養液澄清;在薑油樹脂添加量達到400~800uL時,菌絲完全呈絮狀,培養液較混濁。說明R.oryzaeMG1對薑油樹脂的耐受能力約在100uL以內,與圖2、3的分析相吻合,而且絮狀的菌絲形態更有利於產酶,以此為基礎,進行後續薑油樹脂添加量單因素試驗。
3、R.oryzaeMG1發酵薑油樹脂條件的單因素試驗
(1)薑油樹脂添加量對抗氧化活性的影響
在20mLPDA液體培養基中分別添加薑油樹脂10μL、20μL、30μuL、40μuL、50μL、60uL、70μL、80μL、90μL、100μL、120μL、140μL、160uL、180μL、200μL,接入1%的MG1孢子懸液,35℃震蕩(150r/min)培養4d後薑油樹脂的抗氧化活性見圖5。
由圖5可見,在10~70μL薑油樹脂添加量範圍內,發酵後薑油樹脂TAC逐漸增加,當薑油樹脂添加量為70uL時,TAC為1964.67±6.09umol/g;當添加量大於70μL後,TAC逐漸降低,說明R.oryzaeMG1的生長受到抑製,生長代謝減緩,導致發酵後薑油樹脂的總抗氧化活性降低。因此選取70μL薑油添加量進行後續試驗。
(2)發酵溫度對抗氧化活性的影響
在20mLPDA液體培養基中添加70μL薑油樹脂,接種後在不同溫度下震蕩培養4d後薑油樹脂的抗氧化活性見圖6。
由圖6可見,薑油樹脂乳添加量為70uL,在20~35℃下發酵4d後,薑油樹脂的TAC逐漸升高。當溫度為35℃時,TAC為1980.13±8.60μmol/g;當溫度高於35℃後,TAC逐漸降低,說明R.oryzaeMG1生長代謝受到影響,發酵力降低,導致發酵後薑油樹脂的總抗氧化活性降低。因此發酵溫度35℃進行後續試驗。
(3)發酵時間對抗氧化活性的影響
在20mLPDA液體培養基中添加70uL薑油樹脂,接種後35℃培養不同時間,每天取樣測定抗氧化活性見圖7。
如圖7可見,薑油樹脂乳添加量為70μL,在35℃下發酵1~4d後,薑油樹脂的TAC逐漸增加,在發酵4d時,TAC為2003.9土5.45umol/g;當發酵時間超過4d後,TAC變化差異不顯著,說明隨MG1生長進入穩定期,發酵力趨於平穩,導致發酵後薑油樹脂的總抗氧化活性與之前無顯著性差異。因此,選擇發酵時間4d進行後續試驗。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食品添加劑》,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薑油,培養液,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