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從化區鼇頭鎮務豐村迎來了一場別樣的广州場景。鬱鬱蔥蔥的从化荔枝樹上,荔枝花穗迎風擺動,荔枝林下長勢旺盛;荔枝樹下,亩红一朵朵色澤鮮豔、松茸收获體態飽滿的千斤紅鬆茸破土而出,仿佛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絢麗的生金紅傘。
廣州市從化區鼇頭鎮務豐村種植的紅鬆茸。
這片5畝的从化種植區域,在短短20多天便收獲了6000斤紅鬆茸,荔枝林下成為了當地鄉村發展的亩红一抹亮色。
“從春節就開始采收,松茸收获最長可采收4個月!千斤”望著滿地的生金紅鬆茸,務豐村村委書記唐燦成喜不自勝,為了探索增收致富的路子,他自掏腰包試種紅鬆茸,首次種植便獲得了成功。
廣州市從化區鼇頭鎮務豐村種植的紅鬆茸。
紅鬆茸,學名大球蓋菇,是一種營養豐富、口感鮮美的食用菌。它對生長環境要求較為特殊,而荔枝樹下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理想的場所。荔枝樹茂密的枝葉為紅鬆茸遮擋了強烈的陽光,形成了適宜的溫濕度環境。同時,荔枝樹落葉等腐殖質也為紅鬆茸的生長提供了豐富的養分。這種巧妙的搭配,不僅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還減少了對外部環境的依賴,降低了種植成本。
廣州市從化區鼇頭鎮務豐村種植的紅鬆茸。
林下經濟作為一種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和林蔭空間的生態農業模式,實現了土地的立體複合經營,讓“綠色”資源變成了“金色”財富。近年來,廣州市從化區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的發展之路。從化區擁有30萬畝荔枝,擁有發展林下經濟所需的林地資源和氣候條件,紅鬆茸經濟價值較高,有望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
廣州市從化區鼇頭鎮務豐村種植的紅鬆茸。
“來種植基地購買,我們的售價是20元/斤。”唐燦成介紹,目前紅鬆茸的銷售渠道主要是基地直銷、線上銷售,以及供貨給附近的企業飯堂等。唐燦成算了一筆賬:這20多天采摘的紅鬆茸價值就達12萬元。
廣州市伍湖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下稱“伍湖合作社”)是紅鬆茸產業的推動者和種植技術的引入者,該合作社負責人羅偉娟表示,伍湖合作社引入紅鬆茸技術已有五年,目前務豐村的紅鬆茸是種植最成功的。目前伍湖合作社在線上銷售務豐村的紅鬆茸,5斤裝廣東省內138元包郵,省外168元包郵。
剛采收的紅鬆茸。
荔枝樹下的紅鬆茸。
務豐村發展林下紅鬆茸種植,並非一蹴而就。伍湖合作社積極組織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從菌種選擇、種植方法到後期管理,都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示範。通過不斷嚐試和實踐,務豐村逐漸掌握了紅鬆茸的種植技術。唐燦成表示,打通銷路後,他將帶領村民擴大紅鬆茸種植麵積,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產業紅利。
林下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當地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過去,務豐村主要以傳統的荔枝種植為主,產業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弱。如今,紅鬆茸種植的興起,打破了這種單一的局麵,形成了“荔枝+紅鬆茸”的複合產業模式。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土地的綜合產出效益,還增強了產業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即使遇到荔枝收入不穩定的情況,紅鬆茸的收入也能為村民們提供一定的經濟保障。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王俊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