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鮮味,與時間、汕尾三鲜地理呈現出高度相關性。揭秘
汕尾,味密坐擁2.39萬平方千米海域資源,汕尾三鲜是揭秘南海重要漁場之一。千百年來,味密海浪翻湧,汕尾三鲜數不盡的揭秘食材騰躍而出,告訴人們“鮮”為何物。味密其中,汕尾三鲜晨洲蠔、紫海膽、味密海鱺魚,被譽為“汕尾三鮮”,屬當地海鮮之至味。
汕尾三鮮,何以領“鮮”?潮汐的韻律、海水的營養、礁石的生態,告訴你答案。
鹹淡水交匯,“蠔”新鮮
晨洲蠔的鮮甜,源於獨特的水文環境。養殖生蠔不需要投放飼料,但對水質的要求很高。晨洲島被黃江環繞,匯三江淡水,同時與入海口有5公裏左右的直線距離。因此,除了大潮倒湧內河時段,晨洲蠔基本都生長於淡水環境。
汕尾海域屬不規則半日潮,每日有兩次潮漲潮落,水流的充分交換促進了浮遊生物繁殖。此外,汕尾海域臨近粵東沿岸上升流,具有低溫、高鹽、高磷等基本特征。上升流把底層營養鹽帶到表層,也有利於浮遊生物生長。以浮遊生物為食的晨洲蠔因此長得更肥大;另一方麵,晨洲蠔很難沾染到海水的腥氣,低鹽的環境讓它們更加鮮甜。
礁石為伴,“膽”夠肥
紫海膽的鮮味密碼,藏在礁石生態中。汕尾海域水深條件良好,15 米以深海域的麵積占比達到 80%,海底深處的礁石縫隙為紫海膽形成天然庇護所。潮間帶強勁的往複流,推動藻類孢子附著,馬尾藻、石蓴等褐藻群落為海膽提供富含DHA的食源,其生殖腺因此呈現濃鬱的海藻鮮香。
此外,礁石可以減緩海浪對紫海膽的衝擊,在適宜的水溫環境中,紫海膽的新陳代謝能夠穩定進行;海水鹽度與pH值的精妙搭配,也激活了海膽體內蛋白酶活性,促進鮮味氨基酸合成。
動力十足,好給“鱺”
海鱺魚的“鮮嫩”與洋流動力學關係密切。自然狀態下,海鱺魚生長在外海20米以下的深水區域,有時為追索食餌遊至上層。當漲潮時,大量的浮遊生物和小型魚蝦隨著潮水湧入淺海區域,海鱺魚就會遊到此處大量捕食,加之遊泳速度快,肌肉中肌苷酸(IMP)含量較高,同時脂肪分布更加均勻,賦予其鮮甜回甘的口感。
此外,汕尾海域受東江淡水注入與外海高鹽水團交互影響,形成了 26‰-33‰的鹽度梯度。合適的鹽度環境通過滲透脅迫響應機製,激活海鱺魚體內鮮味物質的合成。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歐曉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