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香酥梨是不同中國農業科學院以庫爾勒香梨與鵝梨雜交育成的中晚熟型紅皮梨品種,其果皮黃綠色,贮藏向陽麵呈紅色,对红的影肉質酥脆,香酥响香甜味濃,梨采理及其抗寒、后生抗病、品质抗旱、不同耐澇、贮藏耐鹽堿能力優於同類型酥梨。对红的影與國內外紅色梨品種相比,香酥响色、梨采理及香、后生味及貯運性均優於英國的品质紅巴梨和我國的庫爾勒香梨。近年來,不同紅香酥梨在山西、河北、陝西、山東等地的栽培麵積及產量逐年增加,除了滿足國內需求還遠銷國外,那麽紅香酥梨如何長期貯藏並保持品質以及冷鏈運輸條件的細化探索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逐步降溫技術可延緩南果梨、桃、獼猴桃、草莓等水果的品質劣變,但對於鴨梨而言,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做出分析。目前,國內應用各種包裝材料進行初步保鮮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成本低廉,便於推廣。紅香酥梨作為西洋梨的雜交品種在貯藏後期及貨架期果皮容易轉黃,果麵出現褐斑,果心也會有褐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銷售。目前,針對該類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病蟲害防治及采收期的控製方麵,而對梨果貯藏品質影響較大的冷鏈降溫條件尚未有具體研究。本試驗研究2種降溫方式以及在不同降溫方式下PE打孔保鮮袋對紅香酥梨貯藏期間采後生理及貯藏品質的影響,以期探索更適宜的降溫方式及低溫貯藏條件,延長貯藏時間,提高貯藏品質,為紅香酥梨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和方法
1.1試驗材料
試驗用紅香酥梨於2019年8月28日采自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龍居鎮南花村一管理良好的果園,當天10:00前采收完立即運回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貯藏保鮮研究所。5℃預冷24h散去田間熱,期間剔除畸形果、損傷果和軟果,挑選顏色均勻、大小及形狀相對一致的果實進行試驗。
1.2試驗方法
預冷後,將果實均分為4等份,分組為:0CKⅠ.裸果緩慢降溫入庫;0CKⅡ.裸果急速降溫入庫;0AⅠ.緩慢降溫套PE打孔袋;0AⅡ.急速降溫套PE打孔袋。0CKⅠ、0AⅠ先置於5℃冷庫,以每2d降1℃的方式緩慢降溫至0℃,整個降溫過程共需10d;0CKⅡ和0AⅡ直接進入0℃貯藏。試驗中的PE打孔袋采用0.015mm厚PE袋,每個袋打12個直徑為1cm的孔。每個處理3次重複,每個重複12.5kg樣品果,套袋處理的先不紮口,冷藏24h,待果溫與庫溫一致後紮口。庫內溫度為(0±0.5)℃,濕度為90%,入庫後定期取樣測定紅香酥梨的硬度、失質量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果皮色澤、乙烯釋放速率、呼吸速率的變化,同時統計腐爛率、果心褐變指數。
1.3測定項目及方法
1.3.1品質指標
1.3.1.1 果實硬度
於果實陰陽麵赤道部各取一點測量,取其平均值為測量值。采用質構儀TextureAnalyserXTplus(StableMicroSystems,UK)進行穿刺試驗,P/5探頭,速度1mm/s,位移12cm,觸發力0.049N。探頭直徑為8mm,下壓深度為10mm。
1.3.1.2失質量率
每個處理固定18個果實測定其質量,重複3次,取其平均值。
1.3.1.3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酸TA
采用數顯型糖度———酸度一體機PAL-BX/ACID(Atago,Japan)測定。用蒸餾水校準,從果實陰陽麵兩側中部取對稱的2塊直徑4cm、薄厚一致的圓形果肉擠汁,分別測定後取平均值。
1.3.1.4果皮色澤
於果皮陰麵赤道部中央取一點測量。采用MinoltaChromaMeterCR-400(MinoltaKonica,Japan)測量L*值、h°值、a*值和b*值。L*反映果皮的亮度,L*值從0~100代表從黑色到白色;h°表示色調角,h°值從180°—90°—0°代表果皮顏色從綠色—黃色—紅色的轉變;a*值從負值到0到正值代表果皮從綠色到藍紫到紅色的轉變;b*值從負值到正值代表果皮從藍色到黃橙色的轉變。
1.3.2生理指標
在貯藏條件下,每個重複隨機取1kg左右果實,密封於玻璃罐中4h,采用F-900PortableEthyleneAnalyzer(Felix,USA)測定乙烯釋放率和呼吸強度。
1.3.3調查指標
1.3.3.1腐爛率
統計腐爛果的個數。結合感官鑒定及計數法統計,依據梨的質量標準,果實表麵有發黴和斑點,有軟爛、腐敗的果實均為腐爛果。
1.3.3.2果心褐變指數
根據果心褐變程度將過分褐變分為4級(表1)。
1.4數據分析
試驗結果采用MicrosoftExcel2007版軟件進行整理,計算標準誤差並製圖。用SPSS17.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顯著性檢驗。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農業科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保鮮袋,乙烯,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