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林盡染醉秋光,秋風輕拂似畫中。菜产穿過山路十八彎,业绿方可到達韶關市始興縣澄江鎮暖田村。展新
11月20日,科学施肥廣東科學施肥增效技術田講所直播課暨始興縣蔬菜有機替代+葉麵增效技術推廣活動,变废在暖田村千畝大棚蔬菜基地順利舉行。为宝活動由廣東省農業環境與耕地質量保護中心、始兴索蔬色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指導,县探始興縣農業農村局主辦,菜产南方農村報承辦。业绿現場吸引了眾多農業技術人員、合作社負責人、農資人及種植戶參與觀摩學習。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始終是我們發展現代農業的首要任務,促進農業綠色發展也是我們發展農業的重要目標。”始興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股股長鄧國斌表示。
始興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股股長鄧國斌
據悉,始興縣主要農作物種植有水稻、蔬菜、玉米、花生、柑橘、枇杷、楊梅、甘薯、大豆等。今年,全縣種植水稻約14.4萬畝左右,蔬菜種植約 11萬畝左右,蔬菜種植是始興主要支柱產業之一,也是始興化肥減量增效項目主要針對作物。
始興縣農業科學研究所農藝師華紅厚指出,2024年,始興建立化肥減量增效“三新”配套示範區共3萬畝,主要措施有推廣各種新型肥料1000噸以上、建設各種農作物核心示範區等,確保重視糧食作物的同時,兼顧經濟作物示範區的建設。截至目前,項目已建設有1500畝經濟作物功能肥料應用核心示範片。
始興縣農業科學研究所農藝師華紅厚
有機肥替代化肥進行蔬菜綠色生態種植,是始興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措施之一。通過肥料應用的多元替代,加強肥料應用新產品、新技術、新機具“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優化施肥結構,改善施肥方式,調整施肥結構等措施,最大限度促進施肥精準化、智能化、專業化,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實現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副教授謝勇
直播課上,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副教授謝勇詳細介紹了測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強調有機肥替代化肥的多重好處。他指出,測土配方施肥作為“三新”技術代表,已經在中國走過40多年,其關鍵是先了解土壤中的養分含量,再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需要補充適量養分。
謝勇教授還提到,有機肥不僅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還能有效減少化肥的施用,助力農民增產增收。通過現場展示,謝教授向觀眾繪聲繪色地描述將雞糞和稻穀融合發酵製成有機肥,並將其應用於農田中,實現“種養結合、變廢為寶”的技術要點。
始興縣盛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總監彭佑明
在展示環節中,始興縣盛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盛豐生態農業”)技術總監彭佑明進行了蔬菜有機肥機械撒施拌施、水肥一體化技術演示與講解。彭佑明詳細介紹了其公司蔬菜有機種植基地的施肥流程,“基肥有機肥施用量根據作物生長周期所需總養分決定,機械撒施後翻耕拌勻開廂,再用播種機精準直播蔬菜種,其中有機肥底肥需要嚴格控製施肥深度和施肥量,後期主要通過葉麵肥補充營養。”
小拖拉機精準撒播種子
彭佑明強調,有機種植場能實現100%有機替代,通過機器“壓實”土和肥,使土壤和表麵肥料充分融合,確保養分的有效供給;生育期葉麵補充氨基酸、甘蔗渣提煉的蜜糖粉及沼液,每月噴施2-3次。
盛豐生態農業場長賴榮淦
盛豐生態農業場長賴榮淦向記者介紹,現基地的韭菜、菜心等有機蔬菜日產量約15噸,當前收購價約32元/斤,雖然價格相比一般蔬菜價格要高出不少,但仍供不應求。“珠三角各個大型商超像天虹、盒馬等都是我們的老熟客了。”
蔬菜基地機械撒施有機肥
始興縣通過科學施肥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蔬菜的產量、品質、價值,還有效保護了當地生態環境,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未來,始興將按照“高產、優質、經濟、環保”的要求,持續推進科學施肥增效項目的實施,不斷深化和提高種植戶對有機肥料、功能肥料等的應用理念和科學施用技術。
暖田村千畝大棚蔬菜基地
撰文:何雪琪
攝影:黃麗豪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