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農業生產就要有社會責任感,再苦再累也不怕,农机全力奮鬥為糧食安全貢獻力量。合作”7月20日,动粮2024廣東省第一屆農事運動會賽事嘉年華之“村晚”暨頒獎儀式舉行,植5汕頭市潮陽區順傑農機種養專業合作社榮獲“廣東省十佳糧食安全守護主體”,顺杰社服食种理事長馬學傑現場領獎時說。农机
2024廣東省第一屆農事運動會賽事嘉年華之“村晚”暨頒獎儀式現場,汕頭市潮陽區順傑農機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學傑(左二)領獎。动粮
家庭農場、植5合作社、顺杰社服食种服務組織是农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20年前,合作馬學傑脫下戎裝,动粮從部隊退伍後回農村致力發展現代農業。植5如今,馬學傑從一個門外漢變為行家裏手。他創辦的順傑農機種養專業合作社從最初5名社員,發展到現在220戶,輻射潮陽、潮南種糧大戶2600多戶,覆蓋耕地2萬多畝。順傑農機合作社構築了“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平台,搭建助推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的橋梁紐帶,勇擔保障糧食安全的責任擔當。
推動規模化經營
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2004年,馬學傑從武警部隊光榮退伍。那時,其父親馬鎮順(曾獲“全國種糧大戶標兵”稱號)靠著低效的人海戰術,管理著從潮陽區、潮南區周邊鄉鎮承包4000多畝水田,兩造水稻種植近9000畝。
“當時水稻耕種的機械化程度不高,全靠低效、繁重的人海戰術,生產效率低下。”馬學傑回憶。經過認真的調研和思考,他2009年5月注資680萬元成立順傑農機合作社,希望通過機械化作業改變父輩們傳統的生產方式。
提升糧食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水平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馬學傑介紹,合作社建社之初就明確了以規模化糧食生產為主業,集中力量發展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實現耕、種、植保、收獲、烘幹、加工一條龍作業這一發展思路。
近年來,順傑農機合作社在相關惠農政策的支持下,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購置高速插秧機14台、育秧播種生產線2條、無人植保飛機10台,烘幹機30台,進一步補齊了機插、烘幹兩大短板。
馬學傑(圖中)在田間與種植戶交流。
開展托管服務
“托”出生產高效益
發展農業生產托管是推進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重要抓手。農業生產托管讓農民輕鬆種地。馬學傑介紹,順傑農機合作社堅持以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為核心,經過十多年的摸索實踐,形成了獨特的“順傑土地托管模式”。目前,合作社托管土地麵積3萬畝,約占全區水稻種植麵積的13%。
馬學傑介紹,“順傑土地托管模式”主要有三種方式,即保底收益+分紅、部分環節托管服務、全產業鏈服務。
“在不改變農戶土地承包權的前提下,將土地全托管給合作社。合作社向農戶承諾每畝保底收益,超出部分按5:5分紅,目前采用這種模式的有6000多畝。”馬學傑說。
第二種為農戶承包田自主經營,由合作社提供部分服務。農戶向合作社交納相應的服務費,收獲的糧食全部歸農戶所有。合作社通過標準作業和信息化管理,服務費比市場同類要降低20%。目前這種采用的有8000多畝。
第三種為以綜合農事服務主導,合作社可為農戶提供從種子、農藥、化肥、機耕、機收、飛防,到收獲後的烘幹加工的一站式綜合農事服務,目前,這種形式占比較高,約1.6萬畝。
父親馬鎮順擔任顧問,二弟馬學仕大學畢業後也加入合作社,三弟馬學豐也從散打冠軍轉行進入合作社。農戶看到馬家父子如此投入,更加信任合作社,願意把土地托管給合作社,合作社規模化發展迅速。
在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上,馬學傑榮膺2018年度“全國十佳農民”稱號。
開展農事綜合服務
提高價值鏈延伸產業鏈
據了解,順傑農機合作社大力推進農機和農藝的有機結合和科技成果的轉化,不斷提升服務的專業化程度,通過“多樣化”的服務來保障糧食安全。
馬學傑介紹,順傑農機合作社搭建了農機信息化平台,發展“互聯網+農機”。農戶在信息平台上可以全方位了解合作社的發展以及擁有的設備場地、經營模式和服務模式,谘詢了解農業生產技術、農機的應用與維修維護、產品銷售等信息,相互交流分享經驗。
此外,順傑農機合作社聯動社企院校,開展示範推廣培訓工作。2016年開始,合作社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試驗推廣羅錫文院士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至今已推廣穴直播麵積5萬畝,每畝節本增收100元,為本地區農戶增收600萬元。
順傑農機合作社是廣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田間學校),建有大型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培訓會場,近年來已成功舉辦多場培訓班,主要培訓水稻直播機、植保無人機、稻穀烘幹機操作、維修技術等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設備應用新技術,共培訓6000多人次。
馬學傑介紹,順傑農機合作社積極參與產業園建設,進一步強化農機和農藝融合,打造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品質,推動服務向水稻全產業鏈延伸。合作社創立了“潮順”“新順傑”大米品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升了產業鏈價值。
“榮獲‘廣東省十佳糧食安全守護主體’,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肯定,更是一份責任。”馬學傑說,我們將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將合作社打造成一個區域性的農業生產綜合服務平台,有效整合當地各類服務資源,實現機具共享、互利共贏,助推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帶動農戶等各類經營主體服務組織發展,共同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順傑農機合作社內的烘幹設備。
采寫:南方農村報、南方+記者 葉香玲
攝影:南方農村報、南方+記者 吳秒衡 譚家富 (部分圖源受訪者)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