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新会区“土特产”喜迎丰收年!绘就“百千万工程”引领下产业振兴新画卷

来源:时间:2025-04-21 21:09:24

新會區“土特產”喜迎豐收年!土特产繪就“百千萬工程”引領下產業振興新畫卷_南方+_南方plus

金秋十月,柑味飄香。土特产

10月25日,新会下产兴新江門新會舉辦慶祝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新會柑采摘季係列活動。区喜千万自新會區會城街道的迎丰引领业振陳皮飄香,到梅江、收年東甲的绘百画卷萬畝柑園,雙水的工程黃皮蔗田,大鼇的土特产鮮活對蝦,再到崖門的富硒健康養生鄉村旅遊,新會大地處處都是豐收畫卷。

新會柑園豐收忙

14.3萬畝新會柑,柑香濃柑農富

在新會區的廣袤田野上,逐漸轉黃的新會柑掛滿枝頭,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大自然的慷慨饋贈。

走進江門市新會柑之林農業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柑之林合作社”)的新會柑種植基地,果農們忙碌的身影穿梭林間。在摘果休息間隙,已經在柑之林合作社做工數年的陳姨表示,“一天大概能采摘800-1000斤,每天早上7點就來摘果,幹到11點回去。等到下午太陽不那麽曬了,就再出來摘。”

新會柑是新會陳皮的唯一原料。新會三山環抱”“三水共融”,水土中富含多種礦物營養成分,在此收獲的柑風味獨特和藥用價值較高,其他產區不可比擬。這也是為什麽新會柑和新會陳皮能成為全國少有的“一品雙地標”產品的原因。

根據新會柑果皮顏色可以分為三個采摘時期——青皮、二紅、大紅。現在正值新會二紅柑的采摘初期。二紅柑剝出的皮叫二紅皮。皮稍厚,褐綠帶紅,質地軟硬適中,性溫和,耐儲存。

果農們根據多年的經驗,精心挑選成熟度適宜的果實進行采摘。他們使用傳統的手工采摘方式,以確保果實不受損傷,保持最佳品質。采摘下來的柑果經過初步篩選後,會被送往合作社的加工車間進行進一步的檢驗、分選和處理。

柑之林合作社負責人陳柏新表示,柑之林合作社固定雇傭農戶超100名,每個月的工資在5000元以上,待柑進一步轉黃後還將聘請大量散工才能滿足采摘需求。

忙著采摘新會柑的柑農。

上世紀末,由於黃龍病、假冒盛行、柑價低等原因,新會柑種植麵積一度降至700畝。此後,隨著提純複壯、無病苗木繁育、產業鏈深挖、品牌化建設等工作的開展,新會柑品質更加卓越,種植麵積達到了空前的14.3萬畝,價格也穩中有進,成為當地果農們的“致富果”。

230億全產業鏈產值,百年陳煥生機

新會已有700多年的種柑取皮曆史,早在宋代,新會陳皮就已是南北貿易的“廣貨”之一。然而產品單一、使用場景開發缺乏等短板,不僅限製了新會陳皮的適用範圍,而且將其限製在少數南方省份。

2011年11月,首屆中國·新會陳皮文化節舉行,展現了新會陳皮“道地性來源和藥食同源兩大核心,以及“陳藏、養生、茶道”三大文化脈絡。

隨著發展定位日漸清晰,新會陳皮產業業態成熟了起來,並且通過產業聚焦、產業融合發展將產業鏈做大做強。此後,陳皮釀酒類、陳皮菜係、陳皮調味品和陳皮蜜餞零食等各產品大量湧向市場,僅麗宮食品就有以新會陳皮為核心的“陳皮茶飲”“陳皮月餅”“陳皮花式餅”“陳皮醬”“陳皮醬”“陳皮堅果”六大係列上百種陳皮深加工產品。

新會區慶祝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新會柑采摘季係列活動現場展位展出的新會陳皮。

這些加工品不斷擴大了陳皮的使用範圍,推動“區域公用品牌—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這樣一個宣傳閉環的形成,進一步提高了新會陳皮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以柑普茶為例,2010-2018年,整個新會地區茶的產量從近乎為零增長至8500噸,產值從無到有,躍升至34億元。

2017年9月,新會陳皮國家現代產業園入選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新會依托產業園的平台與資源優勢,以新會陳皮公共品牌為核心,聚力建設規模化種養基地為依托、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現代生產要素聚集、“生產+加工+科技”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加快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從2016年到2022年,產業園區內的加工企業從50家上升至340家。現在,新會以新會柑、新會陳皮為核心,形成藥、食、茶、健、文旅和金融六大類100多款產品的發展規模,全產業鏈產值超230億元。

 1萬元每畝營收,果蔗甜收益高

雙水鎮橋美村是一個“甜度超高”的鄉村。全村共種植黃皮果蔗約2500畝。在橋美村,整齊劃一的果蔗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向過往的行人展示它們的豐盈與甜美。

上個月開始,橋美村黃皮果蔗相繼成熟上市。果蔗的種植不僅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還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每年的收獲季節,果蔗林裏總是熱鬧非凡,村民們忙碌的身影在蔗林間穿梭,一捆捆新鮮的果蔗被砍下,運往各地市場。

有十多年果蔗種植經驗的莫盛祥在蔗林裏“巡視”自己的“甜蜜王國”。他種植的果蔗還要在兩個月後才正式上市。“正好趕在春節前,到時候能賣出個更好的價錢。”莫盛祥今年種了9畝果蔗,每畝地純收入能達到一萬元左右。

橋美村黃皮果蔗經多年推廣,憑著香、甜、脆等優秀品質,已經在四川、湖南、廣西、重慶等省市積累了人氣,打開了銷路。新會區農業農村局駐橋美村第一書記黃建偉介紹,橋美村果蔗種植收入約占全村生產總值的70%。“你看到的這些樓房,都是種甘蔗建起來的‘甜蜜房’。”

新會區雙水鎮橋美村的黃皮果蔗今年迎來豐收年,已陸續上市熱銷。

2023年以來,新會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抓手,不斷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在這一背景下,橋美村最終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農戶”三位一體的果蔗生產、銷售服務體係。實現果蔗適度規模經營,實現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統一收購價格,最大程度保障了蔗農的收益。

據介紹,近年來,橋美村不斷推動果蔗三產融合。一方麵加強與“粵菜師傅”項目的合作,結合橋美果蔗研發特色飲品、菜式,進一步豐富產品種類,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麵,推動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大力推進鄉村振興風貌示範帶建設,依托果蔗打造具有甜蜜莊園特色的農旅體驗綜合體,促進果蔗、陳皮、沃柑等特色農業融合發展。

黃建偉興致勃勃地說:“25日舉辦的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我們村也會帶著果蔗到場展示,希望能讓更多人品嚐和了解到我們村的果蔗種植曆史和文化。”

超1000萬村集體平均收入,“笑蝦蝦”集體富

來到大鼇鎮,數以千計的蝦塘星羅棋布;活蹦亂跳的鮮蝦,蝦身飽滿、晶瑩剔透。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大鼇鎮大力打造“笑蝦蝦”休閑農業品牌,超過一半常住人口從事水產養殖,每年供應著珠三角半數鮮活南美白對蝦需求。

“笑蝦蝦”以粵語“笑哈哈”諧音而來。早在今年中秋,大鼇鎮就舉辦了月滿中秋,喜迎國慶——大鼇鎮“笑蝦蝦”夜繽紛活動,為市民假期提供了一個好去處,亦為新會區慶祝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打頭陣。

新會區大鼇鎮特產——大鼇對蝦。

在十圍美食街,遊客們品嚐著大鼇鎮魚皮、沙盆菜粥、魚蓉粥、脆肉皖、大鼇水果撈等特色美食,參加“笑蝦蝦”全民休閑健步走活動,打卡東風文化廣場、東風生態園、新中渡口等地標,欣賞大鼇鎮“百千萬工程”鄉村新變化。

新會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大鼇全鎮常年水產養殖麵積保持在3萬畝左右,2023年漁業總產值達14億元,農村集體經濟水漲船高,2023年全鎮16條行政村集體平均收入突破1000萬元。

新會區慶祝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季”暨新會柑采摘季係列活動啟動儀式上,大鼇鎮展位展出的對蝦蝦幹。

此外,新會區還以大鼇鎮為試點,開展蝦塘5G終端試點項目。顛覆傳統的“人盯塘不離身”管理模式,“一人一機”即可實時監控養殖生產過程中的溫度、pH值、溶解氧、鹽度等水質參數和養殖信息,還能進行遙控增氧等管理操作。智慧漁業大數據平台還將周邊養殖數據進行統一采集,統一管理,實現水產養殖“設備化”“裝備化”“智能化”,突破傳統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瓶頸,以“科技引領”充實“水上糧倉”。

隨著大鼇鎮水產養殖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體驗這裏的美食和文化。大鼇鎮不僅成為了美食愛好者的天堂,也成為了休閑旅遊的熱門目的地。

50多個富硒農產品品牌,富硒遊美鄉村

坐落在北峰山東側山麓的崖門鎮橫水村富硒土地資源豐富,是崖門鎮天然富硒農業產業先行區。近年來,該村把這一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因地製宜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打造出了50多個富硒農產品品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傍晚,在大營盤富硒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水稻種植基地,富硒水稻在夕陽下泛著金黃色的波光,稻穗隨風搖曳,提前奏響豐收的樂章。

“我們在村裏流轉了600畝土地種富硒水稻,還有2000多畝茶山。”大營盤富硒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偉領表示,公司打算在橫山村打造以茶文化為主題的休閑農業觀光項目。

在橫水村,除了稻米、茶葉,還有其他多種富硒農產品。以大營盤公司項目作為支點,橫水村打造出富硒“八寶”品牌,發展培育高價值的優質富硒農產品。還引進甜橙種植企業及旗下的水產養殖項目,不斷擴大富硒農產品的“朋友圈”。

新會區慶祝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新會柑采摘季係列活動啟動儀式現場,崖門鎮展位上展出的富硒大米產品。

為了進一步推廣富硒農產品,橫水村還積極發展富硒健康養生旅遊。遊客可以親自下田體驗農耕樂趣,品嚐富硒美食,感受鄉村的寧靜與美好。村裏的富硒養生館也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通過富硒水療、富硒膳食等方式,讓遊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享受到健康養生的體驗。

橫水村的富硒養生遊不僅為村民帶來了經濟上的收益,也促進了當地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村裏的傳統手工藝、民俗表演等文化活動,讓遊客在體驗健康養生的同時,也能深入了解和體驗當地的文化特色。

“新會區慶祝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新會柑采摘季係列活動我們也參加了。”黃偉領表示,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富硒農產品和養生文化,也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橫山村農業和旅遊業的發展。

撰文:唐瑞謙 胡亦贇

來源:南方農村報

編輯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