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四)

来源:时间:2025-04-21 20:57:35

2.3.2 等離子體技術

等離子體通常是有机研究電離氣體,第四種物質狀態,污染 由大量高能電子,土壤 自由基,修复 激發物質和光子等組 成。技术进展 等離子體是有机研究電中性的,即電子密度等於正離子 的污染電子密度。 在外加電場的土壤作用下,放電空間內會 形成大量的修复電子、離子、技术进展激發態分子、有机研究原子等高能 粒子,污染以及 O3、土壤·OH 等氧化性物質,修复這些體係中產 生的技术进展活性物質會作用於土壤和空氣中的汙染物分 子[58, 59]。 其中,基於介質阻擋放電和脈衝電暈放 電產生的低溫等離子體在汙染土壤修複應用方麵 受到各國科學家的關注。 有研究表明,介質阻擋放 電等離子體技術高效快速的降解土壤中持久性有 機汙染物(POPs)和多氯聯苯(PCBs)[60]。 F.Mitsugi[61] 等采用介質阻擋放電等離子體技術產生的臭氧降 解土壤中的有機汙染物(例如農藥殘留物),同時, 該技術可同時實現土壤的消毒和硝化。 李蕊[62]采 用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對菲和對硝基苯酚汙染土壤 進行修複, 探討降解過程中土壤特性對降解效率 的影響,通過分析汙染物的降解機理,對比介質阻 擋放電和脈衝電暈放電方式對汙染土壤的處理效 能差異,考察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在難降解、重汙染 土壤修複方麵的可行性。 等離子體技術處理有機 汙染土壤,通過物理效應、化學效應和生物效應對 土壤中的汙染物進行處理,且有能耗低、效率高、 無二次汙染等明顯優點。 但等離子體技術對等離 子設備對設備部件的構型設計、製造精度、嚴密性 等要求很高, 對於難分解的有機汙染物分解不完 全,技術成熟度不高。

2.3.2 化學還原氧化法

向汙染土壤添加氧化劑或還原劑, 通過氧化 或還原作用, 使土壤中的汙染物轉化為無毒或相 對毒性較小的物質[63]。 常見的氧化劑包括高錳酸鹽、過氧化氫、芬頓試劑、過硫酸鹽和臭氧[64]。 常見 的還原劑包括連二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硫酸亞 鐵、多硫化鈣、二價鐵、零價鐵等[65-67]。

基於過硫酸鹽的高級氧化是近些年發展起來 的一種汙染修複新技術, 被廣泛應用於土壤和地 下水的原位修複, 過硫酸鹽中的硫酸根能夠產生 羥基自由基, 羥基自由基具有很強的還原性能夠 高效降解有機汙染物[68, 69]。 Zhu[70]等將過硫酸鹽溶 於乙和叔丁醇等有機溶劑中, 使體係中的硫酸 根和羥基自由基在厭氧條件下反應產生還原性醇 自由基, 醇自由基能夠使氯代有機汙染物高效還 原脫氯降解。 過硫酸鹽水溶液在熱活化下能產生 過硫酸根自由基和還原性自由基(S2O8-),還原性自 由基在厭氧的條件下能夠實現高氯代有機汙染物 的高效脫氯降解[70]。

由於臭氧是一種氣體強氧化劑, 能夠在土壤 中充分擴散和吸附, 故其在土壤修複領域具有廣 闊的應用前景, 可以直接氧化土壤中的有機汙染 物或者將通過臭氧產生的活性自由基氧化土壤中 的有機汙染物[71],其降解過程中的化學反應式如 下所示。

臭氧直接氧化:

O3+Siol-organic→Siol+CO2+H2O (1)

臭氧產生活性自由基間接氧化:

O3+Siol→Siol-·OH+O2+H2O (2)

Siol-organic +Siol-·OH →Siol+ +O2+H2O (3)

Li[72]等運用臭氧氧化技術降解土壤中的柴油, 研究臭氧濃度、 土壤顆粒粒徑和含水率對臭氧氧 化過程的降解率影響,實驗結果表明,臭氧濃度的 增加土壤中柴油的降解率先增加後不變, 對於土 壤粒徑,其顆粒越小比表麵積越大,臭氧氧化過程 越充分,其降解效率越高,而土壤的含水率在對土 壤含水率在 11%~28%範圍內時,土壤含水率的變 化對臭氧降解過程的降解率無影響。

化學氧化還原技術具有化學反應速度快,修 複周期短,對汙染物的性質和濃度無嚴格要求,通 過氧化還原過程對汙染物進行分解, 但由於在處 理過程中添加化學藥劑, 藥劑量投入過多會引入二次汙染,其投加量難以控製,同時在化學反應過 程中可能會釋放大量的熱量, 會加速汙染因子的 揮發, 若為做好現場密閉工作會造成人員中毒等 事故發生。

2.2.4 光催化降解法

光催化降解有機物是當一定能量的光照射到 光催化劑的表麵時, 價帶上的電子受熱或者輻射 將誘導電子激發,價帶上的電子會躍遷到導帶上, 導帶上具有光生電子, 同時在價帶上形成相應的 光生空穴部分遷移到光催化劑表麵的光生電子和 光生空穴具有很強的氧化還原能力, 可以將吸附 光催化劑表麵的氫氧根離子和水氧化成羥基自由 基(·OH) 光生電子與溶解氧結合形成超氧負離子 (·O2-);,羥基自由基(·OH)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相 對於一般有機物中的化學鍵具有很高的鍵能高 (500J/mol),能夠破壞有機物的化學鍵,將其氧化成 無毒的小分子化合物甚至礦化成 CO2 和 H2O[73, 74]。

徐君君[75]以含氯丹和滅蟻靈的複合汙染場地 的土壤為研究對象, 采用增效洗脫修複和光催化 技術聯合修複汙染土壤, 研究了光源對氯丹和滅 蟻靈光解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在汞燈照射下, 土壤中的氯丹 3h 後可以完全降解,而在氙燈照射 4h 後,氯丹的降解率為 76.8%。 在汞燈照射下, 土 壤中的滅蟻靈 1h 後可以完全降解,而在氙燈照射 3h 後,滅蟻靈的降解率達到 96.7%。Zhang[76]等采用 紫外光照射土壤表麵,探討溫度,土壤顆粒尺寸, 土壤深度和負責光降解的腐殖酸(HA)濃度對溫 度,土壤顆粒尺寸,土壤深度和負責光降解的腐殖 酸(HA)濃度對土壤中芘(Pyr)的光降解速率的影 響, 通過單因素控製法, 獲得不同參數的最優條 件:溫度為 30℃,土壤顆粒尺寸為 1mm,腐殖酸 (HA)濃度為 40mg/kg。

光催化修複汙染土壤是一種具有廣闊發展前 景的新興技術, 能將土壤中難降解的有機汙染物 徹底礦化,具有分解速率快、操作簡便、無二次汙 染等優點, 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土壤主要是通過 光照射獲取能量, 對降解效果的影響在處理過程 中對表層汙染土壤起作用, 同時光催化效率受光 催化劑用量、土壤水分含量、光照時間和汙染因子 初始濃度等因素影響, 故采用光催化技術修複有 機汙染土壤需要對場地汙染現狀有明確的了解。

3結束語

隨著《土壤汙染防治法》的通過,有機汙染土 壤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有機汙染土壤治理 工作勢必開展。 針對有機汙染土壤的治理,目前已 研發出物理修複技術、化學修複技術、生物修複技 術等技術。 生物修複所需消耗的成本極低、在治理 修複過程中無二次汙染, 屬於綠色環保的修複技 術, 但是生物修複所需要的時間較長, 修複效率 低;而雖物理修複具有高效、快速的優點,但所需 消耗的物料成本較高、 物理修複後需對土壤進行 本質恢複;化學修複技術具有高效、快速、操作簡 單等優點,但容易造成二次汙染,同時對土壤的滲 透性有較高的要求。 考慮到實際汙染場地汙染狀 況複雜且有機汙染因子種類多, 單一修複方法不 能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有機汙染物。 故在實際治理 修複過程中綜合考慮所需消耗的成本、效率,在傳 統的修複技術的基礎上, 選用聯合修複技術對場 地進行治理修複, 如生物-物理聯合修複技術、化 學-物理聯合修複技術以及生物-化學聯合修複技 術等,提高修複效率,縮短修複時間。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於《環境研究與監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高錳酸過硫酸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