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氏還有較細致的土粒土壤分組法,但在我國未經常引用。粒的质地
目前我國自己的土粒土壤土壤質地分組標準尚未正式出台,1975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單位在總結我國群眾經驗的粒的质地基礎上,擬定出我國土壤質地分組,土粒土壤如圖,粒的质地這裏不再詳細介紹。土粒土壤
四、粒的质地土粒粒徑分析
土壤基質中含有不同數量的土粒土壤各級土粒,完善的粒的质地表達方式是用粒徑分布曲線,曲線的土粒土壤橫坐標為粒徑d(mm),一般用對數坐標。粒的质地縱坐標為單位質量土樣小於某一粒級土粒含信量的土粒土壤累積百分數,現以粘土、粒的质地粉砂壤土和砂壤土為例,土粒土壤如圖。
1、方法選擇的依據
粒徑分析目前最為常用的方法為吸管法和比重計法。吸管法操作繁瑣,但較精確;比重計法操作較簡單,適於大批測定,但精度略差,計算也較麻煩。
近來也有利用離心或其他方法進行土粒粒徑分析的,並有不少這類儀器附有計算機等先進設備,但使用範圍並不廣泛。
2、分析原理
無論是吸管法還是比重計法,土粒的粒徑分析大致分為分散、篩分和沉降3個步驟。
(1)土粒的分散
田間或自然土壤,除風砂土和堿土外,絕大部分或全部都是相互團聚成粒徑不同的團粒,微團粒是粘粒直接凝聚而成,粗團粒則主要由腐殖質和某些情況下土壤的石灰物質、遊離鐵的作用膠結而成。在中性土壤中主要是交換性Ca2+起作用,在酸性土壤中還有交換性Al3+的作用,土壤溶液中鹽類溶質濃度高也促進粘粒團聚。因此傳統的分散處理包括H2O2-HCI處理和添加含Na+的化合物作為分散劑。H2O2的作用是為了破壞有機質,稀HCI的作用是為了溶解遊離的CaCO3和其他膠結劑,並用H+代換有凝聚作用的Ca2+、Al3+等離子和淋洗土壤溶液中的溶質。交換性H+也有凝聚作用,必須用分散枯位的Na+代換之,所用Na+的數量不能過多超過土壤的交換量。
參考資料: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土壤,粘土,堿土,石灰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