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人研究中,對草莓、效准聖女果、确测獼猴桃進行維生素C含量測定時,定油的方均是菜中將新鮮樣品直接放置於組織勻漿機進行勻漿處理。為驗證前處理過程是维生否會對維生素C的含量檢測造成影響,本研究從液氮貯藏的含量樣品中隨機選擇8個油菜幼苗材料,分別采用兩種不同的种高前處理方式,即進行液氮研磨與未研磨兩種處理。效准液氮研磨處理過程快速且破碎充分;未研磨的确测則是直接稱取樣品,用均質機勻漿,定油的方一些組織難以完全破碎,菜中且耗費時間較長。维生樣品的含量其它處理過程相同,比較這兩種前處理方式下油菜中維生素C的种高含量。
前一種處理方式下8個油菜樣品中維生素C含量的平均值為115.71mg/100g,後者其平均值為99.96mg/100g(圖4)。利用液氮研磨之後的油菜樣品所測得的維生素C含量顯著高於未研磨處理的樣品。所選取的8種油菜樣品研磨之後較未研磨時的維生素C含量分別增加了16%、15%、14%、16%、17%、11%、20%、18%,測得維生素C的含量平均增加了約16%。說明利用液氮將樣品研磨成粉末狀後,再用均質機進行勻漿處理,更加有利於油菜樣品中維生素C的完全提取。
從液氮貯藏的樣品中隨機選擇6個油菜幼苗材料,對所選取油菜幼苗樣品進行液氮研磨處理,利用多功能粉碎機將油菜葉片研磨成粉末狀,將磨好的樣品置於50mL離心管中放入液氮罐中貯藏。分別相隔1d、5d、10d、20d、30d測定每個油菜樣品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較在液氮中貯藏的樣品不同時間下維生素C含量的變化情況。表3顯示,在液氮中貯藏的樣品在不同時間下維生素C含量並無顯著變化,測得的維生素C含量的RSD均小於2%,進一步說明此方法的可重複性好。因此此方法可用於大量樣本的長周期檢測,且高效準確。
維生素C具有很強的還原性,檢測過程要盡可能地在避光條件下進行,以最大限度減少樣品中維生素C的氧化。維生素C在適當的酸性條件下比在堿性條件中穩定。本研究在國標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新鮮樣品中維生素C含量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建立了一種高效、準確測定新鮮樣品中維生素C含量的方法,可用於周期長、大量樣本的可重複性檢測。
本研究選用三種低溫儲存的方式,即4℃、-20℃和液氮,並與新鮮樣品中維生素C含量進行比較,結果表明貯藏溫度越低維生素C降解的速度越慢,利用液氮貯藏樣品可以更好地阻止樣品中維生素C損失。這與王宏霞、周穎君等通過對不同貯藏條件下水果和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較,發現低溫條件下維生素C損失最少,貯藏溫度越高,維生素C損失越多的結果是一致的。
目前尚未有在液氮中貯藏大群體樣品以長期保存並準確檢測樣品中維生素C含量的相關研究或報道。在測定範圍內,維生素C呈現出良好的線性關係,相關係數r為0.9999。油菜中維生素C含量的回收率為97.97%~101.40%,精密度實驗的RSD僅為1.84%,說明用該方法測定油菜中維生素C含量的可重複性較高。
維生素C測定的前處理條件很重要,利用液氮研磨樣品再進行均質化處理更有利於樣品中維生素C的提取,實際所測得的維生素C的含量更高,測得維生素C的含量與僅均質化相比平均增加了約16%。由於維生素C在常溫條件下易降解,前處理的時間要控製,時間越長,測定的含量越低。優化後的維生素C測定方法,一個樣品從前處理到上機檢測完成隻需約10min的時間,大大提高了樣品維生素C的檢測效率。液氮中貯藏的樣品在不同時間下維生素C含量並無顯著變化,測得維生素C的RSD均小於2%。利用液氮可以較長時間保存樣品中的維生素C,可以對大量樣本進行長周期、高效準確且可重複的檢測。利用此技術可研究大群體在不同時期、不同部位中維生素C含量的變化情況,有利於作物中維生素C合成的遺傳調控解析。目前有對黃瓜、番茄、辣椒、擬南芥中維生素C含量的遺傳分析,但是很少報道有關於油菜的遺傳機理研究。
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提高蔬菜和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是最直接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油菜幼苗以及油菜薹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但是相關的研究報道甚少。在建立高效、準確維生素C含量鑒定方法的基礎上,可開展對油菜種質資源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有助於解析遺傳機理,挖掘高維生素C含量的油菜種質,加快培育高維生素C新品種,為以新需求為導向的油菜產業發展戰略,以及提高油菜的菜用價值奠定基礎。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油料作物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維生素C,油菜,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