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凤香型白酒酒海贮存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二)

来源:时间:2025-04-21 21:00:31

2.2酒海貯存過程中總酸的凤香分變化規律(圖1)

由圖1可以看出,酒海貯存過程中總酸含量呈不斷波動、型白学成總體減少的酒酒趨勢,該結果與王科岐[12]的海贮研究結果一致。其中:新蒸餾出的存中酒其酸度最高,為1.08 g/L,主化之後降低到貯存40年後的变化0.47 g/L,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凤香分隨著貯存時間的延長,酒海的型白学成通透性不斷提高,酸的酒酒揮發損失增加,另外,海贮40批次的存中酒在入酒海時酸的含量有差別,也會導致酸濃度的主化變化,總酸在40年的变化貯存過程中漸漸下降,與酒海內塗物中較小比例的凤香分生石灰漸漸溶解,產生的氫氧化鈣堿性物質與酸的中和作用也密切相關。

如果將圖2中的曲線擬合成比較光滑的曲線(圖中虛線所示),可發現:貯存15年和25年的白酒總酸變化較大,結合表1來看,其原因可能是:15年和25年份酒的酒精度分別為66.1%vol和59.7%vol,是年份酒中酒精度最高和較低的,年份酒的總酸與其酒精度有一定的關係,酒在貯存過程中乙醇和酸的損失主要源於揮發,貯存15年的基酒,其酒精度高說明所用酒海密封性好,酒精和酸的揮發損失小,故15年份酒酸度較相鄰年份酒高,而貯存25年的酒則酒精度低,也從側麵說明酒海的密封性較差,有較多的氧進入酒中,酒被氧化的程度較大,形成較多的酸,導致醇的含量降低,同時乙醇和酸的揮發較嚴重,故其酸度較相鄰年份酒低。

2.3酒海貯存過程中總酯的變化規律(圖2)

由圖2可看出,酒海貯存過程中總酯的變化趨勢為:先降低、貯存5~20年間總酯基本趨於穩定,貯存20~40年間不斷波動,其總體變化趨勢為減少。其中:鳳香型白酒新蒸餾出的酒樣,其總酯含量最高為8.02 g/L,其在貯存前5年變化較大,之後貯存5~20年趨於穩定,貯存20年以上,其總酯波動性較大,在貯存第35年時,總酯含量最低,為2.85 g/L,之後在貯存40年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

如果將圖2中的曲線分成兩部分,前20年和後20年,其中貯存20年後的曲線中25年、35年貯酒總酯含量變化最大,從表2可知,這兩個年份酒的酒精度分別是59.7%vol和52.8%vol,在10個年份酒中酒精度排在倒數第二和第一,酯類物質屬於極性較弱的分子,在高酒精度中溶解度大,因高酒精度比低酒精度的極性大,故貯存25年、35年的酒總酯含量變化最大,其中35年的酒酒精度最低,故其總酯含量最低。基於這些變化規律,結合總酸、總酯、酒精度和企業經營成本,考慮原酒在酒海中貯酒20年最佳。

2.4鳳香型白酒在酒海貯存中香味物質的變化

2.4.1主要酯類隨時間變化規律(圖3)

圖3表明了四大酯含量與貯酒時間的關係,可以看出四大酯的含量隨著貯存時間的延長總體呈下降趨勢,在局部有限時間中四大酯的含量呈現波動,這可能與貯酒環境的變化,如與溫度、濕度和空氣流通性變化有關,也與酒海內塗層的通透性、滲透性有關。分析四大酯含量隨酒齡變化發現,25年份酒的總酯含量較相鄰酒齡即20年酒和30年酒的總酯含量低,且30年酒比相鄰的25年酒和35年酒總酯含量高,即25年酒和30年酒的總酯含量與總的變化規律似乎不大協調,將四大酯變化規律與表1中酒精度的變化規律比較發現:在20年後的貯酒過程中總酯的變化規律基本與酒精度變化規律相同(僅丁酸乙酯變化在40年份酒中總酯的含量低於35年份酒),而且總酯變化的量一定程度與其對應的酒精度變化相關,如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25年份酒與30年份酒總酯變化小於30年份酒與35年份酒的變化,前者酒精度變化為2%vol,而後者酒精度變化為8.9%vol。依據“相似相溶”規律,酯類物質屬於醇溶性物質,酒精度高對酯的溶解度大,故測定的總酯含量高,反之亦然;從酒海的結構特點分析,高酒精度的酒海其密封性好,揮發性損失小,因此,其總酯含量也就高。

具體分析,乙酸乙酯在鳳香型基酒中其含量為240.5 mg/100 mL,在貯存前5~10年,其降低趨勢最明顯,之後含量較穩定,在貯存40年後含量最低,為19.13 mg/100 mL,其呈現隨著貯存時間的延長其含量呈逐漸降低的趨勢。主要原因是白酒在貯存老熟的過程中,酒體中的酯化、水解反應動態平衡,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使得乙酸乙酯含量降低、乙酸含量升高。且發現:在四大酯中,乙酸乙酯含量降低幅度達90%以上,較其他幾種酯類降低幅度更大,其原因主要與乙酸乙酯的性質有關,乙酸乙酯在四大酯中分子量最小,極性最大,在酒中溶解度最小,揮發性最強,從而相較其他幾種酯類下降幅度更大。

己酸乙酯在鳳香型基酒中其含量為60.14 mg/100 mL,在貯存5~20年間其含量較高,主要原因與生產工藝調整密切相關,在貯存25~35年間其含量有一定幅度的降低,其與酒精度含量低有一定關係,其總體是降低趨勢,且發現:己酸乙酯含量降低了約20%以上,降幅小於丁酸乙酯(40%),其部分原因可能與生產中的工藝改革緊密相關,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己酸乙酯分子量高於丁酸乙酯,其極性小,在酒中溶解度更大,其降低程度更低。如今,鳳香型白酒嚴格將己酸乙酯的含量控製到一定範圍內,采用一年鏟一次窖皮泥,以防止酒體中己酸乙酯含量較高導致酒體偏格。乳酸乙酯在鳳香型基酒中其含量為157.73 mg/100 mL,在貯存第5年時含量較低,主要與車間生產中升乙降乳措施密切相關,在貯存10~20年,其含量變化幅度不大,在貯存25年含量有一定幅度降低,其原因可能與其酒精度低有一定關係。在貯存30~35年間其含量有較大幅度的降低,其總體是降低趨勢。且發現:與乙酸乙酯相比,乳酸乙酯的最低值(45.27 mg/100 mL)仍然高於乙酸乙酯的最低值(19.13 mg/100 mL),乳酸乙酯其含量降低70%以上,降幅低於乙酸乙酯(90%),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乳酸乙酯的分子量高於乙酸乙酯,其極性略小於乙酸乙酯,其揮發性低於乙酸乙酯,故貯存過程下降幅度較乙酸乙酯更低。

丁酸乙酯在鳳香型基酒中其含量為10.9 mg/100 mL,其含量在前20年波動不是很大,貯存25年時,降低到最低3.68 mg/100 mL,之後有一定幅度的升高趨勢,總體是降低趨勢,其大概降低了40%以上,其較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降低幅度更低。

另外,主要酯類其總含量在鳳香型基酒新酒中是最高的,為469.27 mg/100 mL,貯存35年的總酯含量是最低的,為102.72 mg/100 mL,其主要酯類總含量的總體是減少的趨勢。

總之,四大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在40年酒海貯存中其含量分別降低了90%、70%、40%和20%以上,這種變化似乎符合物質相似相溶規律,四大酯屬乙酯類,為醇溶性物質,除乳酸乙酯外,依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的順序其中所含的脂肪基團越大,其極性越小,和水相比,60%vol以上的高度酒屬於極性小的溶劑,因而極性小的酯在高度酒中溶解度越大,揮發性越小,年份酒中酯的含量就越高,其含量降低就越少。與乙酸、丁酸和己酸相比,乳酸2號碳原子連接了一個羥基,使其極性最強,在高度酒中溶解度最小,揮發性最強,貯存過程中損失最大,甚至超過乙酸乙酯的損失,但事實上其損失為70%,低於乙酸乙酯的損失即90%,這是由於乳酸、乳酸乙酯可以形成分子內氫鍵,具有五元環結構,分子內氫鍵的形成降低了2號碳原子上羥基的極性,故乳酸乙酯的揮發性低於乙酸乙酯,貯存中其損失量小於乙酸乙酯。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釀酒科技》,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生石灰乙醇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