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是大棚我國設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具有品質好、番茄產量高、有机抗逆性強的生态术特點,在促進勞動力就業和農民增收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型无但是土栽近年來在連作栽培條件下,番茄土傳病害發生越來越重,培技嚴重影響番茄的大棚產量和品質。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具有節水、番茄減肥、有机省工、生态术降低農藥使用量、型无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土栽能在不適宜農業生產的培技場地進行生產等特點,是大棚有效解決土壤連作障的重要栽培技術,現將大棚番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供生產者參考。
1種植前的準備
1.1安裝栽培槽
8m寬的鋼架大棚內安裝5條栽培槽,可采用地上式或地下式的栽培槽。用磚或防腐木做成內徑寬45~50cm的南北向栽培槽,槽邊框高20~25cm,槽距75~80cm,栽培槽的長度依大棚長度而定,一般不超過40m。為避免積水,槽的兩端坡降2°左右。為防止發生土傳病蟲害,栽培槽的底部需與土壤隔離,可在栽培槽底部鋪設一層塑料膜,將塑料膜邊緣固定在栽培槽壁上。為便於瀝水,在底部鋪3~5cm粗基質,如粗爐渣等,再填栽培基質。
1.2填充栽培基質
栽培基質包含有機基質和無機基質,有機基質如菇渣、粉碎的玉米秸稈、鋸末等,使用前充分腐熟滅菌;無機基質如河沙、陶粒、爐渣等。結合當地情況,以就近為原則選取2~3種有機基質和1~2種無機基質按7∶3~8∶2的體積比混合。然後每1m3基質中添加10kg腐熟雞糞和1.5kg三元複合肥(15∶15∶15),充分混勻後填入栽培槽中。基質在作物收獲後進行消毒並適當補充,可使用3~5a。1.3鋪設灌溉係統填充完栽培基質後,每條栽培槽內鋪2根滴灌管,然後在滴灌管上蓋一層地膜。過濾後的雨水是比較理想的灌溉水源,也可采用井水灌溉。若采用雨水灌溉需配套一個蓄水池,利用小水泵供水。
2育苗
2.1品種選擇
根據市場需求,選取具有生長勢旺、結果能力強、耐低溫弱光、品質好、抗病性強、耐運輸等特點的番茄品種,如中蔬5號、華番係列、進口品種紅帥等。
2.2浸種
將種子浸泡在50℃溫水中,不斷攪動,30min後取出,再置於20℃溫水中浸泡6~8h,用手搓洗後,撈出催芽。還可采用高錳酸鉀、福爾馬林等,對番茄種子進行消毒處理。
2.3催芽
用濕布包好浸種消毒後的種子,平放在盤內,置於恒溫箱中進行催芽,恒溫箱保持25℃左右,36h後即可出芽。3育苗采取穴盤育苗,基質按草炭∶蛭石為2∶1混合,每1m3基質中添加3kg消毒雞糞和0.5kg複合肥,充分混勻後裝入50穴育苗盤中,每孔播1粒種子,然後覆蓋一層薄基質,育苗
盤下鋪一層塑料膜使之與土壤隔開。溫度白天22~25℃,夜間15~18℃。保持基質濕潤,待苗長至3~4片真葉即可移栽。4定植定植前先往栽培槽內灌水,使基質充分吸水。選取長勢均勻、無病蟲的壯苗,每槽定植2行。株距30cm,每667m2定植3000株。定植時番茄苗基質坨略低於畦麵基質,定植後及時澆定根水。早春栽培采用大棚套小拱棚,以利於提溫緩苗。
5田間管理
5.1水肥管理
番茄栽培過程中,應根據植株大小和天氣情況等進行澆水。定植後一般3~5d澆1次水,使根際基質保持濕潤。坐果後需勤澆水,晴天每天9:00、17:00各澆1次水,每次15min左右,陰天可根據基質的濕潤情況減少澆水量或澆水次數。番茄產量高、生長期長,栽培期間需要追肥。定植後20d至坐果前,每10d追肥1次,每次每667m2追硫酸鉀型複合肥15kg;坐果後每7d追肥1次,每次每667m2追硫酸鉀型複合肥20kg。肥料均勻撒在離根約5cm處,經灌溉水溶解後滲入基質中被作物吸收。
5.2植株調整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番茄采用無限生長型品種,通過吊蔓牽引枝條。待番茄6片葉左右時,將塑料細繩一端固定在大棚上的鐵絲上,另一端係在植株莖基部,每3~5d將繩繞在植株上,使番茄植株保持直立生長。番茄進入初花期後,采取單蔓整枝的方式,隻留主蔓,側蔓10~15cm長時抹去,選擇早晨
露水幹後進行,整枝一般與綁蔓同時進行。
5.3保花保果與疏果
番茄大棚早春栽培時,大棚內低溫弱光,不易坐果。為提高坐果率,可在7:00~10:00用番茄靈、2,4-D等植物生長調節劑蘸花來提高坐果率。按適宜濃度配好植物生長調節劑後,將番茄整個花穗在溶液中蘸一下即可。番茄是自花授粉作物,為提高坐果率,也可采用振蕩授粉,振蕩授粉在每天開花後9:00~11:00進行。為確保果實均勻一致,番茄需及時疏果,中果型番茄每穗保留4~5個果,大果型番茄每穗保留3~4個果,及時去除其餘畸形果和小果,以免浪費養分。
6病蟲害防治
6.1病害防治
番茄病害防治,應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結合化學防治,在發病前預防。早春栽培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時,及時卷側膜通風,降低大棚內濕度。番茄生育中後期,及時摘除植株下部的黃葉、病葉、老葉和病果,帶出大棚外深埋或燒掉,注意田間操作接觸病株後不要再碰正常植株。
番茄主要病害有灰黴病、葉黴病、早疫病和晚疫病等。灰黴病可選用50%腐黴利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0g/L異菌脲懸浮劑400~800倍液等噴霧防治,每隔9d噴1次,連噴3次;葉黴病可噴灑10%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或6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早疫病,發病初期噴灑500g/L異菌脲懸浮劑400~8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200~320倍液防治,也可每667m2用45%百菌清或10%腐黴利等煙霧劑300~400g在傍晚熏蒸;防治番茄晚疫病,可選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或52.5%噁銅·霜
脲氰水分散粒劑1000~2000倍液噴霧防治。
6.2蟲害防治
番茄主要蟲害有蚜蟲、白粉虱、棉鈴蟲等。蚜蟲可用4%阿維·啶蟲脒乳油3000~5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防治,此外還可、於植株頂部40cm處懸掛黃板(25cm×20cm)誘殺成蟲,每667m2用量30~40張;白粉虱發生初期,每667m2可用20%異丙威煙劑200~300g熏蒸大棚,或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防治;棉鈴蟲可選用2%甲維鹽乳油1000~1400倍液或5%氟鈴脲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每7d1次,連續2~3次。
7采收
番茄在轉色期即可準備采收上市,采收時盡量做到輕摘、輕放,並去掉果柄,以防運輸中把果實紮壞。采收後,果實根據市場情況進行分級、包裝和銷售。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長江蔬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有機,浸泡,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