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面粉特性对燕麦挂面品质的影响(二)

来源:时间:2025-04-22 02:26:19

1.3.7 燕麥掛麵熟製品質構特性的面粉麦挂面品測定

將掛麵煮至最佳蒸煮時間後撈出,冷水淋洗30s,特性用濾紙吸幹表麵的对燕水分進行測量。質構特性的影响測定采用A/LKB-F型號探頭,測試前、面粉麦挂面品中、特性後速度分別為1.00、对燕0.17、影响10.00mm/s,面粉麦挂面品校準距離10mm,特性形變量70%。对燕燕麥掛麵拉伸特性的影响測定采用A/SPR型號探頭,測試前、面粉麦挂面品中、特性後速度分別為1.00、对燕2.00、10.00mm/s,校準距離30mm,拉伸距離100mm,觸發力5g。為保證結果準確性,每個樣品至少測定10次。

1.3.8 燕麥掛麵熟製品的感官評價

參照LS/T3202-1993中麵條評分標準,結合燕麥掛麵的特性對感官評價表進行適當調整,主要從色澤(10分)、表觀狀態(10分)、適口性(20分)、韌性(25分)、黏性(25分)、光滑性(5分)、食味(5分)7個方麵對燕麥掛麵進行感官評定。感官評定小組由10名訓練有素的感官評定員組成。

1.3.9 數據統計與分析

所得數據均來自3次以上獨立實驗結果的平均值,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方差:采用SPSSl6.0對數據進行處理,並選取Duncan分析,在P<0.05檢驗水平上對數據進行顯著性分析;並用SPSSl6.0進行相關性分析,采用0rigin2016軟件繪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麵粉的粉質特性

粉質特性是反映麵團流變學特性的重要指標,與麵條的品質密切相關。7種麵粉的粉質特性如表1所示。吸水率是指麵團的最大稠度值達到500BU時所需要的加水量,與麵粉中蛋白質和破損澱粉有關。表中7種麵粉的吸水率範圍為58.40%~68.23%。形成時問是指從開始加水到麵團達到最大稠度值所需要的時問,是反映麵團彈性的指標;穩定時問是指粉質中線的上邊緣首次到達和離開500Bu標線所需的時間,與麵團耐攪拌能力有關。通常情況下,形成時間和穩定時間越長,小麥粉的筋力越強。弱化度與麵團在攪拌過程中的破壞速率有關,弱化度越大,筋力越弱。其中,3號麵粉的形成時問和穩定時問最長,弱化度最低,筋力強,而4號麵粉的形成時問和穩定時間最短,弱化度最大,粉質特性差。

2.2 不同麵粉的拉伸特性

拉伸特性反映了麵團的強度和延伸性,拉伸能量是指麵團從開始拉伸到拉斷所需要的總能量,拉伸能量越大,麵團筋力越強。拉伸阻力反映了麵團的縱向彈性,拉伸阻力越大,麵團彈性越強。延伸度體現了麵團的橫向延展性,對掛麵品質有積極影響,延伸度越大,延展性越好。拉伸阻力與延伸度的比值稱為拉伸比值,表示麵團強度與延展性的平衡關係,值越大則表示麵團的筋力大於延伸度,值越小則表示麵團的拉伸阻力和筋力較差,延伸度較好。由表2可知,3號麵粉的拉伸能量和拉伸阻力最大,延伸度也較大,拉伸特性好。相比於其他麵粉,2號麵粉拉伸能量和拉伸阻力最小,彈性差;6號麵粉的延伸度最小,橫向延展性較差。

2.3 不同麵粉麥穀蛋白大聚體(GMP)幹質量

麥穀蛋白大聚體(GMP)是指不溶於SDS溶液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麥穀蛋白,是預測麵團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標。GMP由球形的麥穀蛋白顆粒組成,在醒麵過程中部分解開的麥穀蛋白大聚體重新聚合,粒徑分布發生改變,形成連續的蛋白質網絡結構,因此麥穀蛋白大聚體與麵團的流變學特性密切相關。通常認為GMP是賦予麵團彈性的重要成分。由圖1可知,1、4、7號麵粉的GMP幹質量較大,2號麵粉的GMP幹質量最小。

2.4 不同麵粉麵筋蛋白的亞基組成及蛋白質組分相對含量

麵筋蛋白包括麥穀蛋白和麥醇溶蛋白,其組分含量與比例與麵團的加工特性密切相關。麥穀蛋白是不均質的大分子聚合體,按照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可分為高相對分子質量麥穀蛋白亞基(HMW-GS)和低相對分子質量麥穀蛋白亞基(LMW-GS),麥穀蛋白肽鏈問的二硫鍵和極性氨基酸與麵團的彈性有關。因此,麥穀蛋白含量越高,麵條越筋道。

麥醇溶蛋白以單體形式存在,可分為ω、α、γ-醇溶蛋白亞基,其中α、γ亞基都可形成分子內二硫鍵,與麵團的黏性和延展性有關。γ-醇溶蛋白亞基能夠通過二硫鍵與麥穀蛋白結合。ωb亞基也是一種與麥穀蛋白結合的麥醇溶蛋白。麥穀蛋白與麥醇溶蛋白共同作用,賦予麵團獨特的黏彈性。由表3可以得出,不同麵粉中的麵筋蛋白亞基相對含量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5號麵粉的ωb亞基相對含量最高,1號和7號麵粉高相對分子質量亞基的相對含量較高,2號麵粉中高相對分子質量亞基相對含量最低,3號和4號麵粉中低相對分子質量亞基相對含量較高,2號麵粉中ω亞基相對含量最高,4號和5號麵粉中α亞基相對含量較高,3、5、7號麵粉中γ亞基相對含量較高。1、3、4、7號麵粉中麥穀蛋白與麵筋蛋白的比值較高,2號麵粉中麥醇溶蛋白與麵筋蛋白的比值最高、麥醇溶蛋白和麥穀蛋白的比值最高。從表4中可以看出,1、4、6號麵粉中麥穀蛋白的相對含量較高,2號麵粉中麥醇溶蛋白的相對含量最高。

相關鏈接:氨基酸麥穀蛋白蛋白質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